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九浸润书香

清莹秀澈

<p class="ql-block">近日拜读了张继炼老师的日记,在今天这个座谈会上也谈一点儿自己浅显的感受。(有不妥之处,望能得到各位前辈的指导)</p><p class="ql-block">一、作者以日记的形式为我们呈现了那年那月那时那情那景的一些人、事、心情感受,给人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时代感。</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在很年轻就开始读书、写作、积累素材,为今后的创作奠定基础。难能可贵的是读书、写作、思考一直在坚持。我想:一个人读一点儿书,写几篇文章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在坚持读书、写作、思考,并把它当成生活的常态,如潺潺溪流,涓涓不断。这是令我非常敬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张继炼老师的日记给我们提供了八十年代人们生活、工作地方的场景,我认为有非常重要的、非常宝贵的史料价值。因为他所有的内容都是非常真实的,真实到甚至有些略显稚嫩。</p> <p class="ql-block">但我却从中感受到了“文章贵在真实”真实,除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外,更重要的是不可能出现千篇一律、空洞、雷同等现象。因为文章的真实,可以避免所描述的人或事带有过多的主观原因或情感色彩,而是因客观公正更能引起读者共鸣,三是真实的文章注重细节,这些细节描写因真实而令人感动,因真实而有趣,因真实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通过张老师的日记使我进一步感受到了那个年代人们思想的淳朴,人们是非常热心、热情的,大家的友谊是非常真挚的,这也是非常宝贵的。为我们传递了很多的正能量。向主席日记提到的杨院长,参加工作第一天便请他吃饭。刘大夫、赵会计这些人是非常淳朴,是对人也是非常真诚,是乐于助人的。</p> <p class="ql-block">日记中也使我深刻感受到:张老师是一位积极上进的青年才俊。爱学习、爱思考、爱劳动。比如:早起背单词,听广播、看电影,汲取精神和知识的力量。会架火炉,会炒菜、会蒸馒头、烙饼子。反观现在好多年轻人,20多岁还是一个小孩,除了学习,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强的,能有几人?别说是20多岁,我们这个年龄像主席一样会蒸馒头的都极为少数,所以主席从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得出一个结论:劳动出真知,实践长才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