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希娅书记来安定讲座后,安定区又选派校长和骨干教师18人来谢家湾为期一周的跟岗,还选派4名领导班子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这次康局和张局带队,来到美丽重庆,美丽谢家湾学校,见到美丽的希娅书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47, 94, 112);">有梦</b></p><p class="ql-block">来谢家湾的前一天晚上,辗转反侧,梦到希娅书记,梦见和康局在校园里找她,找到后发现她满头银发正和孩子们玩耍!梦醒时分,想怎么可以做这样的梦,岁月就这样无情吗?其实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希娅书记都会关注孩子,和孩子们在一起!这也应该是希娅书记的梦想,她也曾说最幸福的就和孩子们一起的时光!第二天把梦告诉康局,康局说可能梦是相反的,会见到她,可又一想,她那么忙,怎么会见到呢!谁想在我们参观完校园之后,她特意赶过来和我们合影留念,不光见到了她,还和她共进午餐,签名合影。她还是那样的优雅、大气、自信、从容、亲切而幽默。在研讨会上,她从学校文化、管理理念、评价机制等方面侃侃而谈,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有顶层设计,又有案例分析,既有契合点,又有发掘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近3个小时的论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3, 54, 30);">圆梦</b></p><p class="ql-block">从7月份希娅书记来安定讲座后,我就拜读了《刘希娅和小梅花课程》。心中有个梦就是去谢家湾看看,是不是真如书上所写。很荣幸有了跟岗的机会,于是和谢家湾李校长对接,选择跟岗人员,发文,确定日程安排,如期到达。五天的跟岗,转瞬即逝,从校园到教室,从学生到教师,从课堂到教研,从管理到文化,给我的印象是三个字:“真” “细”“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真”。</b>希娅书记说,无论做人做事就是要“求真”。她说人生不过几十年,为啥要说假话,一句假话要十句去圆,累不累,做人就要真诚。正是因为带着这份真诚做事,才有了今天的谢家湾,给基础教育改革做了样板。走进校园,教师们都是微笑的问好,孩子们热情的招手,脸上的微笑,洋溢着快乐!有时还会碰见孩子跑过来抱你,你说惊喜不?那种瞬间的暖意,感觉美美的。接待的老师,不厌其烦的解答我们的问题,如同走进自己家,热情的招待客人!学生的活动,课堂的教学,真实的发生,没有造作,没有花样,就是“主动,生动,互动”的课堂,只不过角色变了,主角是孩子!</p> <p class="ql-block"><b>“细”。</b>细在管理、细在服务、细在日常。4000多学生,400多个老师,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那如何管理呢,如何做到事无巨细呢?希娅书记说,做人的工作最难的是思想,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是不长久的,挂在墙上的制度是冰冷的,只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才能让老师们心甘情愿的做教育。而谢家湾的价值取向就是理念引领下的文化。有句话说,人在一切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只有心朝一个方向,才能开动谢家湾这艘大船,去看更美的风景。在谢家湾,我们看不到管理的条条框框,只是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管理的高境界,就是自下而上,激发内驱力,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因为人人都在动,而躺平就会被淘汰,只要你动,学校会给你支持,给你平台让你成长,职称的晋升,外出的培训,公开课的展示,免费的用餐,临时假,生日假等贴心的服务,这种人性化的管理,基于六年影响一生的理念,基于学校文化的熏陶, 老师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逐渐形成了“生活、 生长、生态”的良好氛围。校园装满了孩子的作品,无论是墙体照片,还是室内作品,就连螺丝帽,栏杆,窗帘,坐垫,厕所等细节方面都能看到小梅花的符号。专门去看了孩子们烧制的瓷砖,五花八门,有一层墙面的瓷砖没有放满,是要更换、补充、留白。希娅书记说,高档的酒店看不到服务员,服务却是一流的,一般的酒店到处是服务员,却没有一流的服务。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整洁的校园,教室里的饮水机、教室外的书吧,环形的桌椅,明亮的落地窗,下降的节能灯等等,无不在细节上体现管理的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b>“新”。</b>“六年影响一生”的理念,“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为主题的六大文化,“一切有影响的积极元素都是课程”的课程观,这些理念不可谓不新,不可谓不超前,有许多都被教育部采纳推行!比如锻炼2小时,10年前谢家湾就在做了。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的凝练,建构起学校发展的主题框架,通过主题来统领,依据于主题做文化教师,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价值文化。”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核心文化,是总纲,也是共同的价值取向。它引用自歌曲《红梅赞》,象征着红岩精神,寓意着每个孩子都像富有顽强生命力的小梅花那样,获得最充分的发展,绽放光彩。所以,谢家湾以文化经营学校,以内涵提升品牌,这是学校发展的思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环境是隐形课程</b></p><p class="ql-block">杜威说,所谓人的成长,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新了自己。环境的好坏,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自信、开放、乐观的个性,不利的环境可能限制个人的发展,导致迷失自我或者无法发挥潜能。所以,作为校长要蹲下来,思考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什么样的环境最能让孩子在成长中受益?希娅书记认为,教室和功能室才是学校环境文化最本质的体现,而非高档的门厅和荣誉室。要在环境中渗透办学理念和文化取向,比如课桌换成可调节高度的半圆形,一张弧形课桌能容纳6—8人,便于交流。班额控制在45人以内,绝不允许大班额。校园里孩子的个性照片、自画像和作品充溢整个校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绘制并烧制出炉的瓷砖作品。教室拆除讲台,与孩子平等对话,窗户下移并增大,落地玻璃,让孩子看到窗外,灯下降50厘米,让光线更加明亮,每层都有饮水机,厕所放有纸巾和洗手液。书吧,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方便师生交流和孩子阅读。校园通透、敞亮,环境优美,绿树环绕,桂花飘香,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自然、舒服、自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教育的生命增值</b></p><p class="ql-block">学校管理文化的本质追求和回归是做事先做人。希娅书记所说的就是“从我到我们”,要有团队意识。她说要做到6个字,“我在、我敢、我行”。“我在”是责任和担当。“我敢”是勇气和胆魄。“我行”是自信和从容。凡事只要认真,就容易出精品。她召开“做人做事专题案例剖析会”,用“对质”解决说假话,用价值取向引领管理,这就是一种坦荡的、纯粹的、信任的、透明的管理文化,减少了猜测带来的内耗,凸显了博爱、纯粹、信任的精神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为教育强国赋能</b></p><p class="ql-block">教师的学识、性格、情怀、格局、视野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方式和结果。希娅书记说:”我的教育人生是为教育强国赋能的崇高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国家民族大德。教育生活是人生的修行,要在成就每一个孩子中体验教育人生的幸福感,不辜负时代,不辜负使命,不辜负自己。谢家湾的老师过的很充实,他们享受谢家湾提供的舞台,使他们能更快的成长。谢家湾将最多的经费用在教师培训上,并且每年都派老师出国,退休前都能出国一次。最后一天的跟岗,和谢家湾的老师一起参与击剑的授课和体育教研活动,老师们说其他学校都没有这项活动,我们有专业的老师教,等我们学会了教给学生,给国家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谢家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名师,在各类赛课上转露头角,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培养,两三年就能成为骨干,几位轮岗的老师声称都不愿再回原学校,因为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团队,在这里得到了尊重,获得了成长,实现了价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做改良世界的中国人</b></p><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发展是校园的灵魂。在谢家湾随处可见“听党话 跟党走 做改良世界的中国人”的标语。“六好”吃饭好、睡觉好、运动好、心情好、品行好、学习好,“六心”自信心、好奇心、同理心,奋斗心,创造心,中国心,“天天快乐 健康飞翔”,这些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在践行他们的校园生活——“生态、生动、生长”。比如没有上下课铃声,上课时间可以出来上洗手间、喝水,体现开放;“小干部轮流制,人人都能当班长,体现公平;每天下午社团活动,分层走班,以学生自选为主,体现民主。如何体现孩子的价值,那就是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办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放光彩,给孩子带去幸福。“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少,带着兴趣去学习,运动,成绩优秀,身心健康,这不正给国家培养人才吗?”真心、真爱、真情“,以孩子的发展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b></p><p class="ql-block">2001年第8次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施素质教育。时隔13年,似乎我们离”素质教育“渐行渐远。何为课程?教科书不是课程,课程标准也不是课程,课程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资源,根据自己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人的专业特长,所开发出的一个一个的课程单元。谢家湾研发了《小梅花课程丛书》104本。《小学学科教学建议》25本。因为新课标的落地,新教材的普及,谢家湾已经在更新课程。每天上午是学科课程,下午是专题活动课程、社团课程。40分钟的课,2小时的教研,为了高效的课堂,他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在做教研,将总目标分解为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集体研发,汇聚集体智慧,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谢家湾实行长短课,课与课之间不设统一固定休息时间,50分钟以上必须安排10分钟以上休息时间。200多个社团,都是“自助餐”,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以及老师、学生、家长创编运动操,这些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融,避免了学科之间的重复,也促进了跨学科教学。跨学科,不是简单的一位教师教多门学科,而是基于学生需要,基于学习内容,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活动。比如郭老师是体育专业,但数学教的好,就先试讲,让学生听、老师听,家长听,直到认可后才带数学,而且成绩非常好。谢家湾基于课程研究,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教育质量,让孩子有了更多读书时间,运动时间,让孩子幸福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谢家湾的校园是家园,你能体会到家的温暖!校园是花园,你能感受到鸟语花香!校园是乐园,你能看到师生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3, 54, 30);">续梦</b></p><p class="ql-block">培训往往都是听着感动,想着心动,回去不动。此次谢家湾之行,可以说是教育界的理想圣地。感动之余,就要有所行动,要有改变,以抚慰良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结合校情,转变理念。</b></p><p class="ql-block">人的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态度。而态度是最重要的,只有改变我们自己,才能改变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良教育,才有可能培养改良世界的中国人。学校管理文化的境界就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而非一枝独秀,独自绽放。那么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校长,校长首先要改变理念,要提高校长力,把班子带起来,让教师动起来,学生“活”起来,学校亮起来。人与人最难的就是让不同的群体理解并任同同一种思想。这就是考验校长的领导力。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有实践办学思想的智慧,更有创新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只有为了孩子们的发展,坚持正确的方向,具备开拓的精神,心无旁骛,抛开杂念,无私无畏,沉心静气做实事,才能在有限的校长履职生涯中有所作为,才能对老师和孩子有所帮助,才能做好促进师生终身发展的摆渡人、素质教育落地实践的探路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发掘内涵,打造文化。</b></p><p class="ql-block"><b>转变育人方式。</b>育人方式改革的核心是课堂,要变革教与学的方式,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这是学校管理文化的目标和愿景。有时候说学生成就了老师,老师影响了学生,其实是共同成长的过程。教育要质量,要成绩,但不等于不考试,不等于要通过刷题,耗时间来提高质量,如今新课标以变,新高考的命题方式也变,若还“一本经书读到老”,毕竟会被淘汰,会耽误孩子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我们耽误不起啊!希娅书记说,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怕科学的考试。要科学,就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了一个个课堂具体的教学生态。谢家湾打造的课堂样态是“三生三动”:“生态、生动、生长、主动、生动、互动”。要逐渐形成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将素质教育体现在课堂上,禁止满堂灌,满堂问,禁止不写教学设计,不研究学生,要从课堂中要质量,形成师生相互吸引,平等对话和愉悦相处的氛围。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引导,教的方式变了才能改变学的方式。教学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老师和孩子两个丰富世界的相遇。</p><p class="ql-block"><b>营造环境。</b>学校环境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要站在学生视角,通过校园布局、建筑设计、绿化美化、文化墙等,营造富有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重视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共读共写共生活,让阅读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打造了以师生读书活动为内容的“橱窗文化”“墙壁文化”,开设“阅读课”“共读课”,增设图书室、阅读书吧、图书角、图书走廊,增加图书藏量和书架、书柜、阅读桌椅等设施,开展读书节、读书竞赛等活动,建立学生读书会、经典诵读等社团,购置阅读能力测评系统,逐渐形成“晨诵、午读、暮省”的学生生活方式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教师发展模式,推动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3.聚焦素养,强化教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在谢家湾参加了一场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之前是听了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司马光》。这是一篇文言文,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非常的新颖,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引导孩子完成教学目标!每次活动都会有教学要求,带着问题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没有过多的课件,给学生时间思考,让学生表达,合作,解决问题。课后组织年级组语文教研活动,两个多小时的活动,看到了与众不同,看到了教研真正的发生。教学之后的研讨,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发现问题,提高教研组的教研质量。“没有的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教研形式:老师说课,其他老师评课,教研组长指定人写教研记录,然后就散会,时间不超过40分钟。组内公开课都是你推我搡,没有自愿上的。年轻人往往成了上公开课的主力军,可教而不评,如何成长?评课也只做“老好人”,都说好,也是无意义的。年轻教师上完课之后,想听听各位“前辈”的意见,“前辈”也不愿传授“秘籍”!教学水平就是在每次的磨课研课,听课评课,教研一体中才能提升的!谢家湾学校看到了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上课40分钟,而教研要两个多小时,先是上课教师就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优点和不足作一解读。之后是评课,年级备课组长主持,其他教师发表意见,讲缺点的多,优点的少。评完课是关于新教材备课的微报告,并就下次教研活动做安排。这种讲真话,找不足,探策略的教研活动,教师的成长怎能不快,校本课程怎能不好,教学的质量怎能不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此次谢家湾之行,是不虚此行。教育就是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愿我们带着良知做教育,<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如同虔诚的行者,不断探索、感悟,经历一场温暖的修行。</span></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