无锡电视台拍摄老知青故事

green

<p class="ql-block">  10月23日下午,霜降天气,气温骤降却阳光灿烂。无锡运河艺术公园里传出嘹亮歌声,无锡电视台的编导正在为一群七旬老人拍摄专题片,引来游人驻足观看。</p><p class="ql-block"> 这是无锡知青文化研究会和无锡电视台的约定。今年恰逢新中国建国75周年,也是知青文化研究会成立10周年,为了弘扬知青精神,传播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知青文化研究会向无锡电视台周刚编导传递了一些知青人物的故事信息,引起了周刚编导的关注,于是经过策划和沟通,决定马上开拍。</p> <p class="ql-block">知青合唱团演绎小合唱《知青小屋》</p> <p class="ql-block">  10月23号下午共拍摄了4位老知青的故事。一是徐暐和何振梁纪念馆的故事。2008年,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在艰辛的申奥过程中,何振梁功不可没;为了纪念这位无锡籍的功臣,无锡市政府决定在运河公园内建造何振梁纪念馆,时任无锡市体育局副局长的徐暐为此不遗余力四处奔波,并与何老无数次联系,获得了何老不少珍贵的藏品展品,徐暐当时就兼任何振梁纪念馆的馆长,并在此坚守了16年。今年徐暐收集了建国以来无锡籍的世界冠军运动员的资料,在馆内建造了一面电子冠军墙,随手点击就可看到无锡籍的世界冠军的形象和详情。</p> <p class="ql-block">徐暐在为参观者介绍冠军墙。</p> <p class="ql-block">二是袁坚和他的知青小屋故事。56年前袁坚插队到盐城农村,当地乡亲们为他们建造了知青小屋,6年的插队经历让袁坚终身难忘。他写了一篇《知青小屋》的散文,又画了一幅《知青小屋》的画,还创作了一首《知青小屋》的歌。最近两年,这首朗朗上口的《知青小屋》歌曲风靡全国,各地知青都在传唱。</p> <p class="ql-block">袁坚向大家展示他50多年前画的《知青小屋》</p> <p class="ql-block">周导采访袁坚,询问了解知青小屋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周导采访拍摄《知青小屋》词作者袁坚和曲作者谭莉。</p> <p class="ql-block">周导对拍摄的画面表示满意。</p> <p class="ql-block">三是旅游达人浦建元的故事。浦建元退休前是一名电子专业的高级工程师,但这位理工男却热爱旅游、文学、摄影等,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于全国和世界各地,他不仅喜欢各地风景,更注重人文景观,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几十万文字,短短几年间,出了五本游记散文集。</p> <p class="ql-block">浦建元和合唱队员一起唱《让我们旅游去》</p> <p class="ql-block">四是摄影大师张月珍的故事。张月珍从摄影门外汉到全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用了8年时光。期间拍出的好照片获奖无数,尤其是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优秀奖的《万浪卷雪》照片,她付出了艰辛。当台风来临,大雨倾盆,她就往鼋头渚跑,湖面不仅要有风起浪涌,还要有一束阳光,为了守候这一束可遇不可求的光,张月珍经历了好几次失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获得成功。只有对摄影无比热爱的人,才能有如此坚毅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张月珍的摄影作品和获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周刚在拍摄中。</p> <p class="ql-block">周刚编导在引导合唱队员配合拍摄。</p> <p class="ql-block">周刚编导在采访和拍摄过程中也被拍摄对象的故事感动了,他说,知青文化研究会推荐的人物素质高,老知青故事很感动人,以后还要多多合作。把知青故事通过荧屏传播给广大市民。周导自己也非常敬业,他一个人既要引导拍摄对象,又要选取角度拍摄镜头,回去还要剪辑编稿,只见他扛着三脚架跑来跑去拍摄,汗水淋淋,整整4个多小时,顾不上喝口水休息片刻,四档节目的拍摄一气呵成。相信不久,我们就可在无锡电视台的《第一看点》和《阿福聊斋》中看到这四档专题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