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罗马参观许愿池后,我们来到一座教堂前,外观看建筑规模不是很大,好像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教堂,结果步入其中,却大有乾坤,这就是圣依纳爵堂。</p> <p class="ql-block"> 圣依纳爵堂的主保圣人是耶稣会的创始人依纳爵.罗耀拉,身为西班牙贵族的他在1534年在巴黎大学创立了耶稣会,不再奉行中世纪宗教生活的许多规矩。耶稣会会士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来华传教士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都属于这个教会,而且耶稣会在巴拉圭建国家近160年,现在仍是天主教会里重要的修会。</p><p class="ql-block"> 圣依纳爵堂建于1626~1650年,当时整个欧洲正处于“巴洛克时代”,因此圣依纳爵堂的主要艺术风格,展现的都是巴洛克艺术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 罗马圣依纳爵堂是经典的巴洛克风格,整体呈拉丁十字平面,两侧有许多小礼拜堂,庄严的科林斯壁柱,装饰华丽的祭台,彩色大理石和大量镀金,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教堂虽然不大,但极为华丽的效果却令人瞠目。</p> <p class="ql-block"> 走进教堂,到处金碧辉煌,如此华美的教堂,还是第一次看到。</p> <p class="ql-block"> 圣依纳爵堂里的几个小礼拜堂同样精美异常。站在这里,少了几分庄严肃穆之感,多了一些轻松愉悦之情。</p> <p class="ql-block"> 圣依纳爵堂里面的所有雕塑也是异常精美,人物的表情、衣服的褶皱等都雕刻得十分精细。</p> <p class="ql-block"> 灯是用来照明的,同时也是用来美化环境的,这盏灯就恰到好处的起到了这两个作用。灯座上的美丽少女,仿佛在用她的微笑向游人诉说这座教堂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 圣依纳爵堂内的主祭坛上圣依纳爵像背景是金色的光环,显得高贵而神圣;而侧祭坛则供奉着圣方济格·沙勿略和路易吉·贡萨加的雕像,让人们感到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教堂里,所有的祭坛都既庄严而神圣,同时又温馨而宁静</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是一位老人在七十多岁高龄时,突发奇想希望将世界上各种宗教的建筑融合在一起,然后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制作出了这个模型。这个精美的模型不仅带给我们视觉享受,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冲击。我默默的绕着这个模型走了三圈,由衷的向这位老人致敬。</p> <p class="ql-block"> 教堂十字中央的圆顶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画家安德烈·波佐在平顶上用高超的透视技巧画出来的。如果不是导游告诉我们,真是一点也没有看出来,这只能说是画家的绘画技巧无比精湛。</p> <p class="ql-block"> 圣依纳爵堂里最震撼人心的是它的天顶画。</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的视线从祭坛向上移动,最震撼人心的画面出现了。这幅绘制在中殿天花板上无比壮观的壁画,在平面或弧面上改变空间,造成人们的视觉幻觉,让整个天顶空间无限延伸。</p> <p class="ql-block"> 这幅天顶画是意大利画家安德烈·波佐,用高超的绘画技艺,用时七年完成的巨作。</p> <p class="ql-block"> 这幅天顶画被称作最有“欺骗性”的画作。天顶描述的是耶稣会创始人圣依纳爵在天堂被欢迎的场景。周围代表的是四大洲的四个寓言人物,她们分别在四个柱子周围。人物的腿脚和衣襟仿佛真实的悬挂在教堂顶部。四组柱子也仿佛在教堂顶部叠加的建筑。窗边的小天使则是好奇的注视着人间。要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在一个接近平面的教堂弧顶用时七年一笔一笔画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几次欧洲行,自以为见过许多著名的教堂。但如此美丽、让人赏心悦目的教堂还是第一次见到。特别是这幅美妙绝伦的天顶画更是让我如醉如痴,恍如梦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天顶画中,一个带着头巾骑在单峰骆驼上的亚洲女性。</p> <p class="ql-block"> 在圣依纳爵堂的中殿,放置了一面镜子,那是我们仰视天顶画疲累时,可以俯视到美幻的天顶画最佳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一个小女孩在认真欣赏着美仑美奂的天顶画,她那专注的神情告诉我们:这幅天顶画已经美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 我和室友妹妹在圣依纳爵堂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圣依纳爵堂,一个美仑美奂的教堂,所有的细节之处都令人叹为观止。从绘画到雕塑,无不展示了巴洛克艺术的精湛技艺,让人回味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