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中国区的主题是“管体重、强骨骼”,旨在倡导通过科学管理体重来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h3></br><h3> <h3> 大家都知道骨质疏松症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称为“寂静的疾病”。然而,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面临疼痛、脊柱变形及骨折等严重后果,尤其是髋部骨折,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h3></br><h3> <h3>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再加上年轻人以瘦为美,很多人的体重过轻,很可能会为以后骨质疏松埋下隐患。很多人难以理解,体重还跟骨质疏松有关了?</h3></br><h3> <h3><strong> 到底是胖好还是瘦好?</strong></h3></br><h3>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体重和过度肥胖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不利影响。</h3></br><h3> 低体重人群,患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这是因为体重过轻时,骨骼承受的机械应力减少,导致骨密度下降,骨骼变得脆弱。</h3></br><h3> 通常情况下,在健康体重或体重适度增加时,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h3></br><h3> 肥胖人群,体内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骨转换失衡,使成骨细胞活性减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从而导致骨丢失加快,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尤其腹型肥胖人群,腹部脂肪量的增加与骨密度呈负相关。</h3></br><h3> 与此同时,超重、肥胖人群由于行动灵活性受限,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风险明显增加。</h3></br><h3>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对维护骨骼健康至关重要。</h3></br><h3> <h3> <strong>如何诊断肌少症?</strong></h3></br><h3> 评价肌少症有3项指标</h3></br><h3> 1.走路速度变慢,走不快就要有警觉;</h3></br><h3> 2.握力,当出现拿杯子拿不稳,会掉时要小心;</h3></br><h3> 3.肌肉量变少,可用手的虎口围小腿肚,小腿肚很壮则肌少症风险小,若是有空间就要注意肌少症风险高。</h3></br><h3> 满足其中2项指标就是有肌少症,要积极预防。</h3></br><h3> <h3><strong> 肌少症有哪些危害?</strong></h3></br><h3> 肌少症致跌倒和骨折风险增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并与心脏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和认知障碍相关; 可以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失调、生活质量下降,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或长期需要别人照料,死亡风险增加。肌少症增加了住院风险,提高了住院期间的护理成本,增加了住院费用。</h3></br><h3> <h3><strong> 老年人怎样增强肌肉力量?</strong></h3></br><h3> 除了定期健康评估和监测、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如鸡蛋),保持良好的睡眠以外,规律的力量练习也是延缓老年人肌肉力量衰退的重要措施。</h3></br><h3> 规律的肌肉力量练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保持肌肉体积和质量。建议以腿部、胸部、背部、腰腹等大肌肉群练习为主,每周进行2~3次。每个大肌肉群至少间隔一天再进行下次锻炼,保障肌肉得到充分的恢复。</h3></br><h3> <h3> 老年人力量练习重在循序渐进,从极低到低强度练习,多重复次数(如10~15次/组)。可以从练习1组开始,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增加强度,重复8~12次/组,练习2~3组,组间休息2~3分钟。</h3></br><h3> 坚持运动即可,不必追求增加练习强度。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的运动康复师或健身教练帮助,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h3></br><h3> <h3>让我们行动起来关注骨骼健康,共同筑造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