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计划就是玩北海公园。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北海公园关闭了蛮长时间,朋友们多数没到过北海公园,所以这次不能再错过了。<div> 我们是从北门进入北海公园的。</div> 白塔是北海公园的标志 走进北海公园,我们首先进入静心斋参观。<div> 静心斋位于北海公园北岸,西邻天王殿。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是皇太子的书斋。静心斋以叠石为主景,周围配以各种建筑,包括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和叠石岩洞,布局巧妙,体现了我国北方庭院园林艺术的精华。静心斋是北海公园中精巧的一处园中之园,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清末慈禧太后也常来此休息避暑。</div> 镜清斋是整个静心斋园林景区的主体建筑。此主殿建筑面阔五间,前廊后轩,四周抄手游廊环抱方池,体现了其以池水为主题的布局立意。此殿端庄素雅,乾隆更写下"临池构屋如临镜"的诗句来描述它。殿外"镜清斋"三字隶书匾额为民国初年陆徵祥所书。 亭台楼阁 小桥流水 叠石岩洞 西天梵境,又名大西天,坐落于北海公园北岸,东临静心斋,西与大圆镜智宝殿相依,南与琼华岛隔海贯成一线,是北海公园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明代时为经厂,又为西天禅林喇嘛庙。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扩建后,改名西天梵境。1980年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 在北海公园,穿着清朝服饰拍照的年轻人很多,我趁机蹭拍了些。 这一家四口蛮有意思的,毅然是皇帝、皇后和格格。 九龙壁,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是一座仿木结构彩色琉璃砖影壁,也是中国三大九龙壁中唯一一处双面九龙壁。<br> 九龙壁为双面影壁,琉璃须弥座,用424块彩色琉璃砖砌成,长27米,高5米,厚1.2米。庑殿式壁顶,黄瓦绿剪边。全壁上下、前后、左右共有635条龙。九龙壁无论是在龙的造型、色彩以及整体的节奏与韵律方面都达到较为精湛的程度,是中国较为重要、宝贵的艺术品之一,对研究清代皇家建筑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 这是背影的一面 与九龙合个影,愿我们祖国:九州团结和谐、国家繁荣、人民安居! 华藏界是莲华藏世界的简称。<br> 华藏界牌楼是北海公园内的一处重要建筑,位于西天梵境前,是北京现存明清琉璃牌楼的杰出代表,也是全国最为壮观、保存最完整的琉璃牌楼之一。这座牌楼建于乾隆年间。 以下是一组蹭拍的清朝服饰照 这小格格最可爱了 这些老人在唱红歌,他们说每天都来,一是锻炼二是会友,日子过得很充实。 然后我们沿着北海的岸边向南走,准备去划船。“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终身不忘,我们要回到红领巾时代,去荡起双桨。 铁影壁:元代遗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铁影壁原是建德门(今德胜门)内一古庙前的照壁。明初,此壁被移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前(今铁影壁胡同内)。1947年,壁身移至北海公园,1986年,北海公园从铁影壁胡同找回基座,终使这一文物得以完整复原。<br><br> 玩玩,哈……! 证功德水牌坊 可是到了船码头,这里是关门落锁,原因是起风了,为了安全,所有的游船都停运行了。有点郁闷! 无奈只能在岸上结合雕塑唱起歌儿,权当是划了一次船。 不能划船到白塔前,只能走过北海大桥(原名金海桥),再从南门进入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南门 積翠、堆云二牌楼<br> 进入北海公园的南门,首先映入眼帘是这精美的"積翠""堆云"牌楼,牌楼明间主楼的匾额"积翠"、"堆云"均为乾隆御题,每个牌楼匾额的文字正反两面均一致。御题匾额围绕着四条金色独坐盘龙、八条金色云龙和宝相花卉,显示着皇权的隆重与威严。<br> "积翠"和"堆云"两座造型精美的彩绘木牌楼,矗立在永安桥两端,两座牌楼都有戗杆,是永安桥的标志建筑,由于这两座牌楼立于永安桥两端,不少老北京人也称"永安桥"为"堆云积翠桥"。 运动爱好者在积翠牌楼前舞动着长龙,非常美! 到了北海,一定要到永安寺去观赏白塔。 此为绿琉璃瓦的木制牌楼,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面为龙光,背面为紫照。 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塔高35.90米。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及雍正八年(1730年)均因地震裂缝而重修过。嗣后历年都进行过修葺,1964年进行过加固大修,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上"十三天"被震毁, 1977年修复,2005年对白塔及琼华岛古建筑群进行了近百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br> 塔前的善因殿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添建的,亭为重檐,上层圆顶筒瓦、板瓦、宝顶均为铜质鎏金。下层方檐为琉璃制品,墙面用455块塑有佛像的琉璃砖镶砌而成,南面为铜制的四扇隔扇门,里面曾供奉"大威德金刚神像"一尊。<br> 白塔建成后曾在塔后设有高大的"五虎杵"和铜铁质信炮,驻过亲兵。<br><br> 居高临下看北海 团城是明代重修时筑城墙,并将东南二处水面填为平地,基本上形成现在的规模和四周环境。 团城的南面就能看到中南海,可是这里不能拍照,有点遗憾。 从团城出来,准备回酒店。吸取了上次的经验,这里是不能打车的,从网上查了一下,从神武门前有公交车直接到酒店附近的,十分方便。路过角楼,忍不住又拍了一张。 按计划傍晚时分去国家大剧院看看,网上看到好多有关大剧院的照片,总觉得不过瘾,一定要亲临现场看望一下“大蛋蛋”。 下了地铁有一条通往大剧院的专用通道,马上被这里布置吸引了,顺着这条道走,不怕走错。 通道里就有大剧院的气氛了 演出的广告 从地铁通道出来就是大剧院的前厅,好大好美。 留个念想 走向大剧院的大门口 现在只知道大剧院的正门是这样,但还想不出那个主体建筑在哪里,从什么地方能够到达。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外观呈半椭球形,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造价30.67亿元。大剧院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餐厅、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div> 早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并批示地址选在天安门以西。然而,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政治运动的影响,建设一度暂停。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才被提上日程,并于2007年9月竣工。</div> 在这里稍作停留,就要去找大剧院的主体,问了保安同志才知道,左边有条小道,沿着红色的矮墙走,就能看到了。 哇!走到这里眼前一亮,太漂亮了,照片不管拍得多美,总没自己亲眼所见来得震慑。 想托起这枚大银蛋,哈哈……,妄想! 夕阳西下时,霞光照在球体上,光芒四射! 随着夜色的降临,主体上的金色越来越好看了。 “金蛋蛋”,哈哈……! 蓝调时光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离开了国家大剧院。 回去不坐地铁了,坐公交1路车,可以在汽车上看天安门的夜景。 明天早上我们就来天安门广场,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div> (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