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峰阳游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易俗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艺术社团之一,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由李桐轩和孙仁玉创建,是中国第一个集戏曲演出、教育、创作为一体的艺术社团。易俗社的宗旨是“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并且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制定章程,建立领导机构,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主要领导成员,并规定了任期。易俗社在戏曲改良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并创作和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对戏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易俗社剧场位于西安市西一路258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剧场与易俗大剧院、易俗社百年博物馆、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等组成了易俗社文化街区,该街区以秦腔文化为主题,集戏曲、娱乐、购物、餐饮等为一体,成为发扬秦腔艺术、扩大中国文化传播和彰显陕西文化魅力的重要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易俗社文化街区在2021年9月建成开放,成为西安新的文化地标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街区内的易俗社剧场是秦腔演出的重要场所,经常有秦腔剧目上演,吸引了众多秦腔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易俗社不仅在秦腔艺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中,易俗社剧场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易俗社剧场成为张学良、杨虎城进行事变的重要场所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外,易俗社还培养了许多秦腔艺术家,如刘毓中、王天民、孟遏云、肖若兰等,他们对秦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易俗社的剧目如《吕四娘》《三滴血》《火焰驹》《柜中缘》等,已成为经典保留剧目,深受观众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易俗社历经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文化名片,它的精神和艺术成就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秦腔艺术家和爱好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