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组同学聚会啦!

知音

在层林尽染的金秋季节,我们三组同学在著名的红叶赏秋区——房山坡峰岭聚会了。<div><br></div><div> 我们都是在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迈进大学校门的50后。四年朝夕相处的大学生活使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虽然毕业后各奔东西,但大家仍然联系不断,互相惦念。于是,我们三组同学相约聚会了。</div><div><br></div><div> 小周同学热心张罗筹备,邀约大家到他的家乡——房山聚会,并选择了房山最美的秋天——坡峰岭,请大家边赏秋边聊天,共叙友情。</div><div><br></div><div> 小周是我们组年龄最小的同学,虽然也是50后,但已经接近60后了,和我们组最大的李忠祥同学相差了一轮还多,整整相差14岁,即使和出席本次聚会年龄最大的同学相比,也差了整整6岁。虽然小,但小周却是我们组最热心、最善规划的同学。受到小周热情相邀的感染,我们组凡身体允许的同学都积极参加聚会了。</div><div><br></div><div> 我们相约在地铁房山长阳站集齐。刚刚走出地铁站,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面鲜红的旗子,上书“三组聚会”,小周带着他的学生迎接我们了。看着鲜红的旗子和四个金色的大字,真的感觉很暖心,立刻就有了踏实的归属感。 </div> <p class="ql-block">  需要为各位看官解释的是,我们的大学班级是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组建的。改革大潮的迅疾步伐,使得校方在匆忙间迎来我们,于是,一个103人的大班产生了,而不是像后来大学里中规中矩的年级分班。为了便于管理,班主任老师把我们这个百人大班分成了七个小组,平时以组为单位活动。于是,本小组同学就有了特别密切的联系,并建立了超出其他组同学的深厚友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九人,分乘小周同学提供的两辆车前往坡峰岭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娄子水村到了,路过拴马庄了,距离景区越来越近了。虽然有些堵车,但是大家心情大好,车厢内一片欢声笑语。</p> 到达景区停车场了。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热闹的集市,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我们都被火热的场景感染了,就在红火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集市合影留念了。 步行不久,来到景区门口,我们在最具地标意义的坡峰岭三个大字下再次合影留念。 此次聚会是我们三组人员最齐的一次,除了去世的、身体衰老不能出门和临时生病的同学,大家都出席了,特别是见到多年不见的胡同学,大家都格外高兴。 进入景区,我们就兵分两路了,体力和腿脚好的同学开步走,一路爬山向前,另一路就排队乘缆车了。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在路上,还是缆车上,极目远眺,都是满目的斑斓红。有深红、有浅红、有还未完全变红的深黄色,还有深到发棕色的极深红,不同红色组成的画图给了我们梦幻的感觉。阳光透过树叶洒向大地,把红叶映照得更加亮丽鲜艳,无数红叶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壮观图景,好似一面巨大的红绸铺开,一泻而下,染红了整个山坡。</p> 赏红叶结束了,我们来到位于铺满红色的山脚下的一座农家小饭馆就餐 ,背靠漫山红就餐,真个是美在其中。 <p class="ql-block">  进得餐厅来,迎面是摆在餐桌正中央的一束野山菊,灿灿的黄色、小小的多齿菊叶,迥然有别于城市餐厅的那束月季,别具一格,令人惊喜连连,不能错目。</p> <p class="ql-block">  聚餐开始,小周为大家准备的是一桌纯正的农家饭,有菜团子、蒸白薯和蒸南瓜,还有炒荠菜、炖走地鸡、烤鱼等等,大家咋咋称奇,胃口大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席间,大家频频举杯,互祝健康。到了我们的年龄,健康是最重要的,什么祝福都比不了一句“祝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家回忆着我们的青春年代,回忆着我们共度的大学美好时光。还有同学回顾了在走过的岁月里得到的本组同学的帮助,再次举杯感谢,感谢人生路上有幸与三组同学相伴。</p> 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吕同学因上山发生脚部不适,已成为运动按摩专家的胡同学急忙出手相助,按摩止痛,令吕同学的疼痛有所缓解,心里踏实了许多。胡同学的义举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叫好,大家都庆幸旅途中还能有按摩专家相伴。据说这样的诊疗,在美国一次收费至少50美刀。 <div>  </div> 大家聊着,谈笑着,不知不觉已经夕阳西下,不得不散席告别。同学们互道珍重,相约来年再聚,三阳开泰,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