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军旅岁月 叙战友深情

刘文君

<p class="ql-block">忆军旅岁月,叙战友深情</p><p class="ql-block">——记中国人民解放军618团高机连战友联谊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2至15日,正值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橘子洲头、湘江之畔,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六一八团高机连战友们的再聚首,这是一次心灵的回归,更是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一.战友齐聚长沙,重温旧日时光</p><p class="ql-block"> 10月12日,战友们怀着对军旅岁月的思念,从四面八方奔赴长沙相聚,心情是无比激动,仿佛又听到了部队吹响的集结号。 </p><p class="ql-block"> 悠悠四十载,弹指一挥间,曾经血气方刚的小伙而今都已是两鬓斑白的花甲、古稀之年。今日相聚,那一声声激动的呼喊,一个个有力的拥抱,将我们又带到了往昔的军旅岁月。大家欢聚一堂,回忆过往:谈到了第一次穿上军装时的骄傲与激动,谈到了第一次实弹射击时的紧张与害怕,谈到了晋华宫挖煤时的艰难与辛苦,谈到了察右前旗加工生产时的光荣与使命等等,这些曾经一起经历的酸甜苦辣,如今都已成为了最珍贵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翻开历史的老照片,每一张都洋溢着兄弟情,战友谊。虽然岁月在照片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却抹不去战友们心中的那片军绿,那是青春的底色,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最坚实的战友情。看着照片中青涩的脸庞,感慨时光荏苒。照片虽旧,情却如初。</p> <p class="ql-block">二.上午风光之旅,下午联谊开启</p><p class="ql-block"> 13日上午我们在长沙一览橘子洲头的风光、岳麓书院的文化、岳麓山的壮丽、爱晚亭的别致,这些地标都成为了战友们心中最难忘的美好,永远屹立心间!</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湘乡,在八一军旗的引领下,在龙城宾馆我们列队齐步震撼入场,步伐威武雄壮,开启了战友联谊会,高唱战友之歌,歌声荡气回肠,仿佛又回到了塞外高原的军营,魂牵梦萦的连队!</p> <p class="ql-block">三.优秀代表的激情发言</p> <p class="ql-block">王继林连长发来祝福语</p> <p class="ql-block">程振行指导员发来祝福语</p> <p class="ql-block">何福岑副连长发来祝福语</p> <p class="ql-block">四. 探访伟人故居,追寻伟人足迹,了解伟人功绩</p><p class="ql-block"> 14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漫步伟人故居,如同穿梭在中国革命史的画卷之中。毛泽东故居的质朴,蕴含着指点江山的豪迈;刘少奇故居的宁静,透露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贞与执着;彭德怀故居的非凡,彰显着横刀立马的英勇;陈赓故居的庄严,诉说着枪林弹雨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东山学校,我们沿着毛主席曾经走过的路径漫步,每一步都仿佛能触摸到主席早期革命思想萌芽时的心跳。</p><p class="ql-block"> 在庄严的毛泽东广场,战友们瞻仰了毛泽东铜像并敬献花篮三鞠躬,面对主席庄严肃穆的铜像,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环绕铜像,感觉每一个角度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着我们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在曾国藩纪念馆,我们也感受到了政治家、战略家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五.在聚餐中续写战友联谊会的欢乐篇章</p><p class="ql-block"> 战友联谊会聚餐,这是心灵的慰藉。在这里,举杯换盏,何惧千盅,我们用美食和欢笑共忆军营往事,共叙战友情谊。开心之余,大家畅所欲言,并分享了各自退伍后的生活,有的在商海拼搏,有的在基层工作等等,但无论干哪一行,都始终不忘初心,保持着军人本色,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平凡而不平庸。我们陶醉在这美好时刻,珍惜这意义非凡的相聚!</p> <p class="ql-block">  相聚时分,握手相拥是战友久别重逢的无声誓言,是对曾经同甘共苦、保家卫国的铭记。合影留念是定格战友重逢的喜悦和友谊的永恒。这其乐融融的相聚,推心置腹的交流,诠释了战友们难以忘怀的人间真情。</p><p class="ql-block"> 相聚时难别亦难,联谊会即将结束,长沙、湘乡的短暂相聚更加深了我们战友间的印象,增进了了解,可谓收获满满,只是余情难舍。既相遇,必相惜,愿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携手并肩,温暖同行,让这份血浓于水的战友之情天长地久!万古长青!!!</p> <p class="ql-block">高机连历史沿革简介</p><p class="ql-block"> 高机连历史可追溯至1969年12月,前身是原工程兵166团75炮连高机排(12.7mm高射机枪)。</p><p class="ql-block"> 1971年10月,高机排扩编,组建高机连,72年移防内蒙古丰镇县。</p><p class="ql-block"> 1975年部队精简整编,高机连整编为一个高机排,并入618团团直炮连。</p><p class="ql-block"> 1978年7月部队整编,执行甲等师编制,高射机枪排扩编为14.5mm高机连,并于同年12月在丰镇县红砂西坡村正式建连,为高机连。人员由原100炮连高机排和部分骨干组成。设三个高机排,一个指挥班,司机班,炊事班。担负618团营房建设扫尾工作和全团后勤保障及取暖工作。</p><p class="ql-block"> 80年初,连队赴大同军煤矿担负挖煤生产工作。下半年,连队由14.5mm高射机枪换装37mm高炮,连队改称高炮连,连队编制三个排,指挥班,炊事班,司机班。</p><p class="ql-block"> 81年初,高炮连赴内蒙察右前旗执行国防施工任务,保障全师国防施工,主要任务生产防空洞密闭门和防空洞施工模板等,连队扩编,从师工兵营抽调一个排,连队组成4个排,3个直属班,人员编制120人,又称为加工连。</p><p class="ql-block"> 82年初,部队再次整编,高炮连并入新组建的直属团炮连,85加浓炮一个排,37高炮一个排,一个指挥排,司机班,炊事班。连队担负全团喂养军马,看守弹药库等后勤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 85年全军精简整编,除部分骨干和85年新兵调入205师外,其余干战转业退伍,部队编制撤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