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新课标要求 劳动教育出实效——2024年田东县教育系统劳动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活动报道(二)

Pluto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1日上午,桂林市叠彩区教育局劳动教育研究员李丽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主题围绕“新课标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李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劳动课程的性质,强调了其在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指出,劳动课程不仅与其他课程相融合,共同肩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更是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项目,学生们得以在系统文化知识学习之余,亲身体验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从而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进一步阐述了劳动素养的要求,这是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依据。她强调,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劳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不仅体现了劳动课程的独特教育作用,还促进了学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性素养的提升。通过“教-学-评”的有机衔接,达到了育人合力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在谈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时,李老师以桂林市芦笛小学的劳动教育基地为例,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她指出,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一个强大的研发团队作为支撑,绝非一两个人的智慧所能完成,团队的智慧和协作至关重要。此外,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经过反复斟酌,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李老师特别强调,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盲目跟风,不能简单复制他人的成果,而是要结合自身特色,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目标。</p> <p class="ql-block">  在讲座中,李老师还提到了“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她认为,劳动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还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社会,劳动的价值愈发凸显,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基于劳动核心素养打造“6真”高效课堂体验。她提出,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应注重真实性、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和创新性。通过这些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她还展示了一幅课程设计示意图,清晰地呈现了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p> <p class="ql-block">  在探讨三阶育人模式时,李老师分享了几个关键阶段的具体内容。她指出,第一阶段主要关注基础劳动技能的培养,第二阶段则侧重于劳动项目的实践与创新,第三阶段则是通过综合性的劳动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策略,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李老师强调了中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方向——立德树人的素养导向。她认为,校长作为首席参与者,在课题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校长的引领,学校可以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的持续优化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讲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更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劳动教育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田东县2024年劳动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班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第五组成员:卢国辉(组长)、邓日章、欧阳月亮、代燕、蒙碧玖、李国华(宣传委员)、黄才干、岑慎、李江东、黄丽英、廖安伟、阮坚</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代燕</p><p class="ql-block">审核:陶丽君</p><p class="ql-block">签发:黄少伟</p>

劳动

李老师

课程

教育

素养

校本

学生

育人

新课标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