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10月21日,第二批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的学员们开启了第十二天的研修学习,广西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政策解读与实践探索》《教育现代化的价值维度与评价指标》的学术专题讲座。讲座分别由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韩振华、专任教师邓晓莉主持。</p> 专家介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小微,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领导与管理、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评价、教育发展战略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2006-2019担任所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p> 学政策解读与实践探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始终扮演着塑造未来的关键角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新征程。上午,杨小微教授以“有哪些关涉教育现代化的政策文本”为导言开场,罗列了国务院、教育部所出台的关涉教育现代化的政策文本,围绕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与“中国视角”、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的问题发现与主题聚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与案例评析三大方面进行具体阐述。</p> <p class="ql-block">(一)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与“中国视角”</p><p class="ql-block">杨教授点明:当前教育现代化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战略布局,重点提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现代化”是指“转变成现代教育”,是指与教育形态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坚持现代化的中国立场就是坚持自己对实现现代化的信心、信念、观点和原则。</p> <p class="ql-block">(二)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的问题发现与主题聚焦</p><p class="ql-block">杨教授问题的发现即为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与假设、过程与方法、结论与讨论的全过程便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主题则可以通过思考“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动力何以内生”“中国教育现代化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如何实现特色发展”这三个问题进行聚焦。质言之,各级各类教育以及各个地区在实施过程中都要有特色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行动,鼓励创造、激发活力,方有望形成一地一案、分区推进、一校一策、生动发展的大好局面。</p> <p class="ql-block">(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与案例评析</p><p class="ql-block">杨教授细致讲解评析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与案例。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改革,“一地一案”“一校一策”层出不穷,杨教授结合自己与地方和学校合作共研的案例,和学员们谈蕴含其中的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式”。三个案例包含学校、集团、区域三个层次,分别是洵阳路小学的“三段递进式”课程创新、凯旋教育集团课程开发的共享与共创、重庆荣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行动”。</p> 知价值维度与评价指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下午的学习中,杨教授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维度与评价指标》的学术讲座。杨教授围绕价值维度与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教育现代化的国家指标、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和学校指标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在其授课中,学员们知道了:现代性之于教育,不是业已完成的事业,而是依然向未来伸展并不断变换面孔的真实存在,科学、民主和法治代表了经典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开放共享和可持续发展则是在反思经典现代化负面影响基础上的价值重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体现这些各国现代化共性的同时,尚需深入探寻“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体现中国国情和中国智慧的文化特质。</p> 学习交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因探索而充满生机,实践因交流而绽放精彩。在杨教授的专题讲座后,学员们把握住每分每秒,就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的问题发现、各校践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举措、教育现代化的价值维度的思考等问题与杨教授进行深度交流。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并对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有了新的理念输入、新的实践输出。</p> 结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杨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共同踏上了探索教育现代化的征程,通过深入的学习与交流,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知识与理念,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它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教育科研的创新,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现代化的蓝图必将成为美好的现实。</p> 学习心得 <p class="ql-block">罗丹——</p><p class="ql-block">华夏教育展新篇,传承创新续千年。</p><p class="ql-block">因材施教育英才,文化自信植根深。</p><p class="ql-block">知行合一塑师魂,系统思维谋全局。</p><p class="ql-block">公平效能齐推进,智慧校园绘宏图。</p><p class="ql-block">生态和谐育栋梁,立德树人铸国魄。</p><p class="ql-block">科教融合创未来,百年大计兴邦基。</p><p class="ql-block">数字赋能开新境,强国之路育英才。</p><p class="ql-block">携手共筑中国梦,复兴征程正扬帆。</p> <p class="ql-block"> 吴蔚—— 聆听了杨教授的精彩讲座,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重要性和挑战性令人深思。教育现代化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呈现出高度的战略性和整体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融为一体,明确指出它们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种前瞻性的整体思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系统性和远见卓识。它要求我们在推进教育改革时,不仅要放眼全局,更要深入思考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协同发展,以及它们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机契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龙玫—— 聆听了杨教授的精彩讲座,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重要性和挑战性令人深思。</p><p class="ql-block"> 首先,教育现代化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呈现出高度的战略性和整体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融为一体,明确指出它们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种前瞻性的整体思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系统性和远见卓识。它要求我们在推进教育改革时,不仅要放眼全局,更要深入思考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协同发展,以及它们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机契合。</p><p class="ql-block"> 其次,中国教育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它立足中国实际,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新路。这种"中国视角"的教育现代化,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自信,又体现了开放包容的胸襟。更为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中国在全球教育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贡献,为世界教育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海樱——</span>听了杨小微教授的讲座后,我深刻理解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不仅为未来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学校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推动学校向着更高目标迈进。</p> <p class="ql-block">杨斌勇——今天我有幸聆听了杨小微教授《教育现代化2035:政策解读与实践探索》报告,现代化 2035 政策的提出,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这一政策让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长远规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它强调了教育的公平性,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无论地域、贫富,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知识和成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再仅仅关注成绩,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政策也促使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这样的政策引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教育将更加公平、优质、高效,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修己·弘道】</p><p class="ql-block">张鹏程、龙玫、申治云、何大明、杨斌勇、李海樱、罗丹、吴蔚、张文莉、刘丽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