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浙江省丽水市古称处州。下辖九个县(区):莲都区、龙泉市和青田县,以及云和县、庆元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和景宁县,总人口约为269.30万。</p> <p class="ql-block"> 缙云县简介:总面积为1503平方千米。2022年底户籍人口46.6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19亿元,2023年财政总收入37.7亿元,目前新开盘平均房价每平15800元。</p> <p class="ql-block"> 从全国县域旅游排名第一的安吉县到排名第79的缙云县,现场感受会有差距么?</p> <p class="ql-block"> 24年10月14日,周一,天晴,职工疗养。乘车4小时直达缙云县仙都景区,导游立即安排了中歺。</p><p class="ql-block"> 第一道是缙云烧饼,比老妈做的浦江麦饼面积小但有厚度,比永康饼又稍大但比永康饼脆。</p><p class="ql-block"> 刚出炉80度左右的缙云饼,第一口咬下去是脆而不散,咀嚼3下配过上一瓢老鸭汤炖小馄饨,入口品味3秒后和着入肚。第二口咬下去透出一股淡淡的霉干莱清香,和着一匙鸡蛋羹,直呼爽,舌头搅拌三下。第三口咬下去,才仔细观察馅料,5成精肉2成肥肉约3成干菜,外粘n粒黑芝麻,和着一枚同鸡蛋羹一起蒸煮的羊肚菌,咬下去菌汤滋滋外溢,原汁原味呀,这配搭你肯定没品味过。</p> <p class="ql-block"> 沙老先生的真迹,赋与了此景的豪迈与飘逸。</p> <p class="ql-block"> 缙云县的名字来源于缙云山,而缙云山又与黄帝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地铸鼎炼丹,并最终驭龙飞升。因此,缙云山也被称为仙都山。</p> <p class="ql-block"> 黄帝祠宇坐东南朝西北,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黄帝祠宇的重新建成,使仙都风景名胜区成为中华民族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是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和黄帝文化辐射中心。每年这里都隆重举行大型祭祀黄帝典礼。</p> <p class="ql-block"> 驭龙亭</p> <p class="ql-block"> 龙文化的定义</p> <p class="ql-block"> 龙LOGO</p> <p class="ql-block"> 龙旗</p> <p class="ql-block"> 龙腾</p> <p class="ql-block"> 龙碑</p> <p class="ql-block"> 龙雕</p> <p class="ql-block"> 考证与专家断言</p> <p class="ql-block"> 以《史记》为证,黄帝葬四处,此处为衣冠塚?</p> <p class="ql-block"> 网上侃说此老黄牛享受公务员待遇,而导游说走两个来回需300元,每周仅周一上班。</p> <p class="ql-block"> 仙景</p> <p class="ql-block"> 我把仙都的仙气带回家,无论如何购点彩票试试灵不灵。</p> <p class="ql-block"> 思考再思考斟酌再斟酌,选几注号码试试??</p> <p class="ql-block"> 在浙江的西南隅,一个充满“仙侠氛围”的小城,静静坐落在秀美的山水之间。</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不输景德镇的青瓷文化,大街小巷都充满“瓷”的韵味,至今还保留着千年不灭的古窑。</p><p class="ql-block"> 这里因金庸武侠小说中,能“削铁如泥”的宝剑而出名,至今还能在街上寻到铸剑的匠人。</p><p class="ql-block"> 这个国风小城,就是因剑得名,凭瓷而兴的龙泉。</p><p class="ql-block"> 据《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记载,欧冶子与干将应楚昭王之邀为其制作宝剑,在闽浙一带遍寻适合铸剑的名山大川。在路过浙江龙泉时,欧冶子见秦溪山下泉水清冽,泉眼布局正应天上北斗七星位置,于是做了三柄宝剑。他以当地铁英为料铸了“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献给了楚王,受到重赏,“龙渊”宝剑也从此出名了。此地因而得名“龙渊县”,后避唐高祖李渊名讳,改为龙泉。</p> <p class="ql-block"> 龙泉市,丽水市下辖的是县级市。总面积305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86572人,202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83.53亿元。财政收入18.6亿元。目前新房均价每平13666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迹华严塔</p> <p class="ql-block"> 现代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瓯江的源头,各种溪流汇集,流向温州入海。</p> <p class="ql-block"> “中国青瓷小镇”位于龙泉上垟[yáng]镇,其核心景区为披云龙泉青瓷文化园,此地民间制瓷盛行,无论男女老少,人人动手,户户设窑,镇上保留有大量古窑址。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县政府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迅速恢复中国历史五大名窑,尤其是龙泉窑和汝窑的生产”批示,在上垟设立国营龙泉瓷厂总厂及青瓷研究所,集中当时龙泉最优秀的民间制瓷艺人。</p> <p class="ql-block"> 国营龙泉瓷厂旧址,是计划经济时期和毛主席时代留给后代的物质基础和遗产。一家国营大厂的倒闭,萌生出无数的民营企业和艺术大师。树到猢狲却未散,自成一家成了王。如同安吉科教没备厂丶民友转椅厂的倒闭,兴起了无数同永艺丶恒林一样的上市大企。</p> <p class="ql-block"> 原“国营龙泉青瓷总厂”整齐的红砖平房外观,可见历史仍然忠实的记载了她曾经的辉煌… </p><p class="ql-block"> 原老厂址的高大的烟囱仍然耸立,但却不再吞吐烟云,但仍然佇立在老厂区,成为见证历史进程的杰作——高耸入云!</p> <p class="ql-block"> 窑厂</p> <p class="ql-block"> 大窑</p> <p class="ql-block"> 中窑</p> <p class="ql-block">哥窑和弟窑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在今浙江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以龙泉为中心,专烧青瓷的庞大窑系、龙泉窑系。其产品大体可分为白胎厚釉和黑胎厚釉两大类,而哥窑和弟窑其实就是指龙泉窑系的两大品种类别,哥窑即黑胎青瓷,以开片为装饰,釉色以灰青、粉青为主;弟窑则属白胎青瓷以粉青、梅子青等釉色为典型。两者各有千秋,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把龙泉青瓷冠以“哥窑”和“弟窑”来区别,这与陶瓷史上的一个传说有关</p><p class="ql-block"> 传说宋代的龙泉,有位制瓷艺人章村根,精于烧造青瓷。他的两个儿子也都继承父亲的技艺,父亲去世后,儿子便分了家,各开窑场,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场称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窑场称为弟窑。老二烧造的青瓷胎薄釉厚,清澈苍翠,名重一时;老大则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名声大噪。皇帝下旨命令老大为皇宫烧造瓷器,老二嫉妒哥哥的成就,便偷偷来到章生一的窑场,趁哥哥不防备,把黏土扔进了釉缸中,不知情的老大用掺了黏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看到满窑的瓷器表面的釉层都裂开了,有大有小有曲有折,布满瓷器的全身,裂纹很自然,变化也很丰富,老大被眼前突然变化的景象惊呆了,愤怒又无奈的他随手将手中满缸的茶水泼向瓷器,谁知裂纹马上变成了茶色线条,这使得瓷器看上去颇具独特的艺术效果,老大灵机一动,又找来墨汁涂在瓷器上,又出现了无数条黑色线条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金丝铁线。</p><p class="ql-block"> 传说故事毕竟不是历史记载,陶瓷工艺学的要求釉与胎的膨胀系数应相同,如有差别就易产生釉裂,正是因为章生二把膨胀系数不同的钻土投入了釉缸中改变了釉料的性质烧成后冷却时釉面收缩比坯体收缩得大,所以出现了釉裂坯的哥窑瓷器。章生一正是利用了开裂自然的纹理涂进颜色,创造了一种新的装饰效果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独特的装饰手法。</p> <p class="ql-block"> 宋·哥窑青釉弦纹瓶,高20.1厘米,口径6.4厘米,足径9.7厘米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南宋哥窑灰青釉贯耳瓶</p><p class="ql-block">高11.5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4.2厘米</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 剑的寓意:剑是帝王君主权利威严的象征,剑也被视作有智慧、有内涵、有身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剑修长光洁的形态颇具优雅气质,因为剑形直而光荣,更因为剑的美好而神圣,在文人诗歌中,也往往被用来比喻刚正不阿的道德情操。</p> <p class="ql-block"> 现代剑的剑脊越来越薄,重量越来越轻。</p><p class="ql-block"> 在冷兵器时代,剑是战斗的武器,杀人的凶器,镇妖的神器。要求质量高,抗打击,剑锋和两刃要求锋利。真正的古代宝剑,可以吹毛断发,削铁如泥。使用起来逢坚避刃,不硬撞、不强击。同时也可以用于自卫防身。所以必须开刃,必须要有一定的重量。</p><p class="ql-block"> 现代的剑,是表演的道具,锻炼的器械,比赛的工具,有的用于镇宅祛邪。剑术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是:健体强身,观赏娱乐,竞技比赛。开刃的剑会伤人,在现代绝对不能使用;太重的剑,根本舞划不起来,必须减轻重量。</p> <p class="ql-block"> 在无数描写冷兵器时代的小说、影视剧作品中,很多这样的桥段:拥有一把“削铁如泥”的神兵,就能达到“逆天改命,号令天下”的奇效。杨过的玄铁剑、谢逊的屠龙刀,莫不如是。</p><p class="ql-block"> 就连相对严谨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有类似描述:</p><p class="ql-block"> 在“杨志卖刀”的章节,杨的宝刀连砍20枚铜钱,吹毛断发,怒杀泼皮牛二,刀不沾血。</p><p class="ql-block"> 曹操的青釭剑,也被形容为“砍铁如泥,锋利无比”。</p><p class="ql-block"> 刀锋所指,穿金裂石。如此神异的兵器,着实让人神往。连带对古人的锻造技艺,也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p><p class="ql-block"> 那么,传闻的“削铁如泥”是否存在?这究竟是古人智慧的贯古铄今?还是虚构文学的夸大之词?</p><p class="ql-block"> 武力崇拜,古来有之。</p><p class="ql-block"> 出于对冷兵器的痴迷,许多古代帝王都曾倾力打造自己的佩剑,比如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锻造于公元前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据传其出土之时(1965年于湖北望山楚墓),剑身依旧寒光四射,锋利无比,是罕见的奇宝。</p><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员为了验证其锋利度,准备了20多张纸,被越王剑轻松“一刀切”,全场哗然。当然,割纸或许不算什么,但它能否达到“断铁”神效,恐怕无人敢验证。</p><p class="ql-block"> 回归科学讨论,其实单论“削铁”,并非难事。</p><p class="ql-block"> 按照维氏硬度计算,生铁的硬度大概是125~185HV之间。而经过处理成型的钢材,硬度可达600HV以上。两者相较,差距显而易见。</p><p class="ql-block"> 铁和钢的硬度之所以有如此巨大差距,主要有2点原因:</p><p class="ql-block"> 1,成分</p><p class="ql-block">“钢”其实是铁碳合金的统称,通常硬度和含碳量成正比。另外,如果在加工碳素钢时掺入一些合金元素,还会进一步提升其硬度和韧性,就比如锰钢、钨钢、大马士革钢。</p><p class="ql-block"> 2,淬火</p><p class="ql-block"> 淬火是刀剑的灵魂。具体做法: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完成奥氏体化。然后快速冷却,使钢材凝聚出马氏体结晶,硬度得以提升数倍。</p><p class="ql-block"> 淬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普通的生铁,只要完成淬火,其硬度也会超过没有淬火的现代化钢材。</p><p class="ql-block"> 古代兵器“削铁如泥”的缘由,也是基于以上两点。</p><p class="ql-block">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发现,通过高温和锻打,钢铁的性能会得到明显强化,是兵器铸造的必备工艺。</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虽然很难实现由铁到钢的材料加工技术。但以陨铁为基锻造的“神兵”,同样有远超生铁刀具的性能,就是因为其中蕴含的稀有金属成分。杨过的玄铁重剑,号称以“玄铁”铸造,重达九九八十一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越王勾践剑,则可能是实证。</p><p class="ql-block"> 另外,古代文学中很多关于“铁”的描述,其实是银、铜等金属的统称。一把制式刀剑,很容易对这类金属,尤其是铜钱、银锭产生破坏性效果。说“削铁如泥”虽言过其实,倒也勉强成立。</p><p class="ql-block"> 实话讲,以现代科学技术,打造一把综合素质远超“越王剑”的“神兵”,不是什么难事。锻造技术没有失传,而是在大幅进步。但若想让其仅凭手持,就能实现削铁如泥的效果,也绝非易事。</p><p class="ql-block"> 且在热武器当道的年代,这种行为也没什么意义。</p> <p class="ql-block"> 云和县,总面积98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有12.74万人;2023年经济103亿元,财政收入15.7亿。目前房价每平14430元。</p> <p class="ql-block"> 云和梯田的美,美在春夏秋冬,美在云雾,忽来了云雾瞬间又散了,美在色采,四季各不同,摄像头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三四月份,就会给梯田灌水,这时的梯田层次分明,阳光映照下波光粼粼,特别是在播耕时节,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新绿的秧苗与梯田的线条交织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秋季的梯田,稻谷成熟时节的梯田一片金黄,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丰收图景。</p><p class="ql-block"> 冬季的梯田,冰雪覆盖的梯田白雪皑皑,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很特色。</p> <p class="ql-block"> 春与晨曦</p> <p class="ql-block"> 春与祥云</p> <p class="ql-block"> 春与耕耘</p> <p class="ql-block"> 夏与蕴育</p> <p class="ql-block"> 秋与收获</p> <p class="ql-block"> 冬与肃穆</p> <p class="ql-block"> 我与自然求和谐</p> <p class="ql-block">丽水古城</p> <p class="ql-block"> 丽水新貌--如同四帆?奇怪,7:00了此处怎的没中国大妈或大爷在切磋武艺?</p> <p class="ql-block">丽水南明湖</p> <p class="ql-block"> 从丽水的名字不难想到水,应当和江河水流有关系,事实也的确和一条河流有关。据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 就是说,县名来源于丽水河。</p> <p class="ql-block"> 画乡</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末,丽水油画家群体受到法国巴比松画派的启迪,借鉴了法国巴比松画家的精神,崇尚自然,以写实笔法画自己的家乡,形成了“丽水巴比松画派”。画乡建有丽水巴比松陈列馆、丽水油画院、古堰画乡展览馆等,许多美术院校在这里设有写生创作基地。</p> <p class="ql-block"> 古堰,名字叫“通济堰”。建于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古堰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 来丽水,看山与水,其实丽水的山才是浙江的Number One.</p> <p class="ql-block"> 丽水被誉为“浙江绿谷”。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米,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别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p> <p class="ql-block">两位帅哥有点想法,明年陪美女去爬山。</p> <p class="ql-block">丽水的娃很萌。</p> <p class="ql-block"> 明年疗休养还跟这帮人,白天游玩,晚上掼蛋,想太多太远了…下个月特朗普上还是哈里斯上还没定呢!!</p> <p class="ql-block">谢谢你看完。 部分文档和图片是引用非原创,如有冒犯见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