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肝开窍于目,用好这个中成药,肝好了,眼睛就明亮了</p><p class="ql-block">中医说,肝开窍于目。卧则血归于肝,睡觉的时候,我们闭上眼睛,血用于养肝。起则血注于目,等我们早上起来以后,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得血而视。</p><p class="ql-block">今天介绍的这个中成药,跟这个主题有关,名字叫益肝明目口服液。</p><p class="ql-block">这个药可以补益肝肾。</p><p class="ql-block">可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糊,记忆力减退,体倦乏力。</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郑重的介绍一下它。</p><p class="ql-block">益肝明目口服液:</p><p class="ql-block">熟地黄、当归、枸杞子、白芍、麦冬、菊花、九节菖蒲、玉竹、川芎、陈皮、决明子、柴胡。</p><p class="ql-block">虽然打着益肝明目的旗号,但可以看出,功效绝不仅限于此,因为肝好了不仅可以明目,还可与肾打配合,把精血补起来,《内经》说“诸髓者,皆属于脑。”髓为精血所化,脑窍得养,记忆力自然就好起来了。</p><p class="ql-block">而无论体倦乏力,还是腰膝酸软,这些症状都是反映精力下降。所以这个药的主治功效为什么能如此全面,关键就在于能以点带面,利用肝肾之间的这种联动来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p><p class="ql-block">肝藏血,肝就好像“血库”一样,怎么给这个血库增容以备不时之需呢?最经典的就是用了补血养血的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以这个方作为基础来展开,可谓用心良苦。也顺应了方名的主题——益肝。</p><p class="ql-block">在此基础上我们搭配了两个明目的中药,枸杞子、菊花。枸杞子能养肝肾之阴,菊花呢,能疏风清热明目。看到这两味药是不是隐约地想起了一个名字。杞菊地黄丸,这个药明目效果也很好,不过搭配的对象不一样,作用的重点肯定也不一样。跟六味地黄丸搭配的时候,焦点更多的是在肾精方面。</p><p class="ql-block">决明子跟菊花一样都能清肝明目,菊花轻清而走上,决明子为种仁药,诸子皆降,力量往下走,能润肠通便。两者对于肝火的处理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通过疏风,让风吹熄火种,一个是通过下撤火源,让火热下行。两者配合,因肝血不足引起的虚热就能清掉。</p><p class="ql-block">补精血的同时,我们还不要忘了补津液。因为津血之间是能互相转化的。如果我们的眼睛干涩,那肯定是因为津液不足。</p><p class="ql-block">生津的药,这里用了麦冬和玉竹,他们两能养胃阴,《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属于脾,脾气散精。”胃阴养起来了,五脏六腑的都能得到滋养。</p><p class="ql-block">肝血是否能顺利上承到眼睛,靠的是气的推动,肝主疏泄,所以这里用了两味行气药,柴胡和陈皮。陈皮理肺脾之气,柴胡条达肝气。两者让气机流动起来,血随气行,肝血就能更好地输布到全身。</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味药是九节菖蒲,这味药是用来开窍的。除了开脑窍,改善记忆力,还可以开眼窍,改善视力,一举两得,算是画龙点睛之笔。</p><p class="ql-block">肝血不足引起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就可以试试这个中成药,如果伴有腰膝酸软、精力不济,那就更对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