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古井

高山

<p class="ql-block">建水的市井充满了人间烟火,熙熙攘攘的石板路,香飘十里的烧豆腐,随处可见的古建筑,还有随处可见的古井,这种快绝迹的古董在建水居然有128口。未见大江大河,也未见大洋湖泊,却见许多井。原来,古城最初的名字叫“惠历城”,当地彝语的是意思是“水边之城”。到了明代,“水边之城”的水坝却日渐干涸,但地下水资源却非常丰富,人们在古城内凿井,开启了建水古井博物馆的历史。建水的井,不但数目众多,而且造型独特,五花八门。有人曾用一副对联描述建水的六大名井:“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128口古井撒落在古城的东西南北,隐藏在居民巷中、私家宅院里。</p><p class="ql-block">行走在古城,大街小巷找井。与古井一次次邂逅,如同阅读一段段历史。有单眼井,也有二眼、三眼、四眼相连并存的,甚至还有十二眼井。多眼井的井口是连环的,每个井圈下一个桶,绳索就不容易绞缠在一起。历经千年,青石井沿上那一条条深的索印,勒进了沧桑,磨穿了岁月,令人震撼。朱家花园的古井,井壁上凿有两个小孔。当井水高过两个小孔就汩汩流出,寓意着“财源滚滚”。透过古井仿佛洞穿了历史,让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看了建水的井,恍然顿悟:市井,乃城市里的井。</p><p class="ql-block">《史记·平准书》:"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后亦泛指店铺,市场。《风俗通》:"俗说:市井,谓至市者当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洁,及自严饰,乃到市也。"</p><p class="ql-block">有众多的水井相伴,建水人保存了古老而传统的“市井”生活。 数百年历史的古水井,有些居然还在可以取水供人使用。建水的豆腐很出名,就是这里的井水好。那一口口的古井,犹如这座城市里的一双双眼睛,见证着千年以来这座城市的市井百态。</p><p class="ql-block">井在中国传统文中被赋予了极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井田制”,“井井有条”,“坐井观天”,“背井离乡”,“吃水不忘挖井人”了。 总之,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井有多重含义。井是古代人们获取饮用水的重要方式,尤其在不能逐水而居的地方。哪里有古井,哪里便人丁兴旺、充满 生机。</p><p class="ql-block">古井不仅记载着建水的历史,同时也是古城儒家文化兴盛的一种印证。建水,建水,去建水,一定要“见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