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风景家乡的情

老余头

<p class="ql-block">  疫情三年,阻断了游子回乡路,时隔七载如愿走向了回乡的路。4月13日与胜华乘坐K474次火车,经过29小时漫长的行程回到了故乡邓州。</p><p class="ql-block"> 到邓州第二天,侄儿送我们回乡,祭拜我亲爱父母,年少离家在外漂泊50多载,未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是终身遗憾!我生活成长的余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家用上自来水,垃圾都放入垃圾桶,乡亲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四个弟弟家,家家二层楼,吃喝不用愁,儿女有事业,孙辈入学堂,生活慢节凑,幸福乐悠悠。</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邓州市的发展几乎认不出她的模样。邓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名人辈出。现在的邓州与时俱进,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p><p class="ql-block"> 20号侄儿驾车带我们来到湖北十堰的武当山。坐缆车登金殿就耗时一天。武当山出名比五岳较晚,唐代以后经过各代皇帝御封“太岳”、“大岳”、“玄岳”等后,以及张三丰创建的武当武术,五当山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超越五岳的“大岳”而闻名于世。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21号游览了很有名气的花洲书院。</p><p class="ql-block"> 花洲书院是北宋范仲淹在任邓州知州时创建的。花州书院坐北朝南,五进四院是书院的主体部分,由讲堂、春风堂、藏书楼等组成,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一、故乡邓州</p><p class="ql-block"> 邓州市城市不大,确有悠久的历史,境内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至今有6400年的历史。邓州远古时代的邓国,也是全国邓姓的发祥地。战国时期的邓国被楚国灭了后变邓州至今。范仲淹在邓州任上所作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和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绝句,更为邓州小城添彩。</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邓州与时俱进,快速的发展使她变了模样,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p> <p class="ql-block">湍河上新建的穰城大桥。</p> <p class="ql-block">侄儿居住的小区,在小城市也算得上高大上。</p> <p class="ql-block">侄儿朗朗居住的小区,花园式小区,环境很美。</p> <p class="ql-block">过去高低不平沟壑满坡的河岸,也变成了景观大道。</p> <p class="ql-block">湍河河边公园,景致很美。</p> <p class="ql-block">湍河北岸新区,新建的邓州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邓州自古以来就把城市的防御做的很好,两道城墙两道河把邓州城的防护做到了极致。别说在古代冷兵器时期,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守城的国民党民团就让解放军吃了不少苦头,解放军经过三次激烈战斗,才突破城防解放了邓州,所以才有“三打邓县”之说。邓州城有两道防护体系:第一道防线是土城墙和护城河,第二道防线是砖城墙和护城河。两河两城墙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安全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 今日土城墙和护城河已不见,砖城墙和护城河仍在恢复修缮建设中。</p> <p class="ql-block">  福胜寺塔,记忆中人们都叫它隋塔,其实福胜寺塔始建于北宋10年,为八角锥形仿楼阁式密檐浮雕砖塔。儿时眺望县城,不见城里是啥样,入眼只有福胜塔,感觉它很雄伟高大,曾念叨着“城里有个塔,离天一丈八”的童谣。现今福胜寺塔四周高楼林立,福胜寺塔就显得没有那么高大了。</p> <p class="ql-block">二、游武当山</p><p class="ql-block"> 武山是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被历代皇帝封为“太当岳”、“玄岳”、“大岳”,是明朝“皇室家庙”。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的道教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唐贞观年间,武当节度使姚简奉旨祈雨而应,太宗敕建五龙祠。宋元间,把道教主神真武神推崇为“社稷家神”,将武当山作为“告天祝寿”的重要场所。至明成祖、明世宗朝,武当山更被嘉封为“大岳”和“治世玄岳”,成为皇室的家庙,达到“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空前地位。</p><p class="ql-block"> 其实武当山在唐代以前名气并不大,五岳之中也没有它的位置,但到唐代后,特别是经过明朝的大修大建,并被皇帝封为太岳、玄岳等,一下子超越了五岳。武当山以其不逊于五岳的景色,雄伟的建筑群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成为举世闻名的圣山。五当山闻名也要感谢两个人朱棣和张三丰,是朱棣大建殿堂庙宇,使武当山闻名于世。是张三丰创建武当武术,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使武当武术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 五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五A级旅游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当山在湖北十堰市,离家百十来公里,行车一个半小时,早晨6点我们就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武当山的山门,有种古老庄重大气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山碑无需仔细看,细瞧山上字三个,出自宋代米芾手,盛赞武当“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  排队购票,70岁免门票。但从购票中心到武当山要有40多公里的山路,坐大客车来回90元,坐缆车上山来回80元。</p> <p class="ql-block">  时逢星期六,众多游客来爬山,排队一个小时多,才能坐上吊篮车。</p> <p class="ql-block">  一根铁索绳,拉着我们上山坡,坐在缆车四处望,风景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  小妹和侄儿,陪着我们爬山。看着妹妹挺年轻,其实已经六十多。</p> <p class="ql-block">  坐缆车运行3.5公里到达半山腰,这里的风景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  爬山的队伍看不到头,走走停停耐心等。</p> <p class="ql-block">  人山人海排长龙,登顶要等二小时。</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要登上去的天柱峰,天柱峰也叫金顶,这是因峰顶有金殿而得名。金顶海拔1612米、面积160平方米。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皇帝在天柱峰主峰敕建的“大岳太和宫”俗称“金顶”,主要包括大岳太和宫、铜殿和金殿三个部分。天柱峰海拔1612米,徒步攀登对于老年游客来说有一定困难。</p> <p class="ql-block">  武当山天柱峰,其巅峰拔空峭立,犹如一根宝柱雄屹于众峰之中,故有“一柱擎天”之名。</p><p class="ql-block"> “一柱擎天”四个魏碑体大字,其题写者叫宗彝。宗彝为清末民初湖北汉阳人,清末举人,“一柱擎天”刻石即是宗彝在襄阳道尹任上所题,其中的“天”字处理得尤为精妙,凌空而起的一横实际无支却似有撑,擎天之意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要想登金顶,耐心排队等,金顶空间小,控制人流上金顶,放行一拨去登顶,下拨原地静等候。</p> <p class="ql-block">缆车坐到半山腰,要上天柱峰,还要登台阶。要登460层台阶才能到金顶。这是从悬崖边路拾阶而上,向金顶攀登。</p> <p class="ql-block">  金殿所在的峰顶人头攒动,差不多每一寸地面上都站着游人。主角金殿更是被游人围得水泄不通,想拍一张它的全身照几乎不可能。金殿坐西朝东,构筑在石砌台基之上,重檐庑殿顶仿木结构,面阔和进深各三间,工艺为铜铸鎏金。金殿铸造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全重90余吨,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大殿。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的真武大帝铜像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重达10吨,是武当山全山公认最美的一尊真武大帝像,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殿内铜制鎏金匾额“金光妙相”为康熙帝御笔。殿内其他神像、几案、供器也均为铜制,与大殿风格统一,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 真武大帝是神话传说中镇守北方的神仙。道经上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虽然张三丰被尊为武当山的祖师爷,但却无缘入驻金顶大殿。</p> <p class="ql-block">金顶上的大岳武当碑。</p> <p class="ql-block">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上金顶登台阶很是费劲,下山走台阶还算轻松。</p> <p class="ql-block">  今天虽然不是理想的蓝天白云,天空不够通透,但漫阴的天气让天柱峰周围的群山由近处的清晰到远处的朦胧,再到更远处的只见轮廓,层次分明,浓淡渐次,确实不愧“顶镇乾坤举世无双胜境,峰凌霄汉天下第一仙山”的极言赞美。</p><p class="ql-block"> 武当山奇峰怪立,谷涧纵横。主峰天柱峰拔地崛起,被称为一柱擎天。周围七十二峰如覆钟峙鼎,离离攒立。有“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之说。正所谓“纵览武当胜景一柱擎天群峰环拱,仰观金顶神宫千阶悬壁百鸟回翔”。</p> <p class="ql-block">  金殿下方的黄经堂有一匾“白玉京中”,大概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但没明白把字体搞成“黑白玉黄京中”是何意思?</p> <p class="ql-block">  明成祖朱棣大建武当山,历时12年建成了太和宫等9宫、8观、36痷堂、72岩庙以及亭桥建筑群。形成了“五里一痷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中镜”。被誉为“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p><p class="ql-block"> 由于登金顶耗时较多,加之大多数宫堂都没有开放,所以不少宫堂就没有涉足,只能在金顶上看看古建筑群和部分宫堂的外观了,照几张照片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古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古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胜华和小妹,上山兴致高,下山不觉累,边走边张望,四处看风景。</p> <p class="ql-block">  下了山终于搞明白一件事,今天游客如此多的原因。20号周六,也是农历三月十二,这天是五道将军的诞辰,也被称为中央五道诞。这一天在民间有着传统的庆祝活动。五道将军在道教中主管人们的生死与荣禄。此外,农历三月十二也是南北朝时道教宗师陶弘景真人飞升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众多信徒组成团,抬着神身去金殿,升官发财求神灵,祈求五道保平安。</p><p class="ql-block"> 这是众信徒抬着信神登金顶。</p> <p class="ql-block">鸣锣开道,抬神下山。</p> <p class="ql-block">  信徒多多,各自组团。服装统一,步伐一致。他们抬的神相有红脸的有黑脸的,有大又有小,这可能是他们信仰的神仙不同吧。可谓“万方膜拜茫茫尘世道山尊,众壑风生浩浩松涛云鹤杳”。</p> <p class="ql-block">  这尊神据说百十斤,要由四位壮汉抬。平路尚可挺轻松,抬上金殿天柱峰,爬山坡上台阶,可是一件力气活。</p> <p class="ql-block">  两位古稀人,站在天柱峰,欲与天公试比高。</p> <p class="ql-block">和小妹在金顶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侄儿在金顶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天柱峰上迎宾松,枝叶茂盛形态美。不惧酷镜茁生长,迎来送别众香客。</p> <p class="ql-block">三、花州书院</p><p class="ql-block"> 花洲书院是北宋范仲淹在任邓州知州时创建的。范仲淹在此创办讲学堂一一春风堂、藏书楼和斋舍等建筑。在学堂东侧修建百花洲,构筑了春风阁,重修了览秀亭,因此得名“花洲书院”。</p><p class="ql-block"> 花州书院的创建,开邓州书院教育的先河。自宋代至清末从未间断过,历代州官先后创建了花州书院、贾状元书院、金山书院等七所书院,从而使邓州文运大振。邓州人文荟萃,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古时就出了1圣人(医圣张仲景),3状元,11位宰相,62位候王。现代也涌现一批著名文人,如姚雪垠、凌解放(二月河)、周大新等等。</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护城河绿树成荫。</p> <p class="ql-block">过了护城河上桥,就来到了花州书院。</p> <p class="ql-block">  范仲淹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表现出了卓越的人格和才华。在地方为名仕,在州县为能吏,在边疆为名帅,在在庙堂为贤相,在文场为大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出自花州书院的《岳阳楼记》。</p> <p class="ql-block">  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p> <p class="ql-block">  “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百花洲原来是官府的后花园,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时,按家乡江南风格重修了百花洲,使百花洲与书院融为一体。在花洲书院既能听到庭院深处书声琅琅,也能看到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江南胜景。</p><p class="ql-block"> 事经百年,百花洲的胜景仍然灿烂。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游百花洲曾留下“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百花洲公园的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百花洲公园的亭台楼阁。</p> <p class="ql-block">百花洲公园一景。</p> <p class="ql-block">雄伟壮观的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里供奉的巨型孔圣人像(木雕像)。孙辈兄妹俩,进殿拜圣人,祈求得保佑,学业有进步。</p> <p class="ql-block">书堂,老师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四、亲人相聚</p><p class="ql-block"> 到家第二天,回到我成长生活的老家,见到了久未谋面的弟弟弟媳们,祭奠了我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三天,邀请亲人们城里相聚,疫情之后喜相逢,喜悦满心头,兄弟姐妹聚一堂,畅叙手足情。</p> <p class="ql-block">1、家乡巨变</p><p class="ql-block"> 离开家乡五十多载,村貌大改观,再建房屋一条线,路面扩宽硬化面,村里人口翻一翻。住小楼开小车,做饭用煤气,洗涮自来水,垃圾入桶有人管,环境还有管理员。村民不愁吃喝穿,逍遥自在赛神仙。</p> <p class="ql-block">  二弟家,二层楼八十年代是首家,原本二层楼,加盖一层铁皮房。也不错,避暑防雨放杂物。女儿上海忙创业,大儿博士留在外,二儿银行一职员,儿女有出息,老俩享清福。</p> <p class="ql-block">二弟家的小院,葡萄爬满园,银杏比楼高。</p> <p class="ql-block">  三弟家,前年拆了老屋盖新楼,二层楼东厢房,高墙深院享安乐。三弟和弟媳村里环卫工,外面忙工作,家里还要忙着孙辈们的吃喝。</p> <p class="ql-block">  四弟五弟家,都是二层小洋楼,房联房院连院,两家能相互照应点。有点小遗憾,房前路面没硬化。村里有规划,早晚路面要硬化。</p> <p class="ql-block">  在三弟家,弟兄们把酒言欢叙亲情。岁月不饶人,个个白了头。有点小遗憾,四弟上海去务工,未能大团圆。</p> <p class="ql-block">  我生长在象这样的房子里,现在这样的房子已很少有人居住了,大多数家庭都住上了小楼房。淘汰了自行车,代步小摩托还有小汽车。</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田野非常美,大片田地里青苗绿油油,好似绿色的地毯。</p> <p class="ql-block">田园风光无限好!</p> <p class="ql-block">  年少离开家,爹娘跟前未尽孝,妈妈离去已十年,只在坟茔寄哀思。我家坟茔,老爷老奶、爷爷奶奶、爹妈、伯娘们长眠于此。坟茔原来在村外,现在被楼围起来。村里人口发展快,房屋越建越往外。乡邻盖房不嫌弃,与茔做邻不见外。</p> <p class="ql-block">2、亲人相聚</p><p class="ql-block"> 亲人和至亲,齐聚邓州一饭店,在邓三辈人,基本都到齐。大桌摆两桌,四十多人刚刚好。不讲饭菜有多好,重在亲人相聚情。</p> <p class="ql-block">合家团聚,喜气洋洋。</p> <p class="ql-block">  亲人多分两桌,这桌有烟酒,香烟少薄酒多,抽烟随意,薄酒随便喝。</p> <p class="ql-block">这桌女士孩子多,吃菜喝饮料只是没酒喝。</p> <p class="ql-block">  兄弟姐妹合个影,个个乐开花。姐姐八十岁,小弟已经五十八。虽然都白发,精神都不差。四弟外出不在家,照相少了他。</p> <p class="ql-block">和表弟表妹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与弟弟、弟媳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五妯娌,个个神采奕奕!</p> <p class="ql-block">五、回程</p><p class="ql-block"> 短短九天家乡行,兄弟姐妹喜相逢。聊不完的家庭事,道不完的手足情。乡村老家转一转,邓州城里赏街景。登上武当天柱峰,花洲书院拜先贤。告别亲人返自家,相约八十再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