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读陈丹的《诗情画意诵读记》有感 </b></p><p class="ql-block"> 四月的乐清,很美。美是桃红柳绿,美是山明水秀,美更是不负春光。</p><p class="ql-block"> 从春天出发,让诗歌在千年古县上空飘荡,我与阿理等人不谋而合,在乐成举办一场诵读会。我们最初打算在书香味浓郁的温州棉书堂双雁店举办,但由于空间的局限,只好另外选地方。在张彩蕊老师的提议下,我们走进乐成66创意园。事后证明,张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个好地方。正如诵读会主持人陈丹老师在诵读记中写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诵读活动于2018年4月20日如期举行,当晚东塔西塔交相辉映,金溪银溪齐齐激荡,节目精彩纷呈,现场用“诗情画意”形容最恰当不过了。</span></p><p class="ql-block"> 有之前宏慈文学社举办的我的文集《在时光里漫步》首发式、洪宅“周二电波”举办的我的专场讲座活动做铺垫,大家举办、参与诵读会的热情都很高,也积累了一些举办经验。阿理很有文艺天赋,编排节目很有创意。那晚新月如钩,我抬头看了看天空,想到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活动散场时,好多人向我们建议,这样的活动今后要多多举行。“诗情画意”诵读会之所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共同起作用。当然,我们首先要感谢的,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我们怎能不满怀激情,想我所想,写我所写,做我所做?</p><p class="ql-block"> 诗歌,从春天出发,在前行的路上,让我们用轻快的脚步表达内心深处的那份愉悦。</p><p class="ql-block"> 兴言 2020年4月18日</p> <p class="ql-block"><b>读林秀的《“五月南屏”大型公益诵读活动记》有感 </b></p><p class="ql-block"> 参加过2018年5月20日下午“五月南屏”大型诵读会的朋友,可能一生都不会忘记当时的场景。浪漫的不仅是诗歌,更是打造诗歌的天、地、人。</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而且是大美。且不说活动场地内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好像这一切就是为这场诵读会准备的,就连风云雨水那天都不愿错过这场诵读盛会,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当朱智莉老师饱含深情地朗诵起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我当时觉得现场的氛围简直是天造地设。</p><p class="ql-block"> 原来诗歌朗诵可以这么美好!置身大自然之中,无论男女老少,每一个诵读者发出的声音就是不一样。那种空灵飘渺,那种雅远旷达,那种深沉坚定着实让人难以忘怀。 诵读记的作者林秀老师,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公益文化活动推广者。她一手打造的“南屏之声公益课堂”,对我触动不小。可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她的公益课堂,才有了“五月南屏”大型诵读会。关心“兴言文学”的读者不难发现,我写的短篇小说《紫藤花开了》,就是取材于公益课堂的所在地温州北白象高老庄餐厅。</p><p class="ql-block"> 很感谢林瑞余、林秀、高定、杨建勇、叶建东、叶君奋、卢瓯武、潘浩特等老师,他们为这场诵读会付出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云卷云舒,花开花谢,“五月南屏”诵读会的点点滴滴已成回忆,但美好的记忆却是永恒的,因为我们都曾经深刻地经历过。</p><p class="ql-block">兴言 2020年4月19日</p> <p class="ql-block"><b>读林云德的《“古城之恋”大型公益诵读活动侧记》有感 </b></p><p class="ql-block"> 2018年6月15日晚在乐清蒲岐古城镇武门上举办的“古城之恋”公益诵读会,将当地的文化元素展示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古城蒲岐,文化底蕴深厚,深深吸引了我。除了老家南塘,近几年我去得最多的,便是蒲岐。几年前,在林云德先生的引见下,我有幸认识了蒲岐古城民俗博物馆主人卢瓯武老师,便有了短篇小说《古城之恋》。随着与卢瓯武老师交往的深入,我写古城蒲岐的诗文也就渐渐多了起来。《蒲岐怀古》《守城的人》《蒲岐下堡古陡遥想》《码头老歌》等诗文虽算不上什么上乘之作,却都是我对古城蒲岐由衷的感受感想感怀。</p><p class="ql-block"> 明朝时蒲岐作为浙江抗倭重镇,军民同仇敌忾,英勇善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历史上蒲岐古城是英雄之城,尽管如今只留下了四个门。 </p><p class="ql-block"> 蒲岐古城除了激发我的创作灵感外,也催生了我要发起一场“古城之恋”诵读会的想法。在古城门上诵读诗文,抒发志愿,岂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这一想法得到了卢瓯武老师和余存理、林云德、张小慰等人的积极响应,他们很快将计划付诸行动。卢瓯武老师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对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极端重视,又因他具有创新开拓精神和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诵读会由他牵头承办,我们就可以放一百个心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强县东县西诵读活动交流,我特意邀请白象中学的蔡晓秋、朱琴、潘浩特等三位老师和“南屏之声公益课堂”林秀等部分骨干教师,前来蒲岐古城参加朗诵或做客。诵读会当晚,高朋满座,书声朗朗,琴声悠扬,旗帜猎猎,古风犹存。</p><p class="ql-block"> 清风拂面,夜色正好。站在城门之上,我朗诵起岳飞的《满江红·写怀》,顿觉豪气冲天。我想,那晚的诵读者身临古城门,用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声音表达的不就是一种家国情怀?歌颂的不就是抗倭将士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兴言 2020年4月23日</p> <p class="ql-block"><b>读余妮妮的《“南塘故事”大型诵读记》有感</b></p><p class="ql-block"> 一个镇以海塘命名,你能想象海塘对当地百姓生存发展的意义吗?故事,就从围海造田讲起,从来自福建福鼎的陈汝白公讲起。陈汝白公,一个有梦想有情怀的人,几十年风风雨雨,围海造田,殚精竭虑,倾其所有。他已辞世二百四十多年,可他还一直活在人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一场诵读会以“南塘故事”命名,寄予了太多的希望。故事已经有一个美好的开端,故事将精彩纷呈,越讲越好。</p><p class="ql-block"> 2018年7月20日的“南塘故事”大型公益诵读会办得这么好,离不开以蔡全华老师为首的洪式太极养生园核心团队的精心安排。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考虑得那么周全,可以堪称完美,不禁让人赞叹。蔡全华老师能文能武,才华出众,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有大爱。他将洪式太极养生园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十年如一日。如今的洪式太极养生园已然成为一个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一篇诵读记饱含真情实感,荡漾着诗情画意。诵读记的作者余妮妮老师是“南塘故事”诵读会上的优秀朗读者。她写的内容很感染人打动人,可她将我写成一个偶像,我深感汗颜。我只是想了我应该想的,写了我应该写的,做了我应该做的,只是尽了一个角色的责任。不过,诵读会上有不少人声情并茂地朗诵或朗读我写老家南塘风土人情的诗文,我还是很为之动容的。</p><p class="ql-block"> 我是南塘人,愿一辈子做一个南塘故事的聆听者。</p><p class="ql-block">兴言 2020年4月14日</p> <p class="ql-block"><b>读倪建丽的《“驿站时光”大型公益诵读活动侧记》有感 </b></p><p class="ql-block"> 瑶岙,地处白龙山麓,景色秀丽,底蕴深厚。明朝时瑶岙风光无限,它的强大和鼎盛可以用“辉煌”二字去形容。</p><p class="ql-block"> 在这么一个历史上文人辈出、文物古迹众多的文化古村落举办一场大型公益诵读活动,又由村两委承办,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活动场地的选择。瑶岙古驿坦历史年代悠久,场地平整,有现成的老戏台,既安全又便于管理,但观众的容量有限。我们后来对多个场地进行比较分析,择定村前的水心公园。水心公园清水环绕,环境优美,舞台又可以高端大气的水心文阁为背景,现代气息浓厚,但临水有安全隐患。为确保安全,活动当晚光投入维持秩序、水上救援力量就达二百多人。</p><p class="ql-block"> 为承办好活动,瑶南、瑶北村两委同心协力,充分发挥党员、村民志愿者的作用,以主人翁的姿态落实好每一项措施。尤其是当地人倪建丽老师,为做好协调对接工作,她忙前跑后,不遗余力。她多才多艺,既是一个摄影师,又是一名朗读者,还充当起文化古村落导游,只想把村里更多的文物古迹介绍给我们。她真是一个有心人。在后来瓯雁文学社主办的多场大型公益诵读会中,倪老师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像倪老师这样综合素质高、执行力强、主动出色完成任务的,真是不可多得。</p><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20 日“驿站时光”大型公益诵读会的成功举办,再一次证明虹桥镇瑶岙村是一个乡风文明、底蕴深厚的文化古村落。有朝一日当我再次登上瑶岙岭,必将深情地回望那个我曾用脚步丈量过的、一进去就舍不得出来的古村落。如今,我不禁要叩问,当夕阳从白龙山西下时,瑶溪的流还是那道扣人心弦的风景吧?兴言 2020年4月25日</p> <p class="ql-block"><b>读史亚琪的《“遇见龙西”大型公益诵读活动记》有感 </b></p><p class="ql-block"> 近日,重温蔡晶晶老师专门为2018年9月15日“遇见龙西”大型公益诵读会撰写的美文《梦想龙西》,再读史亚琪去年三月份写的文笔清新自然的诵读记,感觉蔡老师已把龙西的山水风光、产业特色、发展愿景勾勒得完美无缺,而史亚琪让诵读会背后那些动人的故事跃然纸上。如此妙笔,怎能不令人心生欢喜?</p><p class="ql-block"> 在秋天里遇见最美的龙西,作为行色匆匆的路人,我们难得有此机缘,岂能错过眼前的风景?遇见龙西,我们烦燥不安的心就会慢慢平静下来,山水会告诉我们什么是云淡风轻。在秋天里遇见的龙西,那是一抹烂漫,无边无际的烂漫,让人恍然大悟,生活原来可以换成另外一种状态。</p><p class="ql-block"> 在山青水秀的龙西乡举办大型公益诵读会,既是乡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重视的结果,也是大型公益诵读活动骨干团队的初心。由于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承办单位石斛谷森林康养基地的全程服务,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现场观众的默契配合,整个活动紧凑有序。活动当日,天公作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为诵读会营造了无与伦比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遇见龙西”诵读会节目内容丰富多彩,除了当地文艺骨干、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准备的一些节目闪亮登场外,温州市委党校武久立先生闻讯专程赶到现场并作了精彩的朗诵;朗诵艺术家张文彬、朱智莉等老师专门安排时间过来表演……</p><p class="ql-block"> “这震撼心灵的画面,竟夜夜走进我的梦中,而梦的结尾都是我在空旷的峰谷中寻找回音。”蔡晶晶老师饱含深情的优美文字化为张文彬老师悦耳动听的声音,在石斛谷中久久回荡。当最美的山水、最美的文字和最美的声音走在了一起,可想而知,秋天的龙西是一种怎样的美好。正如史亚琪在诵读记中所写的,那个下午快乐温暖,洋溢着诗情画意。</p><p class="ql-block">兴言 2020年4月26日</p> <p class="ql-block"><b>读胡雪微和郑彬彬的《“芙蓉花开”大型公益诵读会记》有感 </b></p><p class="ql-block"> 胡雪微老师和郑彬彬老师同写2018年10月20日的“芙蓉花开”大型公益诵读记,各有千秋,耐人寻味。这场大型田园诵读会时间已过去了一年半,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美好。金秋十月,芙蓉花开,怎可错过一场诵读盛会?怎可辜负芙蓉山清丽婉转的秋色?</p><p class="ql-block"> 走进芙蓉镇,你会被秀丽的湖光山色环绕,被好客的芙蓉人热情接待。当然,那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随处可见的美丽田园还能激发你的生活热望。田园里有诗有歌有故事。走进田园,你可以悠哉悠哉自得其乐,你也可以做个一手牵着牛绳一手扶犁的劳动者。</p><p class="ql-block"> 芙蓉人,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特别的自信和热爱。他们敢写能写会写,文字里透着一股清新一份纯朴。他们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对自己日夜守望的山水的印象,写发生在小镇上的各种有趣或辛酸的故事……芙蓉山是作家和诗人的盛产地,一山一水总会赋予人们以创作灵感,一草一木总能激发人们写作的热情和想象力。美丽的芙蓉花,开在秋天里,开在田间地头,总会让人心领神会,那份美好总是让人特别留恋。</p><p class="ql-block"> “芙蓉花开”大型公益诵读会,是继“遇见龙西”大型公益诵读会后的又一场盛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开启了雁荡山南北诗歌交流的新篇章,意义非常。</p><p class="ql-block"> 芙蓉花开,无论是雪白的,浅粉的,深红的,那份淡雅那份清新,是对秋天最美的表达,是对芙蓉山文化特质最好的注解。</p><p class="ql-block">兴言 2020年5月1日</p> <p class="ql-block"><b>读朱娟娟《“印象翁垟”大型公益诵读会侧记》有感 </b></p><p class="ql-block"> 朱娟娟老师这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侧记,已详尽记录了2018年11月18日“印象翁垟”大型诵读会的情况了,真好!</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翁垟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文化底蕴丰厚。我第一次踏上翁垟这方热土,已有三十五年了。那条从南到北长长的“新街”,已成老街,那个懵懂少年已是中年。通过举办诵读会,我对翁垟的产业结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土人情、特色美食小吃等有了更多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这次诵读会地点为什么选在河西村,朱娟娟老师在诵读侧记里基本上讲清了。河西村不简单。建于南宋时期的河西桥几经重修,至今仍在。河西鱼灯舞上了央视,好评如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解决了村里老人的吃住玩问题,让老人们日子过得安心舒心。建设资金达一千多万元的文化礼堂成为文化地标、村民的精神家园,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村支书徐雪鹏同志跟我谈起村里的文化建设,显得兴致勃勃。</p><p class="ql-block"> 为了帮我们选好活动场地,翁垟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林鹏霄同志、河西村妇委会主任虞素微同志、王彩乐校长及朱娟娟老师付出了很多,他们的用心让我们感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当天下午,下起了小雨,诵读会如期举行。当书声琴声雨声交融在一起,鱼灯踏着鼓点舞步蹁跹,太极拳南拳旗袍秀汉服秀有序闪亮登场,诵读会就成了文艺盛会,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人们边享用着当地特色美食蕃薯黄夹,边欣赏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感觉时光特别美好!当主持人朱娟娟、张小慰、李凯欣宣布诵读会圆满结束时,大家都说时间过得太快了!</p><p class="ql-block">兴言 2020年5月1日</p> <p class="ql-block"><b>读林秀的《“磐石新韵”大型公益诵读会侧记》有感</b></p><p class="ql-block"> “磐石新韵”大型公益诵读会,是瓯雁文学社2019年大型公益诵读系列活动的首场,给我的感受是美好的。尽管时间已过去了一年多,诵读会前前后后的每个细节我还记得清清楚楚。</p><p class="ql-block"> 在磐石举办一场诵读会我早已有想法。四房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永嘉太守谢灵运留下千古诗篇《行田登海口盘屿山》,630多年前朝庭为了抗倭设立下辖五个千户所的磐石卫,日寇侵华期间在重石设置司令部……历史上,磐石有过辉煌,也饱受苦难。新中国成立后,磐石抓住建设、改革和开放的机遇,一跃成为工业重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这么一个充满活力的历史文化古城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诵读会,缅怀过去,歌颂今天,展望未来,不是很值得吗?最初向我提议在磐石举办诵读会的,是林秀老师的先生、磐石中学的林晓忠老师。林晓忠老师是个热心人,为了让我对他的家乡磐石卫城有个总体印象,他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陪我观看了护城河以及城门的旧址。他还帮我专门约上重石村的吴岳林老前辈。</p><p class="ql-block"> 吴岳林老前辈面对面给我介绍当年侵华日寇司令部驻扎重石时的种种罪行,还带上我实地察看了当年日寇在山上修的防空洞。日寇进驻重石那年吴岳林老前辈十九岁,他家的房子被日寇霸占,一家人流离失所,他还被抓去挖壕沟,遭受毒打。日寇刚来时,当地一老人不肯为其指路,竟被活活打死。日寇还专门设立慰安所,将金华、丽水等地抓来的良家妇女充当慰安妇……</p><p class="ql-block"> 诵读会在磐石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筹备工作顺利,举办得很成功。2019年4月26日晚,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早已将沿河村新开张的文化礼堂挤得满满的。诵读会进行一半时还迎来了绵绵细雨,暮春的夜空被渲染得富有诗意。文明的观众不管头发已被小雨打湿,一直坚持到诵读会结束。好客的磐石人,还热情地让外地观众捎去当地名小吃—手工制作的香糕和熏鹅肉。</p><p class="ql-block"> 一桩桩,一幕幕,回忆是美好的。祝愿磐石的明天会更好。</p><p class="ql-block">兴言 2020年5月2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读倪建丽的《“音韵天成”大型公益诵读会侧记》有感 </b></p><p class="ql-block"> 倪建丽老师的这篇诵读记,我反反复复读了几遍,回味无穷。也许她的娘家在天成,她对天成对万桥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有一种深厚的感情。此种深情,流淌在文字间,却直抵人心。</p><p class="ql-block"> 2019年6月16日,仲夏之夜,白龙江上吹过来的风是凉爽的,万桥的夜色在榕树的映衬下是多情的,一场千年之约在万众期待中缓缓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 诵读会现场,天成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淑贤同志自始至终全神贯注地欣赏着每一个节目,不时露出甜美的微笑。这微笑是发自心底的,是对天成文化的自信。当生在万桥村的万青群老师深情地朗读起王十朋的《临江亭赋》时,我仿佛明白了那个状元郎对外婆家万桥的一往情深。</p><p class="ql-block"> 乐清电视台徐媛媛老师精心打造的小组朗诵总是作为压轴节目出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白龙江畔吟诵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穆旦的诗篇《赞美》在天成这个有着红色基因的革命老区响起,诠释的是一种礼赞,表达的是一种崇敬。</p><p class="ql-block"> 为举办好“音韵天成”诵读会,大家都铆足了劲。特别感谢万显梯先生等当地文化人、天成中小学、虹桥学区、乐清市洪式太极拳协会、乐清市旗袍文化促进会、南岳童心梦幼儿园等单位和个人。</p><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后,我跟卢瓯武先生和余存理、林云德他们说过,什么时候我们有机会再去万桥,在榕树下好好坐上一会,细细品味王十朋的《临江亭赋》,那是最美不过的了。</p><p class="ql-block">兴言 2020年5月3日</p> <p class="ql-block"><b>读倪建丽的《“奇秀雁荡”诵读会后记》有感</b></p><p class="ql-block"> 作为宏慈文学社、瓯雁文学社2018年度、2019年度系列大型公益诵读活动中规格最高、演出阵容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场诵读会,“奇秀雁荡”大型公益诵读会必将被浓墨重彩记上一笔。</p><p class="ql-block"> 在天下奇秀雁荡山举办诵读会,是我们最为看重的,也是早早已经开始计划的。雁荡山名闻天下,古今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名篇佳作。雁荡山是文化之山,艺术之山,是怡情养性的心灵之山。雁荡山的奇峰怪石,一瀑一潭,一草一木,就是一首诗一首歌。诗画雁山,不可不诵,不可不读。</p><p class="ql-block"> 为了打好雁荡山诵读会的群众基础,我们先后在雁荡山旅游学校、雁荡山“月光岛餐厅”、首届雁鸣·花田文化节、森林课堂首届读书会上开展了文化活动。这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是“奇秀雁荡”大型公益诵读会的前奏,也可以说是“热身运动”。</p><p class="ql-block"> 诵读会前一天,雁荡山刮起了大风,大家为搭台的事都捏了一把汗。还好,天公作美,活动当天风渐渐地小了,为下午的顺利搭台和排练提供了条件。晚上的诵读会准时开始,我和妻子一起坐在前排观看,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p><p class="ql-block"> 诵读会背后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倪建丽老师在诵读记中都提到了。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们记住那些美好。“奇秀雁荡”大型公益诵读会作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建国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重头戏,有我们的一份付出,值得自豪。</p><p class="ql-block">兴言 2020年5月3日 </p> <p class="ql-block"><b>读方培娇的《“诗韵中雁”诵读记》有感 </b></p><p class="ql-block"> 方培娇老师是瓯雁文学社的骨干,后起之秀,她写的这篇诵读记文字精练,有范!白石是个好地方,山青水秀人美。杨柳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说明三四千年前的乐清先民已经在此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白石文化底蕴不可谓不深厚。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曾到白石考察农事,写下《白石岩下径行田诗》,说明当时白石的农业生产已引起地方官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为举办好诵读会,我们在中雁西漈景区、乐清动车站广场、白石小学报告厅等三个地方选择场地。考虑到安全和天气,最后我们选择白石小学报告厅。白石小学校长王以泰先生非常重视,专门落实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诵读会还得到了浙江方正模具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每场诵读会,总有一些亮点。母女合诵,如朱智莉、包康颖母女,蒋红瑶、林希悦母女,郑晓娜、谢沐谷母女,她们多次登台演出,让观众们在聆听诵读中感受那份亲情,那份温暖。还有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老演员”,如余姿含、林煦涵、王雨汐、王沁等小朋友,他们年纪虽小,却表现不凡。本场诵读会在亲子诵读和小朋友合诵节目上,也做了适当安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多场诵读会上,应晓阳老师动听的歌喉、灵动的气质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正如方培娇老师在诵读记中强调的,本场诵读会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的体现上,一些合诵节目是非常出彩的,如《中国颂》《根在中国》《廉洁颂》和《永恒的雕像》等。特别是徐媛媛老师指导的由郑晓娜、余妮妮、蒋红瑶、朱琳、程超鹏和张航嘉合诵的《永恒的雕像》,震撼了大家。本场诵读会,白石本地的节目丰富多彩,展示了白石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从中可见,瓯雁文学社社长、大型公益诵读会总导演余存理先生在节目安排上已做足了功课。</p><p class="ql-block"> 十里湖山,诗韵中雁。我从北大中文系教授钱志熙先生的《长亭怨慢·咏秋怀古意》中读到了一种浓烈的赤子情怀。我在担任白石镇党委书记、中雁管委会主任期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写下的关于中雁山水的二十几首诗,十几年前不小心丢失了,成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但这场诵读会却唤起了我对风光旖旎的中雁山水、淳朴善良的白石人民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瓯雁文学社2019年度系列大型公益诵读会在白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将“收官之作”演绎成“经典之作”,令人难忘。</p><p class="ql-block"> 兴言 2020年5月5日</p> <p class="ql-block"><b>读倪建丽的《“大地飞虹”大型诵读会记》有感 </b></p><p class="ql-block"> 在宏慈文学社、瓯雁文学社2018年度、2019年度举办的十三场大型公益诵读会中,举办两场的,虹桥镇是个特例。不过,虹桥镇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一个大镇强镇,在两年时间里举办两场大型诵读会也是需要的。从中可以看出虹桥镇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视。</p><p class="ql-block"> 虹桥镇给我的感觉,对文化事业一直都很重视。我多次参加镇党委政府举办的演讲大赛,担任主评委。每场演讲比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举办者组织实施很用心,参赛选手的精神状态个个都不错。</p><p class="ql-block"> 去年十月份我在乐清市委党校学习期间,虹桥镇党委宣传委员黄道敏同志跟我讲起,镇里打算举办一场大型诵读会,庆祝建国七十周年。黄道敏同志是个实在人,为人低调,办事认真。在他的协调下,各项筹备工作顺利开展。</p><p class="ql-block"> “大地飞虹”大型公益诵读会是大家比较期待的一场文化活动,以瓯雁文学社骨干为核心的演出团队准备工作很是给力。我很是放心。离诵读会正式开始只有半个小时了,我与诵读会的忠实观众朱永根、蔡昌凤夫妇等人一起步入活动现场。只见场面宏大,座无虚席,广场上好多没有座位的观众却都安静地站着,保安人员在认真地执行任务,秩序井然。当时我心里在想,大镇就是不一样,有大气派,有好风貌。</p><p class="ql-block"> 这场诵读会还让我感受到了后浪的力量。如合诵《青春中国》的周恒炯、张小慰,与我合诵《大写的中国》的方培娇,他们已完全进入了状态,进入了角色。他们的表现真是一场比一场出色。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诵读会是一个锻炼人的平台,你若能把握住机会,能力水平肯定会提高不少。</p><p class="ql-block"> 这里要特别感谢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电视台、乐清日报、乐清电视台等媒体对大型公益诵读会的不间断地宣传报道。</p><p class="ql-block"> 大地飞虹,愿虹桥这个千年古镇,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高歌猛进!</p><p class="ql-block">兴言 2020年5月21日</p> <p class="ql-block"><b>“情满雁荡”第二届雁荡山诵读会暨瓯雁文学社创作基地、乐清城市网研学基地授牌仪式</b></p><p class="ql-block"> 秋“阅”无边,书“香”有约,风华绝代,情满雁山。2021年10月31日,第二届雁荡山诵读会暨瓯雁文学社创作基地、乐清城市网研学基地授牌仪式在雁荡山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雁荡山博物馆、乐清市瓯雁文学社、乐清城市网主办,由乐清市雁荡镇第一中学、松垟村双委、浙江欧亚神州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易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乐清市明朗眼镜有限公司、小蔬肉优选、乐清市龙湫背叶来香茶叶专业合作社、青岛品牌“一湾碧水”乐清加盟店、雁荡山国际研学营地、焦桐雁山琴馆、乐清励合书屋协办。</p><p class="ql-block"> 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黄升良,作家兴言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雁荡山博物馆主任郑智盛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词。</p><p class="ql-block"> 这是瓯雁文学社自2019年9月份“奇秀雁荡”诵读会后与雁荡山的再一次相约。诵读会设在雁荡山博物馆前的广场上,舞台以雁山为背景,以天作帷、彩云作幕,展现了一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盛宴。当诵读声在博物馆广场上空响起,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人们与大山一起驻足聆听,人景合一,美丽的雁山在人们眼里更加呈现出诗意、多情的身姿。</p><p class="ql-block">同时,在诵读会上,还分别进行了瓯雁文学社文学创作基地和乐清城市网研学基地落户雁荡山博物馆授牌仪式。山为骨、水为魂,东南富山水,杰气钟雁峰。雁荡山以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奇特的自然景观给诗人、画家、文人学士以强烈的美感,成为众多文人名家采风写作的灵感之源。本次两家文创基地落户,为新一代文学的弘扬和发展,为作家、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学习基地。</p><p class="ql-block"> 本次诵读会分雁荡古韵、情满雁荡、扬帆起航三个篇章。雁荡镇松垟村表演的群舞 《但愿人长久》开启了诵读会序幕,人们在优美的舞蹈中感受雁山的华彩乐章和仙风清韵。诵读会上,蒋红瑶朗诵了雁荡山的千古知己沈括写的《梦溪笔谈雁荡山》;作家兴言朗诵了宋· 柳永 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那饱含深情的诵读,直抵心灵!朗读者们还朗诵倪蓉棣、兴言、余存理、陈鱼观、张小慰、倪建丽、随梦等本土作者的原创作品,一字一句、一景一物都浸润着作者对家乡雁荡山的无穷热爱。诵读会还穿插了古琴、香道、歌曲等形式多样的表演,儿童表演相声《大与小》、香道《流水》等节目让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还吸引了温州师范学院1991届校友郑旭荣等7位老师一起朗诵兴言的雁荡山诗文节选,让人感受到一份满满的雁山之爱。最后,诵读会在雁荡镇第一中学《少年中国说》的歌声中落下帷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宋韵流芳 书香天成”诵读会暨2023年天成街道全民阅读节启动仪式</b></p><p class="ql-block"> 4月22日晚上,“ 宋韵流芳 书香天成”诵读会暨2023年天成街道全民阅读节启动仪式在天成街道万桥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是由乐清市天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乐清市瓯雁文学社、乐清城市网承办,天成商会、浙江宇辉电子有限公司、温州龙创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嘉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天成街道党工委书记郑艳为本次诵读会作精彩致辞。天成是镶嵌在乐清湾畔的一颗璀璨明珠,人杰地灵,文脉深厚,用“宋韵流芳、书香天成”来命名这场活动,不仅寄托了对前辈先贤的崇仰和敬慕之情,也是对“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本次活动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将精彩的节目呈现给广大的观众。 </p><p class="ql-block"> “阅”享春光,书香致远,现场书声琅琅、气韵清和,同时这也是瓯雁文学社在疫情之后与万桥的再一次相遇,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充满文化气息,大家一起感受竹影清风江水悠悠的清宁和美好,来宾们欣赏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视听盛宴。 </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分为万桥记忆、今朝天成、明日梦想三个篇章,共15个节目,有朗诵、太极、歌曲、舞蹈等,节目丰富多彩,精彩不断。在第一篇章“万桥记忆”里,蒋红瑶老师朗诵的一首《临江亭赋》仿佛把大家带到了千年之前的万桥,感受“风月水竹还依依”的情境。同时朗读者们还朗诵了《兰亭集序》、《论语》、《登峰揽胜》等华章美文,在第二、三篇章里,朗读者们分别朗诵了兴言、万显梯 、余存理、倪建丽、张小慰等本土作者的原创作品。大家满怀对天成的热爱,多次来到万桥,触摸万桥,以深情的笔墨描绘万桥,创作了《我来到万桥已是春天》《回望万桥》《和历史的人文站在一起》《我在万桥种下一万张你的脸》《天成陡》《遗落在万桥的记忆》等诗歌作品,通过本次诵读会活动,充分传播了天成本土文化。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