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旧时北京城“五坛八庙”之一,1950年5月1日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社会开放。</p> <p class="ql-block">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 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有三重围墙。墙内主要建筑均为坐北朝南,庙内主体建筑为享殿(前殿)、寝殿(中殿)、祧庙(后殿)。太庙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故宫同时期建成,历经明清两朝,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规模较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1957年10月28日,太庙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太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太庙,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故宫同时建成。</p><p class="ql-block">明弘治四年(1491年),太庙的祧庙建成。</p><p class="ql-block">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世宗朱厚熜将太庙一分为九,改合祀制度为分祭,设九庙分别供奉历代祖先。</p><p class="ql-block">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太庙中的九庙有八庙被雷火焚毁。</p><p class="ql-block">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太庙中被雷火焚毁的八庙重建,恢复了“同堂异室”的合祀制度。</p><p class="ql-block">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福临将太祖、太宗等神牌由盛京太庙移至北京太庙供奉。</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太庙由清室移交北洋政府,改称和平公园并对外开放,后关闭。</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太庙改归民国政府内务部。</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年(1931年),太庙由故宫博物院接管。</p><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1日,太庙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外开放。2024.10.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