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吴平凡多年来积压的愤怒终于爆发了,为自己也为家人。当小叔在电话里所提出要求没得到应允后表现出来的歇斯底里的怒吼,吴平凡再也无法控制心情,立马在电话里互怼,什么亲情之类付之脑后,冲动后冷静一下,自我安慰不过是少了一家亲戚而已,大不了从此不再往来。</p><p class="ql-block"> 吴平凡的父亲弟兄两个,父亲与小叔年龄相差约二十岁,父亲与小叔的关系更象是父子,父亲师范毕业后在离家不远的乡镇中学教书,小叔从小不爱学习,好吃懒做,他的道路只有一条,在家务农。吴平凡的爷爷奶奶生下父亲,直到四十多岁才得了这个老来子,爷爷奶奶视若珍宝,百般溺爱,并且把这份溺爱思想灌输给父亲,直到过世。临走前爷爷奶奶皆拉着父亲的手,让他一定一定照顾好二十岁左右的小叔。尽管父亲已经有了二个孩子,母亲没工作,一个人微薄工资需要照顾一家子,还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以及不学无术的小叔子。父亲的顾及血缘亲情的思想一直延续到:帮助小叔子盖房子,因为他也要娶媳妇,当初娶媳妇一切钱物经济来源全是父亲一手操办支出,他把自己的收入变成为全家公用,反而对吴平凡和弟弟的所需开支进行无限缩减,母亲因此常常和父亲大吵大闹,母亲一直想不明白,别人家皆是顾了自家的基础上才顾及别人,到了她这里一切就相反了,父亲是以天下为公,他照顾父母那是尽赡养义务,照顾小叔子可以理解为血缘亲情,但吴平凡理解不了的是,小叔子来自己家如同回到爷爷奶奶家一样自由随便,吃穿用度和父亲张口就来,好象父亲是他的取款机,理所当然地一按就必须吐出来。以至于好长时间吴平凡觉的小叔子就是她家一份子,是她的大哥。</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还不是很富裕,物质条件还很贫穷,吴平凡的衣服大部分由母亲自己做,或者由母亲的衣服改穿,衣服穿小后又继续改动后给弟弟穿。吴平凡除了穿母亲的衣服还能证明自己是个女孩子,剩下的衣服因为考虑要给弟弟,衣服皆以黑丶兰为主,目的是兼顾。父亲一个月的工资要吃饭穿衣供二个孩子读书,根本不够家用,母亲还要辛苦下地干活,春种秋收,来贴补家用。二十多岁小叔子在村子里闲逛,他靠爷爷奶奶攒的一些家底加上父亲的赞助,也体体面面的活了一阵子,并赢得“家底厚实,有哥哥帮衬”的好名声。 小叔子看上了邻村的一位姑娘,也就是以后的小婶子,小婶子家上有三个哥哥,皆在家务农,各自成家,因娶媳妇小婶子娘家债务累累,急需一个好人家来填这个窟窿眼。小叔子的好名声让小婶子家很满意,但前提需要六百元的彩礼费。那时候六百元可以在农村建三间到五间的房子,那时候父亲的工资才三十多元,当小叔子和父亲提出小婶娘家要求时,父亲没言语,六百元得全家不吃不喝二年才能攒够,小叔子像和他父母要钱一样态度强硬,以父母遗言威胁,父亲居然很理亏地说:让我想想办法。想想办法的结果是:父亲偷偷瞒着母亲去借钱,加上结婚的费用,达到一千的巨债。小叔子体体面面地娶了媳妇,母亲在结婚当天才从别人口中知道这事,但已经迟了,她发疯似的冲向正在忙前忙后的父亲,等父亲反应过来脸上已经有了三道抓痕,母亲当场翻脸后就跑回十几里路的邻村娘家,把吴平凡和弟弟丢给气急败坏的父亲。好面子的父亲颜面扫地,当然这些都是婚礼上的插曲,农村难得办喜事,四方邻居都要赶来凑热闹,拼头论足一翻,父母亲的吵闹更多是遮羞布撕开,原来小叔子的家底也不是他吹的多么厚实,再说巨债是安在父亲的名下,和他好像没有多大关系。</p><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的这次吵架时间比较长,裂痕也开始增大,吴平凡和弟弟每天上学下课回来,冷灶冷碗,父亲在镇上教书,回来没个准点,每天饥一顿饱一顿,上小学的弟弟哭哭啼啼喊娘,父亲执拗的不去接母亲,任由两个小孩哭闹。吴平凡已经在读初中,她尽可能的做家务做饭带弟弟,这当时在农村是习以为常的事,吴平凡一直过不了的坎是:当自己一家因为小叔子的事闹的鸡飞狗跳,小叔小婶居然没事人一样,特别一次下课迟了,吴平凡手忙脚乱生柴火做饭时,刚结婚的小婶家吃的居然是白面饺子,小叔仅仅让了一句:平凡平安要不过来一起吃?小婶翻白眼:就做了二个人的量,难道我们不吃了?小叔一声不吭。母亲二个星期后主动回家来了,怀着无限的委屈。</p><p class="ql-block"> 二年后,吴平凡考入师范,当时师范是有补贴的,对贫困的人家来说能减少许多费用负担。小婶家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小叔子也开始打点零工养家,父亲与小叔子在一个院子,抬头不见低头见,小婶子更是对母亲常常敲敲打打,指桑骂槐,母亲嘴笨性格又软,父亲又不作主主持公道,母亲本来对巨债就又气又急,加上小婶子白眼狼,不久就气得生病住院。平凡作为长女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但作为晚辈却只有干瞪眼。</p><p class="ql-block"> 幸好吴平凡考上了学校,父亲也因为工作认真调到城里当老师,母亲与弟弟随后也一起回到城里。搬家时吴平凡故意在小叔子门口走来走去,声音很大地指挥吴平安搬东西小心点,别撞坏。小婶子房间里孩子突然大哭起来,小婶子在大声叫骂。</p> <p class="ql-block"> 吴平凡一家调到城里多年,生活慢慢变好,小叔小婶很少来,除非有事,但小叔子的二个孩子上学却一直得到父亲的处处关照,已经有一份工作的母亲常常给吴平凡发牢骚,但无论谁劝,父亲仍然是哪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是老大,我要对我弟弟负责到底。吴平凡很无语却也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吴平凡结婚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娘家,常和母亲唠嗑,家长里短,人情世故,工作上的生活中的,烦恼的事提几句,母亲就会从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她应该怎样应对,并一再强调:人生哪有十全十美,困难与挫折都是暂时的,一定要想的开,看的开。也许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母亲,才让她慢慢适应恶劣的环境,并苦中作乐。</p><p class="ql-block">父亲的祖上留下了三间房子,一直由小叔一家居住,因为很久没有修缮,已经变成破旧,小叔来家好多次,想重新修房,在农村修房盖屋是大事,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小叔的计划是父亲出钱他出力,把小院建成一个二层小楼,父亲是不打算回老家去住的,再说三间房也太小了,小叔的儿子已经结婚,尽管现在在外打工,但也常回家,拖家带口的,小叔一家已经够挤了,父亲怎么可能也去凑热闹呢?</p><p class="ql-block">但小叔提出来让父亲盖房子,就有点过分了,父亲这次没痛快答应,母亲在旁边肺快气炸了,一打早就给吴平凡打电话,母亲想不明白的是天下怎么有这样的亲戚,无条件的索取,小婶子更甚,常常教育孩子们说大伯家的坏话,小气鬼,扣门。从来没有想过从小到大,小叔家孩子的衣服包括学费都是大伯家省出来给置办的。吴平凡想到几十年来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家里父母大部分争吵来源于小叔一家的不厚道和忘恩负义。直到有一天吴平凡看到一句话:少和负能量的在一起,它只会耗费你的精气神,别和感到不舒服的人在一起,它只会增加你的负能量。</p><p class="ql-block">吴平凡下了决定,她要为父母争取一回,一次小叔又来家提出盖房子之事,正好在家的吴平凡很直接说:父母不计划回老家,我和弟弟也不回去住,你们自己盖好你们自己住好了,以后宅基地写你们自己的名字,相当于父亲放弃了一间房子。</p><p class="ql-block">小叔子脸由红到黑又到紫,多年不满刹时发作,他大声吼叫:吴平凡你是什么东西,怎敢如此和长辈讲话?盖房子的事你作不了主。</p><p class="ql-block">吴平凡头也开始发热,她把一肚子委屈也吼出来:想想这么多年的付出,亲情却一钱不值。</p><p class="ql-block">恩怨结下了,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往来了吧。只是看看父亲有时难过的样子,吴平凡平安心里没说却也无济可施。</p><p class="ql-block">转眼几年过去了,父亲病重时,小叔子来病房看照了几次,背着父亲私下商量病危事宜,吴平凡知道这个小叔是指望不上的,村里人少早已流形工头揽包,无非多花钱,但也在承受范围之内,办完父亲丧事,和工头交接时,才知道小叔在里面多添了几笔花钱项目,吴平凡除了震怒就是心寒,这以后除了过节去跑一趟,小叔家走动更少了,母亲也不愿意看到他们,一提到就会心烦。直到夏季某一天,小婶子突然来窜门,带着一篮子新鲜蔬菜,吴平凡和母亲都很诧异,但仍然礼貌接待,第一感觉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一定又遇到了什么花钱难题,果不其然,小婶子在寒暄几句后希望吴平凡帮忙给自己的儿子找工作,平凡知道这个小表弟高考几次都落榜,现在在外打工,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平凡很委婉地表达尽管自己在外工作,但也是普通人一个,再说现在都是考试,还要自己努力才行。小婶子少了以前的盛气凌人,多了点低三下四,看到她弯腰驼背离开的背影,吴平凡内心涌上一股悲凉。</p><p class="ql-block">年迈的母亲也感觉到了,她轻叹一声,有时候,因为有一种关系是绕不开亲情的。吴平凡也轻叹一声,从前经历无数的遭遇,时间会抚平一切,什么悲愤欲绝之类也如过眼云烟,一切都就过去了,留下的如梦一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