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记之(二)

随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应县木塔不远又有一寺院,叫净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母亲信佛,她专修净土宗这一门。所以看到净土寺立马有一种亲切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寺院里坐着一位精神炯朗,红光满面的老和尚,这是我来山西去过的寺院里唯一见到的一位师父。我问他净土寺是不是就是专修净土法门的,他说是的。我没带现金,看到有微信码放在台上,立马扫了付钱作为布施供养师父。师父递我一张名片,我问这有何用,他说你若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可以打电话来求助,我谢过师父后,把名片小心放于包内收好,感恩师父的慈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净土寺创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是金代的建筑代表。该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保持了金代的建筑风格,历经多次修葺但仍保留了原貌。殿内有清代壁画和精美的木质天花藻井,展示了高超的雕刻技巧。</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净土寺的大殿顶号称中国最美的藻井,在大殿顶部9等分分出9个藻井,这其中最夺目的要数中间那个藻井(图1),藻井四周以小斗栱围成平坐状,上边设置勾栏和长廊环绕,每一面中部都向前凸出歇山式抱厦,尤其北面做以四柱三楼牌坊式造型,飞檐高挑,宛若云宫琼楼。在这些殿阁顶上的中心位置又向内递进一重八角形藻井,藻井核心为黑底色,镶嵌浮雕二龙戏珠,两条金龙好像在漆黑的天际间舞动翻腾,人从下边望去,就好比人间对天界的仰视与希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7月30日晚入住大同。傍晚来到大同古长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古城墙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内,是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大同古城墙修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杰出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给大同古城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明末清初的战乱时期,城墙曾多次遭到侵袭和损毁。然而,在后来的时期,大同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保护和修复古城墙的工作,使得其得以保存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善化寺,俗称南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最初称为开元寺。在五代后晋时期更名为大普恩寺,金代由圆满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明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赐名善化寺,并一直沿用至今。善化寺的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span><s>叠</s><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包括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大雄宝殿是‌辽代的遗构,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1154年)所建的普贤阁。寺内保存有金代塑像34尊、‌清代壁画190平方米以及明代塑像9尊等珍贵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像彩塑是这里的另一大看点,它们神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严凛然,每一尊都散发着沉静的力量。其中,34尊金代彩塑更是讲述了“鬼母子”的传奇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尊佛像特别令我喜欢,她脸部的线条轮括那么的柔和,衣服的质地也如丝绸般柔软,眼神是那么安祥,抬头望去她的目光对着你的双眼,她那似看未看的眼神仿佛把你的内心都看得一清二楚,感觉在她面前无法伪装,我们彼此静静的对视着,跨越千年的眼神交换,让我内心有种无语伦比的宁静,忽然同伴的催促声让我一秒回到了当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心目中的佛像都是比较壮严威武,这儿的许多佛像却生动,有的还略带幽默,调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华严寺的命名来源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寓意“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该寺不仅是宗教场所,还因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2014年,大同市华严寺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华严寺壁画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壁画,我们可以窥见辽金时期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以及艺术审美。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根据导游讲解,这些璧画约构成都有许多历史故事而来,壁画上的人物栩栩如生,观世音菩萨穿的伽纱质地薄如蝉翼,浅条优美,色彩漂亮。不得不佩服上千年工匠的手艺之精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华严寺经历了多次重修。在清代及民国时期,华严寺进行了多次重修工作。例如,乾隆四十年起盖天王殿,至五十九年大殿完成。光绪四年(1878年),大雄宝殿绘制了壁画,并在民国时期进行了多次修缮工作。这些重修工作不仅维护了华严寺的建筑,也保留了其作为重要宗教和文化遗址的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华严寺大雄宝殿五方佛,中间三尊由了然禅师等请于京师,造于明宣德年间,属木雕,旁边两尊在大同造于宣德、景泰年间,属泥塑,共成五如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去往九龙壁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九龙壁坐南朝北,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第一层是麒麟、狮子、猛虎、梅鹿、飞马等,第二层是行龙。壁前影池一方,长34米、深0.8米,石勾栏围绕。池中清水如镜,九条巨龙倒映池中。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为高浮雕的多层花瓣、花朵以及行龙等,脊兽俱全,两侧是雕刻的龙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午去云冈石窟,也是这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是冈石窟的开创者叫昙曜。‌昙曜是北魏时期的僧人,他年少出家,曾在凉州修习禅业,并因太子拓跋晃的礼重而闻名。在北魏太武帝废除佛教后,昙曜坚持道心,不离开佛教,最终在大同去世。昙曜奉旨为北魏王朝建造了云冈石窟,这一工程始于公元460年,被认为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其中最著名的部分被称为“昙曜五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石窟前的一段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利用布局,人物大小有动态,有规律,生动形象活泼。真的是感叹古人伟大的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张笑脸是否比蒙娜丽莎更迷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组雕塑都是由一个故事组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月1日早餐后从大同前往朔州,行程二小时我们来到崇福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崇福寺的建筑风格独特,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千佛阁、大雄宝殿、弥陀殿和观音殿。其中,弥陀殿是寺内的主要建筑,创建于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是我国罕见的大型早期木结构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殿宇正檐下悬挂的”弥陀殿”竖匾为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原物,为我国现存最大的金代牌匾。是集建筑、壁画、塑像、背光、琉璃、棵窗、匾额等各种精美艺术于一身的金代寺院文物极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殿内供奉的是“西方三圣”,中心须弥往莲台上结珈怎跌坐着阿弥陀佛,两侧并坐大势至和观世音菩萨,都是面容丰腴,体态雍容。身后密集的卷曲纹背光宛若竖立着三片巨型叶子,雕琢编织得极尽繁缛富丽,又有无穷无尽流动升腾的动感直冲殿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位主尊之间共侍立着4位胁侍菩萨,在佛坛两角处是两尊威武挺拨的天王像,这些塑像都是金代原塑,明化进行过重妆,但筋骨神志一如旧貌,也是现存体量最大最完整的一堂金龙彩塑精品。</span></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雕花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行车一个半小时,来到芦芽山,看万年冰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万年冰洞内有许多奇特的冰景,如‌冰瀑、‌冰柱、‌冰花等,形态各异。洞内温度恒定在零度以下,四季冰柱不化,即使在夏季也能感受到冰冷的氛围。洞内灯光映照下,冰景更加晶莹剔透,宛如仙境。在这里体验到冰雪的奇观,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出了冰洞,没多远就来到了芦芽山的“悬空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悬空村”是个隐藏在悬崖绝壁上的古村落。‌这个村落由三个古老的村庄组成:‌王化沟村、‌五花山村和‌曹家梁村,它们都坐落在海拔230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远望如同空中楼阁,被称为“天上人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房屋后部坐落在崖石上,前半部则悬空而建,以垂直竖立在天然石壁上的大木柱支撑,看似危险,实则相当坚固,至今仍有清代建筑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如今,悬空村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远处眺望王花沟村悬挂在山腰间,与悬空寺有异曲同工之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兰天白云,风景这边独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