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永宁!</p><p class="ql-block"> 永宁是座古镇,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12公里。</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10日,受顶营土司后裔罗氏宗亲邀请,参与走访罗氏先祖遗迹。开车到达永宁镇时,正是中午。宗亲们一边吃饭一边商量,决定吃完午饭后立即驾车到偏岩参拜顶营第一任土司罗录墓葬。老天也许知道了我们的来意,下起了大雨,将汽车上的泥泞冲洗干净。不由想起了古人祭祀祖先时要沐浴更衣。大雨不光冲干净了地面上的污垢,同时也荡涤了我的内心。此刻,内心更加平静了。</p><p class="ql-block"> 几辆汽车行驶在蜿蜒的乡村公路上,路比较窄,不过全是水泥路,倒也平整。驾驶起来弯弯绕,没有导航,应该早就被绕晕了。</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分钟后,终于到达目的地,此刻,雨也停了!这是个小寨子,大约有40来户人家。下车步行,几分钟到达墓地。墓葬位于一块台地上,前面被一座石头房子挡住了向山。那房子距离墓葬实在太近。身材瘦小的我侧身都无法穿过石屋与墓葬中间的缝隙。宗亲们介绍,这石房子应该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修建的仓库。想想也是,只有那个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年代才可能将仓库修建在别人家的祖坟前,估计在修建仓库时,就近取材也用了不少的墓石。</p><p class="ql-block"> 墓葬使用巨大的三层块石砌成,坟头略大,坟尾略小,呈鱼形状。墓葬占地面积约20来平方米。罗木祥宗亲告诉大家:坟头前那石仓库应该是过去的拜台,原来的墓葬应该比现在还要豪华气派,这个寨子里的有些人就是当时守墓人的后代。记得有位土司支宗亲曾经告诉我:过去罗录墓前有88口石碑。金江兄弟说道:由于罗录是正六品土司,根据古时的丧葬规制,墓葬的规模应该比现在大,墓葬前应该有神道,丧葬的规格一定符合他的级别,有守墓人就是很正常的了。</p><p class="ql-block"> 围着坟墓绕了一圈,来到坟头,仔细查看坟头上的两块残碑。两块碑一前一后,后面那块比前面这块略高一些,碑上光秃秃的,啥也没有,应该是几百年风化后的结果。前面这块碑上有字,仔细查看,碑的上部从右至左为“申山寅向”,竖排有两个字,上为“钦”下为“赐”,下半截墓碑全在泥土里,还有哪些文字,则无法查实了。</p><p class="ql-block"> “钦赐”两个字可以知晓这座墓葬非同一般,因为“钦赐”表示墓葬得到了皇帝的批准和恩赐,在600多年前交通不便的贵州深山里,能够得到皇帝批准和恩赐的墓葬,那是何等的殊荣。</p><p class="ql-block"> 清道光年间《永宁州志》载:明洪武十二年,罗录选充顶营寨长,洪武十九年颁印,授顶营长官司,隶安顺州。另外,《洪家坡罗氏族谱》详细记载了罗录的生平,在此就不一一赘述。</p><p class="ql-block"> 看完现场,听完讲解,我们准备返回。罗录先祖长眠于此地已600多年了,临别之前,我和金江兄弟,罗木祥宗亲向着墓葬行跪拜大礼,正是有了这位英雄的先祖,才有了如今关岭一带罗氏一族的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 从关岭返回清镇后,事情繁多,一直没有静下心来想想8月10日那天的走访情况。直到前些日子,金江兄弟打来电话,说罗录墓葬属于二次迁葬的,具体是什么原因迁葬,他说只有仔细查阅了族谱才会知道。金江兄弟的电话,促使我下定决心,将那次的走访分地点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最后说说关岭县的古称,元称达安,明清称永宁,多好的名字,达到安宁,永远宁静。</p><p class="ql-block"> 愿那种将仓库抵近修在别人家祖坟前的事情不再发生。</p><p class="ql-block"> 偏岩永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