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 都江堰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游玩都江堰景区。把都江堰省腿省时省力路线安排上,从高处一路向下游玩,单程路线不走回头路,核心景点一个都不会错过,还避开了旅行团庞大的人流。</p> <p class="ql-block"> 一早我们打车到秦堰楼!景区门口寥寥数人,感觉好极了。景区门票100元/两人,价格适中。</p> <p class="ql-block"> 秦堰楼是一幢现代仿古建筑,依山而立,雄峙江岸,结构精巧,峻拨壮观。</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眺望都江堰全景的最佳位置,站在楼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安澜桥、二王庙、玉垒雄关、青城群峰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两位女士在秦堰楼品茶浅谈,窗外青隐隐,室内宁静温馨,她们是那么的舒适和放松,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站在秦堰楼上往下看,可以看到鱼嘴分水堤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 从秦堰楼往下走就是二王庙了。</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的二王庙,是纪念古代水利名家李冰父子的祀庙,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二王庙的建筑风格独特,不强调中轴对称,完全依照自然地理环境,上下重叠交错建设,形成庙台叠起、曲廊连环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二王庙建筑群依山而建,直面岷江,正对着都江堰渠首工程,风景视线优越,与周围古树林木融为一体,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互相融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出三官殿,迎面有一照壁,其上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造福万代”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转身,正殿正门前,可以清楚看到“二王庙”3个金字,此为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写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 李冰治水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石刻。</p> <p class="ql-block"> 李冰率众凿离堆、开堰建渠给成都平原带来福泽,其功德一直为后人所崇敬、感激。在二王庙中,大殿和二殿分别供奉着二郎神和李冰夫妇塑像。</p> <p class="ql-block"> 古香古色的二王庙内,当然也有众多古木名花。时间在此变得缓慢,本打算在此小坐的游人,恍惚间竟忘了归路。</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古老的庙宇巍峨耸立,青瓦红墙,雕梁画栋,彰显出古朴典雅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庙宇周围的古树参天,环境清幽,景区内的碑刻、楹联等文化遗迹也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品味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灌溉区域图》是二王庙内的一件珍贵遗存文物,该图反映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从两千多年前李冰创建的渠首工程一直到现在的发展情况,是了解都江堰历史和灌溉系统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二王庙景区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李冰父子的伟大事迹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安澜桥,又名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重建,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景观特点的古索桥。</p><p class="ql-block"> 安澜索桥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桥面上有钢索横飞江面,两岸的桥墩已经改为混凝土桩。</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铁索桥,今天过桥的游客又多,往返两列游客走在桥面,桥摇摇晃晃的,非常刺激。</p> <p class="ql-block"> 过了安澜桥,我们就正式走进都江堰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它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约56公里。</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不仅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极为少有的历经两千多年历史风雨依然高效发挥着实际效用的水利工程。 </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p><p class="ql-block"> 鱼嘴的主要功能是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外江则用于排洪,确保成都平原的灌溉和防洪安全。</p><p class="ql-block"> 在枯水期,鱼嘴能够自动将岷江的水更多地引入内江,保证灌区水量;在洪水季节,则自动将更多水排入外江,防止成都平原遭受洪水侵袭7。</p> <p class="ql-block"> 宝瓶口位于玉垒山的山脚,是人工开凿的一个口子,因形似瓶口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宝瓶口通过控制内江的水量,为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在洪水期间,宝瓶口与飞沙堰的配合能够有效地将多余的水量排入外江,减少内江的水位,从而达到防洪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飞沙堰的功能:一是泄洪排沙,在内江水量超过一定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同时利用离心力作用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p><p class="ql-block"> 二是调节水量,在枯水期,飞沙堰拦水进入宝瓶口,保证灌区水量;在洪水季节,多余的水量自动从飞沙堰排泄至外江,保护成都平原不被洪水侵扰。</p> <p class="ql-block">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他的《都江堰》一文中曾经这样说到:“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因为,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都江堰之行,让我们对于李冰父子的非凡贡献有了更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宏伟蓝图,在父子二人的匠心独运下得以实现,其背后不仅承载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更彰显了他们为民造福、勇于创新的崇高精神。</p> <p class="ql-block"> 此番探访,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那份跨越千年的智慧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出来飞沙堰,走进幽静的清溪园,别又一番情趣。清溪园是离堆公园的园中之园,属川西园林的典范之作,被誉为“西南第一名园”。全园景观以一条清澈的溪流为主线,数百盆景、亭台楼阁、植物花卉围绕其进行布局,构思精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离堆公园内还有四根卧铁,据说是测量都江堰内水位所用。园内有一块石碑是余秋雨游都江堰青城山的题词:“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p> <p class="ql-block"> 出了都江堰已近中午,我们在著名的南桥拍照留念。今之南桥,5孔,长54米,宽12米,3层重叠翘角飞檐,上盖琉璃瓦。两桥头重檐彩塑珍禽异曾和各种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情态各具,栩栩如生。两端桥亭的圆柱上,有书法、楹联。左右两廊内壁上还有精工绘制的山水风景和神话传说壁画以及书法作品,整座桥就是诗、书、画合璧的艺术长廊。</p> <p class="ql-block"> 走进长廊,伫立桥上,凭栏而望,能见伏龙观高踞离堆,叠檐重楼;宝瓶口一线中开,横出于瓶口悬岩之上;掩映着水色山光,隐隐可见岷山雪岭和都江古堰雄姿。</p> <p class="ql-block"> 累了一上午,午饭是香香的米饭、煎豆腐炒蒜苗。</p> <p class="ql-block"> 美美的午睡后,是下午茶时间。酒店楼顶的花园平台布置的十分雅致,也是喝茶休闲的好地方。淡淡的绿茶,慢慢的喝着、聊一聊今天都江堰之游的感受,半个月的旅途之累全部消散啦!</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酒店就在灌县古城内的幸福路步行街,夜幕低垂,游人如织,笑语盈盈。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灯火辉煌,各式小吃的香气与诱人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古城夜宴图,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 晚饭决定在灌县古城内的一家网红餐馆进行,粉蒸牛肉、蒜苗炒腊肉、清炒嫩笋,看着好看,吃着难吃,期待中的美食未能如愿以偿,180元吃了个上当。</p><p class="ql-block"> 两人不由的感慨,这些年来在旅途之中,让我们愈发感受到中国餐饮业的一个不争事实: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一些餐饮商家似乎更注重外表的华丽与噱头的营造,而忽视了食物本身的味道与品质。那些所谓的“美食”,在很多时候,更像是为了糊弄游客而匆匆上桌的敷衍之作。</p><p class="ql-block"> 以后要牢记,绝不在景点用餐。</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有着一面明城墙的“宝瓶巷”,老巷子里的风,不急不缓地吹着,高高的古城墙墙,雕花的屋檐,夏日盛开的鲜花,还有三三两两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美少女......</p> <p class="ql-block"> 沿着西街慢慢走,慢慢逛,不知不觉就到了南桥。都江堰的南桥、“蓝眼泪”已经是游客追捧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两河四岸灯光亮起,廊桥被霓虹灯绚丽装点,内江水从桥底流过,流动的两河水宛若倾泻的两行蓝色眼泪。</p><p class="ql-block"> 俯看两江清流滚滚向前,吹着南桥的风,那一刻的浪漫只有自己体会得。</p> <p class="ql-block"> “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灿若星辰的灯火,装点着穿城流淌的岷江,两岸灯光璀璨,水面波光粼粼,都江堰的美好近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当流光溢彩的灯光开始流传光,点亮了都江堰的浪漫,点缀了我们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 晚上回去炖了一小锅红烧肉,哈哈,又够上吃三天了。</p> 4月17日 青城山 <p class="ql-block"> 一大早我们怀着对青城山美好的向往,按照高德地图的导航,行驶到青城山前门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一到停车场门口就觉得不对劲,偌大的停车场没有几辆车,我们把车停在车辆聚集处,一个男人立刻跑过来告知我们这个停车场坐摆渡车还要往返40元每人。他可以给我们引导到一个不要停车费的地方, 给他50元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个停车场距青城山前山山门距离还有将近十多公里。这些年我们自由行从未遇到过坑蒙拐骗,真没想到走到青城山遇到这么大一个坑。没想到高德地图也做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把所有的游客往坑里引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路上我们一起被骗的游客有好几波,大家都愤愤不平,看中国的旅游市场太不干净了。</span></p><p class="ql-block"> 按照男人的导航,我们在盘山路上行驶了20多分钟,来到飞仙关入口处的一处私人停车场。停好车,买门票,从飞仙观入口处进山。</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间小径一路攀爬,翠绿的植被、清脆的鸟鸣、潺潺的流水声伴我们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林木青翠,终年常绿,以“幽”闻名天下。被誉为“西蜀第一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是古人神往之地,也是现代人的登山圣地。</p><p class="ql-block"> 青城之幽、峨嵋之秀、剑门之险、夔门之雄并称“蜀中四秀”。</p><p class="ql-block"> 走在幽深的山间小路,“青城天下幽”果然不是浪得虚名。</p> <p class="ql-block"> 徒步大约半个多小时我们就到达了天然图画景点。</p> <p class="ql-block"> 天然图画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p><p class="ql-block"> 这座亭阁造型别致,十角重檐的设计显得庄重而又不失优雅。亭阁的外墙上绘制着精美的图案,色彩斑斓。 站在天然图画坊前,俯瞰整个山谷,周围的群山环绕,绿树成荫,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便会来到阅城湖。这是一个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树,景色宜人。 </p><p class="ql-block"> 沿着长长的湖边栈道,走了大约二十多分钟,就到了青城山唯一的上山索道。</p><p class="ql-block"> 索道往返100元/每人,坐上索道扶摇直上,山间的美景在脚下徐徐展开,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下索道,继续向上攀爬至上清宫。</p> <p class="ql-block"> 上清宫,是青城山最高一座道观,始建于晋代,唐玄宗时又加修建,五代王衍重建,明末毁于火。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p><p class="ql-block"> “上清宫”匾额于1940年手蒋介石书,大门一楹联“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于右任撰书。另一楹联“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是冯玉祥的手笔,是老子《道德经》中原句。</p> <p class="ql-block"> 上清宫主体建筑布局从前到后依次为宫门、灵祖殿、老君殿、三清大殿,宫门两侧为白虎殿、青龙殿。大殿右侧有木刻《道德经》《阴符经》全文,左侧张大千故居,文武殿。</p> <p class="ql-block"> 继续沿着山路向上走,来到主峰老霄顶,可以看到老君阁。老霄顶建有呼应亭,是观赏日出、云海、圣灯的最佳观景处。</p> <p class="ql-block"> 老君阁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形式,气势恢宏,古朴典雅。整个建筑群由多个殿堂组成,包括三清殿、祖师殿、慈航殿等,每个殿堂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站在海拔达到1260米的老君阁,一览众山小,俯瞰青城山全景,远近秀丽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极目远眺,群山环绕,云雾缭绕,此时我们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树木和建筑都显得那么渺小,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p> <p class="ql-block"> 在停留了半小时,我们开始下山回程。下山步行道从秘境中来,到秘境中去,蜿蜒于遮天蔽日的森林之间。</p><p class="ql-block"> 百年古木挂满青绿,高耸挺拔,密布的植被如同天然氧吧。我们大口呼吸着这儿的新鲜空气,不要放过嘴边每一个负氧离子。</p> <p class="ql-block"> 青城前山历史遗留的文物古迹众多,道观林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天然国画、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span>是一座纵横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青城前山山门是青城山的标志,是游览青城山的起点,山门是道教传统建筑的重檐式结构。山门正上方横匾“青城山”三个金色大字十分醒目。为南宋宁宗时期的书法家王泽题写</p> <p class="ql-block"> 山门背面高悬“青城天下幽”匾额,影壁之上绘制着一幅青城山的青绿山水画,影壁上有张爱萍将军草书的“青城山幽子规啼”。</p> <p class="ql-block"> “自古青城天下幽,寻仙问道志终酬”</p><p class="ql-block">青城前山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它的自然风景,而是在于它厚重的人文历史和道教文化。青城山的楹联、匾额、古迹、石雕、碑刻,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或祈福,蕴含着优秀的传统道家思想,慢看细品,才能领悟“青城天下幽”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游走在青城山,身心融入自然,难得的祥和宁静,忽然感悟——返璞归真应该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底色。 </p><p class="ql-block"> 幽幽青城山,问道天地间。这里山、树、水、亭、观,一切道法自然。</p> <p class="ql-block"> 从山门出来又花费20多元打车到飞仙观入口停车场,开上我们自己的车,回到酒店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 晚饭是烧肉豆角土豆烩菜,虽然是人在旅途,家的味道是不能缺失的。</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穿过灌县古城来到都江堰仰天窝广场。远远就看到一只硕大的熊猫平躺在广场中央。</p><p class="ql-block"> 这是由澳大利亚UAP公司与荷兰著名艺术家、大黄鸭之父费洛伦泰因·霍夫曼设计的“特大号”大熊猫,成为都江堰的“城市新地标”,现在是著名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这只仰卧的大熊猫长26米,宽11米,高12米,重达130吨,并且正举起手机自拍,神情怡然自得,悠闲自在。游客们纷纷与大熊猫合影,我也自拍一张吧。</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中的灌县古城,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滔滔岷江水在灯光下的闪烁着幽蓝的光芒,古城内的木质吊脚楼、青砖黑瓦的民居、蜿蜒曲折的青石小巷,都被这蓝色的光芒轻轻笼罩,温暖而神秘。</p> <p class="ql-block"> 蓝眼泪两岸的酒馆和茶馆坐满了游客,品一杯香茗或小酌几杯,感受着古城的悠闲与惬意。</p> 4月18日 都江堰——成都 <p class="ql-block"> 夫妻两人一人一伞,在细雨绵绵中漫步古城,古城的青石板路上,雨水轻轻滑过,泛起一层薄薄的水汽,映照出古城的沧桑与韵味。</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两旁的店铺的店主们忙碌地整理着货物,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游客。茶馆里传来阵阵茶香和悠扬的琴声,让人不禁陶醉在这份宁静与惬意之中。</p> <p class="ql-block"> 仰天窝廊桥是内江上第一座调节分流的重要水利设施,建于1963年,共分6孔,通过单轨电动行车移动启闭,控制内江的流量3。从灌县古城出发,沿着仰天窝廊桥往上游走,可以到达宝瓶口,继续沿内江前行,可以看到鱼嘴分水堤和飞沙堰等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也为成都平原的灌溉和防洪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天府之国”。</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水利工程让我再次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