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飞灰灭的党项族

老殷

9月6日一早就赶到银川市附近的西夏王陵参观。<div>  首先,走进了了西夏王陵博物馆。<br></div>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维持了189年的国朝,竟然一下子消失得干干净净,连一点史料都难以寻觅。仿佛不曾存在一样。好在贺兰山山脚下稀稀拉拉的一片大土堆,才唤起人们对那个朝代的推想。 由于该王朝没有留下史料,但从同时代的中央政府和其他史料中,还是找到了这个国家的蛛丝马迹,让现在人能够穿越时空,回看当时的西夏王朝。<br> 党项族属于羌族的一个分支,是赶着牛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原居青藏高原东南部。因为受吐蕃威胁及安史之乱影响,迁移至灵州、庆州、夏州和银州一带。<br> 晚唐时期,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协助朝廷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而获得封赏,被任命为夏州节度使,并赐姓李。拓跋思恭干脆就在这片土地上称起帝来。这开启了西夏王朝的前奏。<br> 鼎盛时期的西夏王朝,东到河南,西到嘉峪关 <p class="ql-block">  经过儿子李继迁、孙子李德明两代人的努力,党项政权逐步扩大到河西走廊地区,获得了广袤的,水源充沛,牧草茂盛的丰饶土地,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 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并把河西走廊的武威定为陪都。这时的西夏王朝达到高光的顶点</p> <b>  在唐朝时期,党项族多次掀起归附唐朝的浪潮,并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与中原政权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中原政府也郑重地接纳了他,将以银川为中心的一片土地赐给党项族人拓拔思恭管理。但拓拔思恭恩将仇报,开始对中原政权进行侵扰。尤其是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后,党项族对中原政权的侵扰更加频繁和剧烈。</b> <b>李元昊野心勃勃,不甘心于向北宋、契丹伏首称臣,一直梦想马踏中原,称帝图皇,一次次发动对宋战争,致使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内外交困。</b>最终,在公元1048年正旦之日,沉积多年的种种矛盾终于爆发,太子持刀入宫杀死了元昊,而太子被国相处死,元昊的遗腹子谅祚当上了西夏王朝的第二代皇帝的故事。这段历史被浓缩在电视剧【贺兰雪】中。<br> 西夏王朝经历了十位皇帝,最终走向了覆灭。<b>“不作不会死”。从李元昊开启了错误的路线后,西夏在内政、外交等一系列的错误政策最终走向了死亡</b>。复灭带来的历史教训主要有:<br> <b>其一,母党专政导致内乱。西夏王朝后期,母党专政现象严重,太后与亲族联手篡位,导致政治动荡,加速了王朝的衰落。<br>其二,西夏在对外关系中,过度依赖蒙古等外力,忽视了对自身国力的提升,导致在战争中处于劣势。<br>其三,不守信用,反复无常。强大的蒙古是西夏保护国。西夏既需要蒙古,又无视蒙古,多次违背承诺,出尔反尔,最终激怒了蒙古,导致了蒙古的征讨。<br>其四,也是最重要的的。王朝内部矛盾重重,民众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官民之间的隔阂不断加深,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b><br><br> 历史教训告诫我们,一个王朝的兴衰与本身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正确对外、以及民众支持是密不可分。 1227年<b>,西夏的外交上的大错导致蒙古大军对西夏下起狠手---屠城</b>:西夏曾拒绝派军随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并与蒙古的敌国金国交好,激怒了成吉思汗,他率军发动了对西夏的战争,并在战争中采取了残酷的屠城政策。 在蒙古灭西夏的战斗中,成吉思汗去世。关于他的死因,有说法是被西夏王妃刺杀,也有说法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成吉思汗的死在蒙古军中引起了极大的愤怒,他们发誓要屠灭整个西夏为成吉思汗陪葬。而且成吉思汗临终前留下了“秘不发丧,勿使敌知,灭绝唐古特(西夏的蒙古称谓)”的遗嘱。这一灭绝政策导致了<b>蒙古大军在占领西夏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屠城和破坏。建筑被焚,史书档案付之一炬,老百姓血流成河,边远的百姓四处逃散,皈依他族。党项族,西夏王朝就此瞬间就烟飞毁灭,在历史长河又抹平了一朵旋涡。</b> 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它坐落在宁夏银川市西郊的贺兰山脚下,东临银川平原,分布有九座帝王陵墓和200余座王侯勋戚陪葬墓。占地58平方公里,核心区20.9平方公里。进入陵区,便能感受到那种厚重的历史气息,仿佛每一块黄土、每一块石碑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西夏王陵的建筑风格独特,既继承了唐宋时期帝王陵寝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独特的党项族文化元素。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宏大,布局严整。走在陵区中,可以看到那些用黄土夯筑而成的陵墓,以及陵墓上精美的壁画和雕刻,这些都让人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西夏文字。九个姓氏的西夏文和汉字的对照 参观西夏王陵,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站在那些古老的陵墓前,再次认识到王朝兴衰的历史的教训和党项文化的深邃。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有一次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br><div><br></div><div> 2024年9月8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