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一起读经典.《黄帝内经》

和珍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经典来自《黄帝内经》第七十七篇疏五过论。</p><p class="ql-block">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需注意“三常”,即询问患者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心理状态,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若患者失去权势或经历贫富巨变,即使未受外邪侵袭,也可能因精神内伤或身体机能下降而患病。医生在诊断时,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性别、情感状态等,因为情感郁结、五脏空虚等内因同样重要。若患者曾经历巨大财富损失或身心创伤,可能导致筋脉受损、血气不畅,进而引发各种疾病。然而,一些粗心的医生可能只关注表面症状,忽视患者的内在病因,盲目进行针灸或药物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他们不能明确疾病的起因,只预言患者的死期,这是诊疗过程中的一大过失。</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四过也。</p><p class="ql-block">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尝富大伤,斩筋绝脉,身体复行,令泽不息,故伤败结,留薄归阳,脓积寒热。粗工治之,亟刺阴阳,身体解散,四支转筋,死日有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惟言死日,亦为粗心,此治之五过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诊断疾病时,有三个方面是必须注意的常规:首先要询问病人的社会地位是高贵还是卑贱,这样有助于了解病人是否因社会地位的变化(如失去权势的贵族)而遭受精神打击,即使他们没有直接受到外邪的侵袭,精神上的内伤也可能导致身体逐渐衰败甚至死亡。再者,要关注病人是否经历过从富裕到贫穷的转变,这样的经历,尽管不一定有外邪入侵,但也可能使人的皮肤变得干枯、筋肉萎缩,甚至四肢痿弱、拘挛,不能行走。如果医生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这类疾病,不能触动病人的精神,使其外表虽然显得柔弱,但内心却因此烦乱失常,病情不能得到转移,那么医疗就没有什么效果了。这是治疗疾病的四个过失。</p><p class="ql-block"> 凡是诊病时,医生必须了解疾病的起始和终结,也要了解疾病变化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诊脉时要结合病人的姓名和性别来综合判断。病人可能因为离别、断绝关系、忧思、恐惧、愤怒、欢喜等情绪而郁结,导致五脏空虚,血气不能正常运行而离守其位。如果医生不能了解这些内因,那么又怎么能用适当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呢?有的人曾经非常富有,但后来遭受了巨大的创伤,这可能导致他们的筋脉被截断,虽然身体仍然能够活动,但气血的滋润却已经不能持续。因此,这种伤害和郁结会留存在体内,并逐渐影响到阳气,导致脓血积聚,出现寒热等症状。粗心的医生在治疗时,急于针刺阴阳经脉,使病人的身体迅速消散,四肢转筋,这样,病人的死期也就不远了。医生如果不能明确诊断,不询问疾病的起因,只是预言病人的死期,这也是粗心的表现,是治疗疾病的五个过失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