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学期隆安小学三学区第三届党建引领“名师及后备骨干教师特色课堂展示评比暨评课”活动 <p class="ql-block"> 为践行新课程理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区长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示范引领、成果辐射作用,提升名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金秋十月,隆安小学三学区开展了第三届党建引领“名师及后备骨干教师特色课堂展示评比暨评课比赛”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南小、布小、都小等成员学校的副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代表和三小的全部语文老师。</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骨干教师说课、课堂展示及听课老师撰写评课稿。活动伊始,首先由隆安县三小的马凤锦老师进行说课和执教,马老师执教的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她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引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如痴如醉地遨游圆明园昔日的美景,在关键词句的品读中激起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愤怒、惋惜之情。从美景到毁灭,对比鲜明,学生情感得到震撼,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整节课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读、思、说、写、评等实践活动中,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隆安县三小的黄妹老师说课和执教,执教的课题是《富饶的西沙群岛》。黄老师播放视频引入,由图到文,引领学生借助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进入典型的总分结构的段落教学,通过朗读找中心句,分析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结构叫“总分”,在感悟写法后,进行仿写训练,学习围绕中心句写清楚的表达方法,最后练笔展评,训练了思维,培养了连句成段的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给我们展示的是南小的陆美矫老师,课题为《古人谈读书》。陆老师将课程目标定位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以及“深入理解文意”,她巧妙地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相结合,形成了双线并行的教学结构。她鼓励学生们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被鼓励积极表达自己,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陆老师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她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疑问,独立思考,由古人对读书的方法,引入习近平总书记读书的方法,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对读书的见解和想法,彰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陆老师成功地将课堂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思考和创造力的学习空间。</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是隆安三小陆春燕老师的展示,她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引领学生们探讨了《少年中国说(节选)》这一课题。陆老师的教学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巧妙地利用课后提出的两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之间的紧密联系。陆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朗读时的气势和情感。她不仅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还通过自己充满激情的示范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陆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掌握了朗读的技巧,从最初的简单高声,逐渐转变为富有节奏感的抑扬顿挫,这一转变充分展现了陆老师在朗读训练方面的卓越成效,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学生们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第五节课由都小的林慧玲老师展示,课题为《夏天里的成长》。林老师紧扣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特点,教学目标指向“体会文章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展开”和“从不同角度或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课程伊始,林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对夏天的感受,为理解文章中心句打下基础。找到中心句后,她指导学生识别并概括文章结构:作者先描述生物,再写事物,最后提升到人,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技巧。林老师引导学生紧扣中心句,通过阅读来促进理解和表达。最终,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将所学技巧运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节课是布小的许红英展示,课题是《我要的是葫芦》。许老师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积极的课堂氛围。许老师的教学思路条理清晰,朗读指导形式丰富,包括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和分角色读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她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无论是思维上还是行为上,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评价环节,许老师通过称赞和表扬学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p> <p class="ql-block"> 展示课结束后,隆安县第三小学韦海瑛副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简单的点评,并做了《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评课——以小学语文科例》的微讲座。韦副校长强调,好课的标准应有温度、有梯度、有深度和有宽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评课应聚焦“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一致性”等关键词,充分认可优点,准确指出不足,并突出教学的特色与创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尽管语文教学之路充满挑战,但每一次的集体活动都是我们积累经验、稳步前进的一步。让我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携手前行,感受团队的温暖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图片:刘玲</p><p class="ql-block">编辑:黄丽燕</p><p class="ql-block">审核:韦家强 韦海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