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巴米扬大佛,英文名(Buddhas of Bamiyan)在阿富汗巴米扬省巴米扬镇境内,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巴米扬石窟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在巴米扬石窟群中有两座大佛,一尊凿于5世纪,高53米,着红色袈裟,俗称“西大佛”;一尊凿于1世纪,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俗称“东大佛”。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p> <p class="ql-block">两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玄奘都曾瞻仰过宏伟庄严的巴米扬大佛。《大唐西域记》对阿富汗地区和巴米扬大佛有过生动描述。</p> <p class="ql-block">巴米扬大佛历尽沧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经历3次劫难。2001年3月12日,大佛遭到塔利班政权的残酷轰炸,已面目全非。</p> <p class="ql-block">玄奘曾在7世纪到访巴米扬。他在《大唐西域记》中指出东西大佛建立之前此处已存在先王所建的伽蓝,并记载“城东二三里伽蓝中有佛入涅槃卧像,长千余尺”。据估计,伽蓝的规模为东西300米、南北200米。</p> <p class="ql-block">巴米扬地处丝绸之路上,是往来欧洲、波斯、中国和印度间的商队途经之地,当地曾有数所佛教寺院,为一宗教、哲学、艺术中心,自2世纪起,至9世纪伊斯兰教徒入侵时,为佛教的一个宗教地点。这里包含着大约3000个大小佛窟,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为世界濒危文化遗产,是阿国内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佛被毁之前,石洞中终年居住着世界各地前来朝拜的佛教信徒以及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僧侣,最多时可达500人。在公元600年至700年期间,常有得道高僧在石洞中讲经,信徒则围聚在佛像前聆听。原来大佛的鼻孔是天然扬声器,讲经者的声音可被放大数倍,清晰地传到听众耳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