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州老街:刘祠堂背

刘建灵

<p class="ql-block">刘祠堂背是丽水城区唯一的老街,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城市记忆的珍贵篇章,见证了丽水城的发展和变迁。改造前的刘祠堂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遗产,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座老房子都是历史的见证。改造后的刘祠堂背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丽水的历史与文化魅力。它不仅是一个历史街区,更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展示着城市的风貌和特色。刘祠堂背的改造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品味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之地。</p> <p class="ql-block">刘祠堂背是浙江省丽水市老城区一条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好的老街区。</p><p class="ql-block">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老城区的南面,东起大众街三坊口,西至中山街,全长约150米,是一条铺着石板的狭小的古街道,街道两头低中间高,成弧形,丽水人习惯叫“背”。中间最高处还有一条坡度更大的小巷,同主街成直角(T字形),小巷的尽头(约40米)就是刘伯温祠堂(现已改为它用),刘祠堂背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车家家户户可以自由进出,邻里儿童很容易找到玩伴。</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刘祠堂背还是丽水城区一条主要街道。在那时候,大水门往仓前再过刘祠堂背到三坊口一带,非常繁华与热闹,遇到市日更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古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继70年代后期削平华祠岭、打通梅山背之后,原先只通到太平坊的破烂不堪的中山街,建设成为一条直通大水门的横贯南北的主街道。继而又新建了灯塔路、大洋路、解放路、丽阳路等多条新街。刘祠堂背日渐冷清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刘祠堂背是丽水城留下来的唯一的明清古街,长140多米,古时称三皇岭,因有三皇庙而得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处州知府潘润在三皇庙废址上建刘基祠,因刘基被尊为帝师,故三皇岭改称帝师背,也称刘祠堂背。这里曾是处州府城主街道——中直街的一部分,旧时非常繁华。</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流逝,刘祠堂背的许多老居民已经搬离。2020年9月,丽水市政府发布了刘祠堂背改造计划,这里将成为新的旅游街区。如今,刘祠堂背已经改造完成,即将开放,期待着它的新生。</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的刘祠堂背街景</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的刘祠堂背如同一颗历史的明珠,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闪耀着古老的光芒。这条古街不过短短不到200米,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是丽水城区仅存的唯一古街,仿佛是一本关于城市记忆的珍贵篇章。</p> <p class="ql-block">光阴的车轮匆匆驶过,转瞬间几十年的光景已成过往。老街依然屹立不倒,但在岁月的洗礼下,她的容颜逐渐变幻,如同一位婉约的老人,虽然岁月使她的风采不再如往昔,却赋予了她更多的沧桑与韵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