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丁家坊三莲寺,为何名“三莲”?

山水人

<p class="ql-block">在醴陵城繁华市区边缘一角,丁家坊沙塘冲,一座将近百年的老庙三莲寺就坐落于此。从世纪花园边上的道路往里行,穿过320 国道桥洞,左转,就看到三莲寺的指路牌,右边上坡,高大庄严的山门便映入眼帘,门额书“三莲寺”,右边一棵古树,身姿挺拔,枝繁叶茂,有古树保护牌,树龄达120余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莲寺,这个名字蕴含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据庙中碑记:民国二十一年(1932),当地大户张公恩八公的三个女儿执意出家,恩八公会同亲友张福隆、刘约真及县城商贾邬添吉、通益祥与三星斋老板等,捐资择地于丁家坊沙塘冲蛇形岭中部,兴建了这座庵堂,并取号三莲寺。张公的三个女儿法号分别为长女悉性、次女悉心、三女悉能,她们的故事为这座寺庙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那时的三莲寺,正向建筑分三进:头进为关圣帝君殿,二进为韦陀殿,三进为大佛殿。两侧的厢房、宿舍、杂屋等建筑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1995 年修建的大雄宝殿更是气势恢宏。殿内香烟袅袅,梵音阵阵,让人的心灵得到了深深的慰藉。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尘世的喧嚣被远远地抛在身后,只剩下内心的宁静与平和。</p> <p class="ql-block">碑记中提到的刘约真,名刘谦,字约真,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1941年起,刘约真主持重修《醴陵县志》。他是南社诗人,辛亥革命志士。1907年3月,刘约真作为牵头人之一,在长沙妙高峰卷雪亭重新组建了同盟会湘支部,积极发展会员。武昌起义后,同盟会湘支部为湖南光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生前著有《无诤诗稿》《新生室诗稿》《蕉窗忆昔》。他的儿子刘佛年,幼年参加过南社活动,后成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担任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校校长。</p><p class="ql-block">刘约真先生豪爽仗义也是出了名的,宁调元、傅熊湘两位南社巨子的身后事,都是由他出资打理。也可推知,他家是很富有的,财力雄厚。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权成功,二次革命爆发,宁调元密谋联合七省人马进行讨伐,后在汉口被黎元洪逮捕,最后被枪杀于武昌抱冰堂。刘约真闻讯,火速从长沙赶往武昌,将宁调元的灵柩运回家乡归葬于醴陵西山渌江书院之侧,所有花费均由他一人承担,并写下10首《哭太一诗》。</p><p class="ql-block">1930年,南社湘集社长傅熊湘客死安徽,刘约真从长沙赶去,将傅氏灵柩护返家乡,出资安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