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法革中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人物,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实际最高领导人。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们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中,罗伯斯庇尔是一个功过难论的人。事实上,作为大革命的核心人物之一,关于他的争论直到如今也未能结束。作为大革命中许多极具争议的决策的提出者,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因为他的恐怖统治导致许多无辜的人死亡。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因为他带领法国走向共和,率领法国人民抗击外国入侵,配得上“不可腐蚀者”这个称号。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1758年5月6日,罗伯斯庇尔出生于法国北部的阿拉斯城。他的父母都是律师,这使他自幼就深受法治思想的影响,同时这也为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罗伯斯庇尔出生的那个时代,法国正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启蒙运动在法兰西大地上蓬勃发展,各路思想家、哲学家都在推广自己的学说思想。其中,罗伯斯庇尔很推崇卢梭的思想。他努力学习,成功在巴黎路易大王学院拿到了法学士学位,并结识了后面法国大革命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卡米尔·德穆兰。</span></p> <p class="ql-block"> 罗伯斯庇尔肖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毕业后,罗伯斯庇尔被家乡的法庭接纳,成为了一名律师。他常常为穷人和受到不公待遇的人辩护,并且胜诉率较高,在国内有了较高的威望。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788年,法国的经济持续向坏,要求召开三级会议的呼声不断。什么是“三级会议”?顾名思义,就是由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和第三等级(平民)共同参加的议事会议。在法国旧时,是由国王召集的,用来讨论税收等国家重要事宜、体察民情的重要会议。但是随着王权的不断巩固,在当时,这一会议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召开了。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罗伯斯庇尔等人多次公开发表演讲,要求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反对统治阶级剥削压迫民众。迫于民众压力,以及朝廷重臣——财政总监内克尔的进言,178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最终还是召开了三级会议,但是,会上的内容仍然基本是维护贵族和教士利益、压迫新兴资产阶级等“平民”的议案,且没有给予第三等级平等的投票权,这引发了市民阶层的强烈不满。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在此情况之下,同年6月,米拉波、拉法耶特和一众第三等级议员在巴黎的一座网球场集会,并发表了网球场宣言,这在事实上标志着“国民议会制度”在法国的正式确立。</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三等级发表网球场宣言的欣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让我们回归正题,在三级会议召开后,罗伯斯庇尔积极投身于竞选工作,他主张男性普选权、给予犹太人公民权、废除奴隶制和死刑,并反对国王的一票否决权,这些主张为他在法国赢得了极大的声望。这一段时间里,罗伯斯庇尔主要是在“雅各宾俱乐部”活动——这是法革前夕一个主要的政治团体。这使他呈现出较强的政治凝聚力,并使他在1791年3月当选雅各宾俱乐部的主席。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法国大革命的战火愈演愈烈,愤怒的民众冲击了法国王权的重要象征——巴士底狱,并将这处王室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彻底占领。由革命者组成的“制宪议会”成为了当时的最高权力机关。在后续的革命活动中,王室成员无不十分害怕。1791年,路易十六乔装打扮带着王室出逃,但被抓回。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伯斯庇尔希望能够借此机会罢黜国王,但制宪议会却宣布路易十六无罪,罗伯斯庇尔带领民众在战神广场抗议,但被拉法耶特残酷镇压,史称“战神广场惨案”,罗伯斯庇尔本人也被迫回到家乡。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法国激烈的革命运动,引起了仍处于专制的欧洲各国的恐慌,普鲁士与奥地利这两大国家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向法国发起进攻。把目光投回法国,当时当权的吉伦特派希望可以对外输出革命,让资本主义革命传遍欧洲。同时,路易十六也希望能够借助外国的力量来恢复自己的统治,因而法国与反法同盟之间的战争迅速爆发了。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罗伯斯庇尔是反对这场战争的。他认为,强制输出法国的革命方式,会招致其他国家人民的不满,而且也会为法兰西内部的敌人带来了复辟的机会,还可能导致共和的大革命失败,走向军事独裁。但在混乱的时局中,这些意见无人在意。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战况愈演愈烈,法军在正面战场上节节失利,吉伦特派与王室也起了冲突。罗伯斯庇尔率领雅各宾派与主张起义的利德利埃俱乐部靠拢,趁着拉法耶特率领的国民自卫队支援前线的时机,巴黎人民发动了起义,推翻了王室,并在巴黎建立了“巴黎公社”,作为巴黎的行政机关。(请注意,这不是1871年那个同名的社会主义政权)。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罗伯斯庇尔作为得票最多者,代表巴黎公社进入新的国民议会。法国成立了共和国,施行共和纪年,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同样,在罗伯斯庇尔的强烈建议下,1793年1月21日,波旁王朝最后的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被处以死刑。正如罗伯斯庇尔说的那样:“路易必须死,因为共和必须生”断头台刀锋一落,路易十六的生命就如同法国专制社会那样终结了,而巴黎的人民群众见证了这一切。</span></p> <p class="ql-block"> 路易十六之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鉴于法兰西持续恶化的经济,国民议会同意了罗伯斯庇尔提议的《普遍最高限价法》,限制粮食等物资的最高售价,法国的经济逐渐走向稳定。面对反法同盟的威胁,雅各宾派发布了全国动员令,动员了大量的民兵与国民卫队到前线去(共约70万人),并且撤换了一批贵族军官,提拔了一大批青年军官(我们熟知的拿破仑·波拿巴也在其中)。最终,法国军队于瓦尔密之战击败了反法联军,第一次反法同盟失败。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罗伯斯庇尔于在任期间,施行了大量的平权措施,通过了《1793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人身、出版、请愿、结社的自由,以及有受教育与社会救济的权利。若政府侵犯人权,人民有权起义。在当时,罗伯斯庇尔废除了奴隶制,明确了黑人的人权,并且没收了贵族与王室的资产发给人民。罗伯斯庇尔并不反对基督教本身在法国的存在,但是他支持进行政教分离(最后在第三共和国实现了),并希望废除死刑。作为事实上的国家领袖,人们称他为“最高主宰”。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同样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法国进入了一个被称作“恐怖统治”的时期。罗伯斯庇尔本人曾经说过:“没有美德的恐怖是邪恶的,没有恐怖的美德是软弱的。”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罗伯斯庇尔上任以来,大力清洗国内的反对派,特别是吉伦特派、丹东派、埃贝尔派等派系,但同时又主张对这些派系宽容。在处死了这些派系的主要领导人(丹东,德穆兰等人)之后,它们的大部分基层成员得以幸存。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通过简化审判流程——无罪释放,有罪断头台——处死了一大批贵族与对革命“图谋不轨”的人。在雅各宾专政期间,预估有3~5万人死于革命斗争,这期间也发生了著名的旺代大屠杀——2万保王党农民在旺代起义,遭遇罗伯斯庇尔镇压。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革命依旧在走向衰弱——或者说必然会走向冷寂。1794年7月26日,沉寂了一个月的罗伯斯庇尔,在国民议会上再次发表了演讲,宣布要清洗叛徒,但并未指明清洗对象是谁,这使得国民议会内人人自危。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终于,在共和二年热月九日,以反对派巴拉斯、塔利安、富歇为首的国民自卫军将罗伯斯庇尔逮捕。罗伯斯庇尔本人忠于他制定的法律,平静的接受了逮捕,并未做任何反抗,但巴黎公社与巴黎人民仍然忠于他。巴黎公社发动起义,将罗伯斯庇尔与他的同伴救了出来。但因为罗伯斯庇尔不愿背叛法律,在起义后并未做出任何行动,导致起义很快被镇压。国民自卫军闯进救国委员会,在混乱中,随着一声枪响,罗伯斯庇尔的下颚被子弹打中,他只能躺在救国委员会的桌子上。这场政变由于发生在法国共和历的热月九日,故史称“热月政变”。热月党——也就是罗伯斯庇尔的反对者们,烧毁了大量罗伯斯庇尔的个人物品,使得后世很难考证他本人的具体生平。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1794年7月28日,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轰轰烈烈的、属于人民的法国大革命结束了——至少对于罗伯斯庇尔来说,一切已经结束了。</span></p> <p class="ql-block"> 罗伯斯庇尔被处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说,大革命总体是正确的,但是罗伯斯庇尔的错误我们要规避,不能算在大革命内。但法国著名政治家曾经说过:“罗伯斯庇尔就是大革命,大革命与罗伯斯庇尔是连在一起的。”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批评他残暴,然而他并不残暴,他尝试废除死刑,并因为自己过于忠于法律害死了自己。他的事迹影响了后人很久,给平等派起义提供了深远的影响(共产主义的第一次实践、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本人并不想多评价什么,但是我认为,正如大革命失败后说的那样——</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因为大革命死的人,一个广场就装得下。但千百年来因为封建专制而死的人,一整个法国都装不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Miscellaneous Discussions on Spar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