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经典:马一浮篆书《陋室铭》高清赏析

王晓曼

<p class="ql-block">品味经典:马一浮篆书《陋室铭》高清赏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一浮(1883年~1967年),幼名福田,后改名浮,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书法家、国学大师和书法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华第一人,同时也是《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并曾任浙江大学教授。马一浮在书法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尤爱篆书,并自成一家。他的篆书作品艺术价值极高,被后人广为赞誉。</p> <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p><p class="ql-block">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马一浮选择以篆书形式书写这篇铭文,无疑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韵味。马一浮的《陋室铭》篆书作品,继承了明清人的书法风格,但又有所创新。他的篆书初看恰似清代邓石如,但又与之不同,学古不泥古,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中,每个字都写得端庄大方、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充分展现了马一浮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