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金秋十月,大庆市生物学科迎来了由大庆市教师发展学院举办,大庆市第四中学承办的学科大教研活动。此次学科大教研的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研讨。共同探讨在讲评课中帮助学生分析错题原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策略与方法。全市高中生物学科高一高二年级备课组长及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共计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大庆市高中生物学科教研员杨慧敏老师主持。</b></p> <p class="ql-block"><b>大庆市高中生物学科教研员杨慧敏老师</b></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b> <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一节课为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年级的于文若老师带来的《组成细胞的分子 单元习题讲评》,于老师首先运用数字化手段总结学生答题情况,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错误题目。</b></p> <p class="ql-block"><b> 在蛋白质的结构相关题目的分析中,于老师设置了提问学生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两分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教材这一核心过程解决相关问题的教学活动,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维度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给出应对的方法,并结合生物学文献锻炼学生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应用教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b></p> <p class="ql-block"><b> 最后通过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中蛋白质的内容结合教材知识提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知识运用的能力。</b></p> <p class="ql-block"><b> 在说课中,于文若老师从设计初衷、设计思路和希望达成的目标等角度对本节课进行了说明,并提出本次授课的核心思路为针对试卷当中的错误题目,分析错误原因,寻找应对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渗透生物学科素养。</b></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b> 第二节课为大庆第四中学高三年级的曹彦秋老师带来的《生物学科名校联盟试卷讲评》,课堂上曹老师首先通过学情总览,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接下来重点针对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和原因解释长句表达问题两类题型进行讲解。</b></p> <p class="ql-block"><b> 在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的呈现上,曹老师首先带领学生明晰规律,然后在原试卷习题基础上设置难度梯度,层层改编,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b></p> <p class="ql-block"><b> 在原因解释长句表达问题中,曹老师让学生转换角色成为批卷老师,给出分数并说明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错误原因。</b></p> <p class="ql-block"><b> 然后针对解题规律给出了寻找逻辑起点,寻找逻辑终点,通过关键词用逻辑链串起起点和终点的答题概念模型,学生在不断的演练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b></p> <p class="ql-block"><b> 曹老师的说课包括教学背景、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4个环节。关于教学流程,曹老师总结概括为是: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前后联系、思维整合→联系材料组织答案的过程。</b></p> 评课环节 <p class="ql-block"><b>洪妍老师评课</b></p> <p class="ql-block"><b> 洪老师主要针对于文若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洪老师认为于老师的课程最大的亮点在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原因,使学生了解学习上的短板进而补齐短板。而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知识运用等一系列能力,符合“三新”背景下新高考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并在此过程中渗透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生物学科素养。</b></p> <p class="ql-block"><b>范薇老师评课</b></p> <p class="ql-block"><b> 范薇老师主要针对曹彦秋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范老师认为曹老师的课程是在充分研究了本班的学情之后展开的,非常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学生在一套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角色转换,解题模型的应用等多重手段让学生了解了一类题型的解决办法。实现了从知识到方法的突破,从而更好的帮助高三学生备战高考。</b></p> 总结发言 <p class="ql-block"><b> 教研员杨老师首先对两位教师的讲评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指出讲评课,一是要讲---讲解、讲授、答疑解惑,让学生知道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知识;二是要评---评价、分析,让学生知道题目是如何考察的,进而知道自己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并且知错能改。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锻炼、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分析概括,总结归纳,探究等能力,或者是更高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是需要日积月累去培养的,是需要我们教师把他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去的。不仅仅是新授课,讲评亦是如此。</b></p> <p class="ql-block"><b> 如果说高考是实战,那每一次的考试就像演习,我们有时间也有机会去更正,我们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演练中去犯错、去改错,去成长、去提高,去培养他们的素养,不仅是学科素养也可以是高级素养,这样他们才能信心满满的迎战高考!甚至能让他们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时更有底气不畏惧,不畏惧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b></p> <p class="ql-block"><b>会场中大庆第四中学的学生们制作的生物学模型</b></p> <p class="ql-block"><b>会场中与会师生认真聆听课程</b></p> <p class="ql-block"><b>撰稿、编辑:于文若</b></p><p class="ql-block"><b>审核:杨慧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