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江南·伊犁州】一六二

李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县域中国万里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六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新疆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离开了胡杨河市,向南行驶36公里34分钟、我们来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奎屯市。</b></p><p class="ql-block"><b> 伊犁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副省级自治州,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1个直属县市,州府驻伊宁市;位于新疆西北部,自治州东北部为阿勒泰地区,地处阿尔泰山南部、额尔齐斯河上游流域;中部为塔城地区,地处准噶尔盆地中部、南北两缘之间;西南部为州直属县市区域,地处天山北部的伊犁河上游流域;州境东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西南与阿克苏地区毗邻,西北面中段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相依,中嵌克拉玛依市,州境西北面与哈萨克斯坦交界,东北面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2174.7千米,其中中哈边境线长1337千米、中俄边境线长54千米、中蒙边境线长628千米;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跨准噶尔盆地南北两翼,地处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准噶尔山地之间,主要由伊犁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额盆地和额尔齐斯河谷等地理区块组成,主要可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沙漠等4个类型的地形地貌,属寒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全州总面积268593平方千米,全州户籍总人口455.68万人,州直属区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州直属区域户籍人口291.65万人,州直属区域常住人口284.84万人,州直属区域下辖3个县级市、7个县、1个自治县,另有1个自治区直辖兵团直管的县级市•可克达拉市,共计12个县级行政区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地名是随着人类的活动而生成的,一般认为眩雷、伊列即伊犁之古称,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取义于犁庭扫闾,寓意平定准噶尔功盖千秋,西陲从此永保安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历史上是古丝路北道要冲,被誉为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历史上发生过汉家公主远嫁乌孙、张骞出使西域、伊犁将军府设立、锡伯族西迁、林则徐垦荒、左宗棠收复疆土等重大历史事件;伊犁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47个民族长期聚居,共同孕育了草原游牧、民族民俗等多元文化;伊犁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的粮食、油料、蔬菜、林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新疆褐牛、中国美利奴羊的主要培育和生产基地;形成了以煤炭煤化工、钢铁及有色金属、电力为主的主导产业;沿边有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等9个国家一类口岸;伊犁州是中国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最便捷的通道,是亚欧黄金通道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旅游地有恰西、唐布拉、那拉提等草原民俗旅游区,文化遗迹有夏特古城、包扎墩乌孙古城、格登碑以及草原岩画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入选了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十大魅力打卡之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名单。</b></p><p class="ql-block"><b>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境新石器时代已出现早期居民;春秋战国时期属塞人建立的游牧王国;后历属大月氏王国、乌孙国;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乌孙归属之;其后历隶高车国、西突厥、回纥汗国、喀喇汗国、蒙兀儿汗国、察合台汗国、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和阿姆河行尚书省、东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汗国、准噶尔汗国;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廷设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并在伊犁设置将军驻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设伊犁镇守使,归新疆省管辖;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伊犁、塔城、阿山相继发生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革命活动,11月12日伊宁解放组织召开大会,在一些分裂主义分子的操纵下宣布成立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后恢复伊犁专区建制,伊犁、塔城、阿山专区归隶省联合政府;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后,伊犁、塔城、阿山3专区隶属新疆省人民政府领导;1954年11月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55年2月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区改称自治州,同年11月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改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955年撤销伊犁专区,原伊犁专区所属伊宁、绥定、霍城、新源、巩留、尼勒克、特克斯、昭苏等8县和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改由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直辖;1969年5月成立伊犁州革命委员会,只管辖伊犁8县1市;1975年8月恢复伊犁州的原有自治管理权限,同时恢复伊犁地区党政建置,自治州首府迁至奎屯市;1984年9月设立伊犁地区,辖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的伊宁市、伊宁县、尼勒克县、新源县、巩留县、伊克斯县、昭苏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驻地伊宁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理伊犁、塔城、阿勒泰3个地区;2001年10月撤销伊犁地区,原伊犁地区所辖县市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b></p><p class="ql-block"><b> 伊犁州有那拉提景区、‌喀拉峻景区、‌伊犁河风景区、‌天山花海景区、新疆西天山自然保护区、伊犁小叶白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霍城四爪陆龟保护区、伊犁州博物馆、境惠远古城、特克斯八卦城、伊宁六星街、草原石人、伊犁将军府、三区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旧址、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昭苏草原、乾隆皇帝御书的格登山记功碑、惠远钟鼓楼、林则徐纪念馆、果子沟、圣佑庙、靖远寺、夏特古道、赛里木湖、库尔德宁景区、喀赞其民俗景区、解忧公主薰衣草园、霍尔果斯口岸、琼库什台村、昭苏圣佑庙、霍城薰衣草、独库公路、果子沟大桥、野核桃沟、夏塔旅游区、恰西森林公园、唐布拉百里画廊、中华福寿山旅游区、吐尔根杏花沟、喀赞其老城、伊犁河旅游风景区、天山花海旅游景区、察布查尔县塞锡湖景区、图开沙漠欢乐世界、库尔德宁景区、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夏塔景区、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唐布拉景区、恰西塔里木景区、天鹅泉景区、昭苏玉湖景区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熏马肉、熏马肠、小锅抓饭、雪水炖马肉、牛肉大锅手抓饭、羊汤、烤馕、抓饭、烤包子、奶茶、拉条子、粉汤、风味包子、纳仁、辣罐、血肠、面肺子、烤全羊、烤肉、干煸炒面、过油肉、羊肉串、纳仁、大盘鸡、薄皮包子、凉粉、烤鱼、泥巴烤肉、炒米粉、椒麻鸡、奶茶、奶皮子、羊肉泡馍、面包、红菜汤、包尔萨克、锡伯大饼、布尔哈雪克炖鱼、白菜粉条炖牛肉、碎肉拌面、 牛杂捞面、肉筋抓饭、鬼肉拌面、馕坑烤羊排、牛奶拿破仑、‌蜂蜜蛋糕、霍城特色凉粉、爆炒羊杂和、高压面、特色羊排揪片子、阿力玛里树上干杏、六十八团大米、巩留核桃、特克斯苹果、唐布拉黑蜂蜂蜜、‌伊犁蓝莓干‌、天山乌梅‌、伊犁树上干杏、莫乎尔葡萄、喀拉布拉苹果、昭苏马铃薯、那拉提黑蜂蜂蜜、昭苏大蒜、熏肉和马肠子、巩留核桃、霍城树上干杏、霍城樱桃李、伊犁酒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 我们《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伊犁州直属地区段、将从奎屯市开始,经尼勒克县、新源县、巩留县、伊宁县、伊宁市、霍城县、霍尔果斯市、可克达拉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昭苏县,在特克斯县结束。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奎屯市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段、就从奎屯市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奎屯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奎屯河东岸,东与沙湾县接壤,西与乌苏市毗邻,北与克拉玛依市相接,南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相连;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的前部和部分湖积、沼泽平原之上,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地貌按形成原因可划分堆积地形、剥蚀堆积地形、侵蚀堆积地形和侵蚀构造地形四大类,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市域面积909.4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1万,常住人口22.91万人,下辖6个街道、1个乡。奎屯地名,源自奎屯河,蒙古语“寒冷之意;奎屯市是新疆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最少的地区之一,是新疆主要农牧区和粮油棉基地,盛产小麦、玉米、优质棉花、瓜果等;奎屯市是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国家二类口岸,是自治区特色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国家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将奎-克-乌区域定位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轻工业基地;奎屯曾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奎屯市地境汉神爵二年(前60年)起隶属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政权机构·西域都护府,今奎屯辖地正式纳入汉朝版图;汉唐以来一直是众多游牧民族的牧地;清初为和硕特部游牧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于其地置军台,后移兵屯田;乾隆三十年(1765年)设库尔喀喇乌苏办事大臣;清末至民初年为乌苏县的一个村庄;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乌苏独山子石油矿管理处在奎屯设立奎屯站;建国后1950年4月乌苏县成立后建立奎屯乡;1958年克拉玛依建市后将奎屯划归克拉玛依市;1975年8月设置县级奎屯市,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领导,同时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政机关由伊宁市迁至奎屯市,奎屯市成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1979年伊犁州党政机关迁回伊宁市,但奎屯市仍为自治州直辖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奎屯市有锦绣园风景区、润民生态园、克拉玛依湖湿地、奎屯市饮食休闲一条街、润民生态园、奎屯河大峡谷、东湖公园、青年公园、帝锚·热岛乐园、柳沟水库、圆梦湖生态旅游区‌、‌‌傻石林‌、‌‌西公园‌、‌‌乐翻天嘉年华‌、‌‌百年葡萄庄园、奎屯老街‌、清水湖度假村、奎文塔‌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手抓羊肉、羊肉串、皮蛋红苋汤、羊肉抓饭、烤馕夹肉、手工牛肉面、葡萄干酥油馕、奶茶布拉克、拌面、抓饭、怪味面、羊杂汤、米粉、铁榆树丸子汤、凉皮、油泼面、福将养生板栗鸡、阳派西饼、奎屯烧饼、椒麻鸡、水煎包、哨子面、清汤肉饼、鱼头泡饭、炒麻食、新疆拉条子、扁豆面、大盘鸡、蘑菇莜面鱼、驴肉大饼、红枣糕、伊犁苹果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尼勒克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奎屯市向西南行驶553公里6小时51分钟、我们来到尼勒克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尼勒克县,伊犁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中天山西段、伊犁地区东北部,西与伊宁县接壤,西南与巩留县隔河相望,东南与新源县毗邻,东与和静县为界,北与精河县为界;县境由东向西延伸、呈长条形、似柳叶状,四周高山环绕、峡谷遍布,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有高山地貌、中山地貌、低山丘陵地貌、河谷阶地平原地貌等地形地貌,西北边缘是科古尔琴山、北部是博罗科努山、东北部是伊连哈比尔尕山、南部是阿布热勒山,喀什河、巩乃斯河自东向西、相间排列,属大陆性北温带气候;县域面积1013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7.95万人,常住人口17.6万人,下辖5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尼勒克,系蒙古语婴儿的意思;尼勒克县旅游资源十分可观,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建筑、休闲健身等共5大类型;尼勒克县于2018年10月退出贫困县序列;尼勒克县入选了国家卫生乡镇、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尼勒克县地境自古为多民族聚居之地,塞族人、大月氏人、乌孙人、匈奴人、突厥人都曾在此地栖息繁衍;自汉迄晋为乌孙国辖地;南北朝时为悦般国地;隋朝为西域校尉管辖的西突厥石汗那国辖地;唐朝时受辖于昆陵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辽时为契丹护府;西辽时为黑汗国地;元朝时属达鲁花赤管辖的察合台汗国地;明朝为别失八里管辖下的鞑靼瓦剌游牧地;清初为准葛尔所据,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木之乱后,清政府将西域改称新疆;光绪十一年(1885年)新疆省成立宁远县,辖今尼勒克地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从伊宁县析出成立巩留县,辖尼勒克地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巩哈地区从巩留县析出,成立巩哈设治局;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巩哈设治局改设为巩哈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巩哈游击队攻占巩哈县城,改巩哈县为尼勒克县,并成立三区革命尼勒克总部和尼勒克县临时政府;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正式成立三区革命尼勒克县政府,受辖于三区革命政府;1949年9月新疆解放后,尼勒克县复称巩哈县;1954年4月巩哈县更名为倪俐克县,后经标准化正音为尼勒克县,历隶伊犁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尼勒克县有唐布拉百里风景旅游区、吉仁台峡谷风景区、喀什河谷风景区、独库公路、奴拉赛铜矿遗址、喇嘛召、唐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喀什河、湿地古杨风景区、吉林台亲水游乐区、仙女湖、喀尔喀草原、牛湖、古阳景区、奇仁托海景区、孟克特古道、阿尔斯郎、盘橐城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俭寨小公鸡、惊喜丸子汤、天蕴三文鱼、烤羊肉串、手抓饭、烤馕、馕包肉、吐尔干江薄皮包子、干煸炒面、马光辉牛肉面、小锅抓饭、新疆炒米粉、熏马肉、‌孜然火锅、羊肚菌鸡汤、风干牛肉、九碗三行宴、辣子鸡、烤肠子‌肝子、咸奶茶‌、麦库其、馕坑肉、熏马肉纳仁、蜂蜜鸡、三文鱼刺身、伊犁熏马肉、天山马鹿、天山雪鸡、伊犁树上干杏、伊犁苹果、尼勒克黑蜂蜂蜜、羊排揪片子、羊腿面包、牙牙羊肉、玫瑰花鸡汤、胡辣羊蹄、烤鸡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新源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b><b>尼勒克县向东南行驶143公里1小时55分钟、我们来到新源县。</b></p><p class="ql-block"><b> 新源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东南与和静县相接,西南与巩留县相连,北与尼勒克县相邻;县境三面环山、西部敞开,东西长南北窄,为东高西低、两边高中间低的特殊地形,境内山脉、河流、湖泊较多,主要有东北与尼勒克、沙湾、和静等县为界的安迪尔山,南与和静、巩留两县交界的那拉提山,北面与尼勒克县分水的阿布热勒山,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县域面积758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1.47万人,常住人口29.68万人,下辖9个镇、2个乡。新源县入选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b></p><p class="ql-block"><b> 新源县地境先秦时为塞人地;汉至晋属乌孙国,后为悦般国;隋唐依附西突厥;宋属东喀拉汗王朝;辽至元为阿里麻里省辖;明朝时隶卫拉特游牧之地;清朝归厄鲁特营游牧场;光绪八年(1882年)哈萨克人经清政府准允迁入牧居,并设千户长制度;光绪十四年(1888年)起属宁远县之一部;民国十九年(1930年)店为巩留县东部牧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从巩留县划出,设恰克满设治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恰克满设治局更名为新源设治局;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置新源县;建国后新源县归伊犁专区;1955年划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1975年1月划归伊犁地区;1979年9月新源县复为伊犁州管辖;1984年9月归伊犁地区管辖;2001年撤销伊犁地区,新源县划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b></p><p class="ql-block"><b> 新源县有那拉提风景名胜区、那拉提国家森林公园、野果林风景区、阿尔善风景区、那孜一确鹿特草甸类草地自然保护区、恰普河草地自然保护区、唐加勒克纪念馆、空中草原、河谷草原、雪莲谷‌、沃尔塔交塔‌、盘龙谷道‌、塞克云端草原‌、琼库什台‌、托乎拉苏草原‌、天鹅湖、杏花沟‌、西域酒文化博物馆‌、巩乃斯草原、伊犁河、塔什库尔干喀什哈如克博物馆、新源县大巴扎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馕包肉、肉馕、油馕、片馕、窝窝囊和芝麻馕、烤羊肉串、羊肉焖饼、羊肉合汁汤、烤鸡米花、马肉、马肠子、抓饭、拌面、羊杂面肺子、烤羊肉串、草原牛肉掉渣饼、纳吾热孜粥、羊杂碎、黄面烤包子、凉皮、草原手抓肉、风干牛肉、熏马肉、清汤面、杂烩汤、喀拉布拉苹果、那拉提黑蜂蜂蜜、喀拉布拉桃子、伊犁酒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巩留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新源县向西行驶89公里1小时26分钟、我们来到巩留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巩留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河谷中部,东南与和静县接壤,东北与新源县毗邻,北部同尼勒克县和伊宁县隔河相望,西部与察布查尔县相邻,南部与特克斯县相依;县境由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组成,山地主要由伊什格力克和那拉提两大山系构成,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县域面积452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8.67万人,常住人口19.4万人,下辖6个镇、2个乡。巩留是建县时取的名称,似因巩乃斯河而得名,但据民国年间《巩留县志》所载,巩留县当时辖地广阔,故取“巩吉斯、特克斯塔留”前后二字而命“巩留”,有巩固长留之意;巩留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巩留县地境先秦时代就居住着古老的伊犁塞种人;自两汉迄晋为大月氏、乌孙国地,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唐显庆三年(658年)唐灭西突厥置昆陵、蒙池都护府,伊犁等地归于唐;元明时为察合台汗国及蒙兀尔斯坦游牧地;明末清初为西蒙古准噶尔部牧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厄鲁特营牧地;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宁远县,巩留划为宁远县境;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塔什图毕地方置为新满营屯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城堡,史称特克斯塔柳庄,直隶伊犁将军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建旧满营屯地,史称托古斯塔拉老满营皇工;民国十九年(1930年)将托古斯塔拉老满营皇工升设为县治,命名为巩留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巩留正式建县,其辖区为伊犁河以南、喀什河以东、阿布热勒山以南的广大区域;建国后1950年巩留县为伊犁地区直属县;1957年巩留县复归‌伊犁州直辖;1985年巩留县隶属‌伊犁行署;2001年巩留县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巩留县有核桃自然保护区、库尔德宁景区、提克喀拉尕依林海、恰西森林公园、斯木塔斯古石、卡拉萨依石碑、铁力木图岩文、萨尔布群岩画、喀班巴依峰、乌鸦岭仙人壁、蝶湖公园、野核桃沟、塔里木景区、恰甫其海、恰西草原风景旅游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莫合尔、荷苍隘口瀑布‌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鸡情椒麻鱼‌、大锅粉汤‌、油香‌、特色油糕‌、羊排汤曲曲‌、薄皮葫芦包子熏牛肉土豆条‌、馕坑肉、烤羊排、架子肉、爆炒羊杂、杂粮烙饼、大盘果木熏牛排牛肉、特色分鸡、红烧牛尾、羊肚菌山珍酿百合、鸽汁面、香辣乳鸽、羊杂汤、面肺子、浇汁米肠子、胡辣羊蹄、胡辣羊头、牙牙羊肉、玫瑰花鸡汤、麻辣鱼、熏马肉、大盘鸡、拌面、大盘肉、沙滩羊排、麻辣鱼、薄皮包子、抓饭、熏牛肉、特色烧烤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伊宁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巩留县向西北行驶89公里1小时23分钟、我们来到伊宁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伊宁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伊犁河谷中部,东邻尼勒克县,西与伊宁市和霍城县接壤,南邻伊犁河与察布查尔县、巩留县隔河相望,北越科古尔琴山以库色木契克河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之博乐、精河市为界;境内地</b><b>貌类型复杂多样,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类,属中温带干旱型内陆山地气候;</b><b style="font-size:18px;">县域面积6152.5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2.13万人,常住人口36.13万人,下辖10个镇、8个乡。伊宁县原名宁远县,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因县治宁远而得名;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伊宁县,取伊犁、宁远首字得名,有企盼伊犁永久安宁之意;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少数民族仍沿用固勒扎(即宁远城的少数民族语称谓)系突厥语盘羊之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伊宁县入选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伊宁县地境新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息;春秋战国秦时属塞地;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西汉迄晋为乌孙地;南北朝时属悦般;隋末唐初隶属西突厥;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设嗢鹿州都督府,隶属安西都护府;五代十国时为九姓乌护属地;北宋属喀喇汗王朝西回鹘国;南宋金时期为西辽属地;元朝归属成吉思汗封授给其次子所建的察合台汗国;明朝属察合台汗后裔别失八里;明末清初成为准噶尔封建贵族会盟之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筑宁远城,并陆续从南疆各地增调维吾尔人来伊犁分拨屯种,史称回屯;光绪十四年(1888年)5月设宁远县,隶属新疆省伊塔道伊犁府;民国三年(1914年)宁远县改称伊宁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以喀什河为界析置巩留县;1949年12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伊宁县城后,伊宁县人民政府历隶伊犁专署、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地区、伊犁州、伊犁地区;2001年伊犁地区建制第3次被撤销,伊宁县再度成为伊犁州直属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伊宁县有弓月城遗址、伊犁天山花海景区、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托乎拉苏风景区、天鹅泉景区、阿勒玛草原、喀赞其民俗村、六星街‌、汉人街、伊犁博物馆、汉家公主纪念馆、大佛寺、阿勒玛草原、丝路之光夜市、拜图拉清真寺、愉群翁回族花儿民俗旅游区、伊宁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新疆伊宁伊犁河国家湿地公园、伊宁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雅玛图旅游度假村、速檀歪思汗麻扎、青岗林度假村、伊犁河连心岛次生林公园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过油野蘑菇、面肺子、伊宁特色水煎包、米肠子、馕坑烤羊排、黄面、凉粉、凉皮、馕包肉、手抓饭、拌面、烤包子、椒麻鸡、马肉纳仁、薄皮包子、大盘鸡、炒羊肚、马肠子、辣子鸡、拉条子、布尔哈雪克炖鱼、烤羊肉串 、手抓肉.哦吼爆肚面、韭菜肉拌面、卡瓦斯、莫尔雪克、沙江木炭烤、缸子肉、胡辣羊蹄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伊宁市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伊宁县向西北行驶23公里35分钟、我们来到伊宁市</b><b>。</b></p><p class="ql-block"><b> 伊宁市,古称宁远,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伊犁州首府;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陲、伊宁市域东南部、伊犁河北岸,东联伊宁县,西接霍城县,南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隔伊犁河相望,北靠天山支脉科古尔琴山;地处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貌单元有中低山地、冲洪积扇和河谷阶地,北部为承天山西部山脉科古琴山的中低山地,东部和南部为冲洪积扇和河谷阶地,属半干旱大陆性中温带气候;市域面积78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8.27万人,常住人口77.80万人,下辖12个街道、4个镇、5个乡。伊宁,清代称固勒扎,乾隆二十七年筑宁远城,光绪十四年置宁远县,民国三年改称伊宁县,1952年正式建市;伊宁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伊犁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城市、丝绸之路北道的陆路要冲和重要商埠、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边境城市、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和天山北坡经济带西部中心城市、伊犁河谷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工业中心;素有花园城、苹果城、白杨城之美称;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中国礼仪百佳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伊宁市地境战国至秦汉曾为塞人居地;汉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中央政府设西域都护府,嗣后至唐朝初年平定东、西突厥后,先后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北宋时属喀喇汗王朝;南宋属西辽王朝;成吉思汗西征后分封诸子,属察合台汗国;明末清初成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会宗之地;是天山南北政治、经济中心,为西陲·大都会;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扎都纲(金顶寺),故伊宁又称固勒扎;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在惠远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在固勒扎先后修筑宁远城、惠宁城和熙春城;同治十年(1871年)宁远被沙俄侵占,于光绪七年(1881年)回归祖国;光绪十四年(1888年)设宁远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称伊宁县;民国六年(1917年)起为伊犁道台驻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为伊犁三区革命临时政府驻地;建国后1952年5月从伊宁县析置伊宁市,为中共伊犁区党委、伊犁地委和伊犁专员公署驻地;1953年7月成为新疆省直辖市;1955年7月改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1975年伊犁州地分设,伊犁州党政机关迁往奎屯市,伊宁市隶属伊犁地区管辖;1979年,伊犁州党政机关迁回伊宁市,伊宁市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1985年1月恢复伊犁地区建制,伊宁市又归属伊犁地区管辖;2001年3月伊犁地区建制再次撤销,伊宁市再次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为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州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伊犁军分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司令部等中央及自治区单位驻地。</b></p><p class="ql-block"><b> 伊宁市有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六星街、伊犁河旅游风景区、林则徐纪念馆、汉家公主纪念馆、拜都拉清真寺、阿拉木图亚风情园、伊犁河民族文化旅游村、汉人街、‌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紫苏丽人薰衣草创意产业园‌、汉人街大巴扎、伊宁大佛寺、伊宁夜市、伊犁植物园、阿勒玛草原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拿破仑肉、鸡肉串、架子肉、馕包肉、过油肉拌面、面肺子、奶茶烤包子、缸子肉、干煸炒面、烤羊肉串、熏肉、马肠子手抓肉、哦吼爆肚面、韭菜肉拌面、卡瓦斯、莫尔雪克、沙江木炭烤、薄皮包子、大盘鸡、炒羊杂、马肠子、辣子鸡、拉条子、布尔哈雪克炖鱼、手抓饭、碎肉拌面、烤包子、椒麻鸡、马肉纳仁、缸子肉、胡辣羊蹄、过油野蘑菇、羊肉焖饼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霍城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伊宁市向西北行驶47公里46分钟、我们来到霍城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霍城县,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伊犁河谷西北部,北依天山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博乐市毗连,南濒伊犁河与察布查尔县隔水相望,东接伊宁县、伊宁市、可克达拉市,西与霍尔果斯市为邻;县境北部、东北部为山地和山前丘陵,丘陵区以南为平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县域面积2915.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3.47万人,常住人口27.3万人,下辖6个镇、3个乡。霍城县历史悠久,三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霍城位于伊犁河谷西端,是出入亚欧大陆桥的咽喉要道,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重镇,被誉为中国薰衣草之乡,拥有四爪陆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爪陆龟国内栖息的唯一家园;霍城县入选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霍城县地境在汉唐时期先后属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元代称作阿力麻里,意为苹果城,曾是察合台汗国的首都;明末清初为准噶尔部的游牧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惠远城(今惠远镇),成为统辖西域的政治、军事中心;光绪十四年(1888)设绥定县,析置霍尔果斯分防厅,隶属伊犁府;民国三年(1914年)升分防厅设霍尔果斯县,后改称霍城县;建国后霍城县属伊犁地区;1965年绥定县更名为水定县,次年撤销水定县,两县合并称霍城县;1985年起历属伊犁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4年6月设立县级霍尔果斯市,将原霍城县的部分区域划归霍尔果斯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霍城县有伊犁河湿地、绿洲沙漠图开沙漠、野生樱桃李自然保护区、果子沟森林公园、果子沟大桥、图开沙漠旅游度假区、中华福寿山旅游区、解忧公主薰衣草园景区、惠远古城、霍城丝路农桑园、阿伊朵薰衣草文化旅游景区、伊犁将军府遗址、霍城伊犁河谷国家湿地公园、钟鼓楼‌、林则徐戍所、晃晃村、果子沟大桥、霍城朴风民宿、霍城深巷子果园农家乐、霍城西海草原、霍城仿马尔代夫草棚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阿舍凉粉‌、‌‌88号老美味羊杂、烤鱼剁块、‌烤包子、‌大串烤肉、‌羊肉胡尔炖、新疆凉皮子、‌面肺子、‌羊蹄子、‌羊杂汤、大盘鸡、辣子鸡、碎肉拌面、丸子汤,葱油饼,手抓饭,烤包子、羊肉串、杂烩丸子汤、沙枣花抓饭、薰衣草烤鸡、花卷焖鸡、口袋饼牛肉粒、羊肉串、牛肉串、干煸炒面、牛骨头、红牛烤肉、烤羊排、惠远胡萝卜、霍城红地球葡萄、霍城樱桃李、霍城树上干杏、莫乎尔葡萄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霍尔果斯市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霍城县向西北行驶58公里52分钟、我们来到</b><b>霍尔果斯市。</b></p><p class="ql-block"><b> 霍尔果斯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中国西部边陲、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部,北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博乐市,东临霍城县,南接可克达拉市,西与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境内地形独特,可用北山、南平、中丘陵来概括其地理环境,北部为科古琴山,山脉走向呈近东西向,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南部山前较平坦,处于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之上,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市域面积1908.5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52万人,常住人口8.6万人,下辖5个街道、1个民族乡。霍尔果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早在隋唐时期霍尔果斯就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一个重要驿站,是西域交通的重要孔道,连霍高速公路的终点;清光绪七年(1881年)中俄签订《中俄改订陆路通商章程》,霍尔果斯成为中俄两国之间正式通商口岸;1983年11月16日霍尔果斯口岸正式恢复开放,是中国恢复开放最早和西北边境综合运量最大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2006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同设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成为全球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区;霍尔果斯市入选了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霍尔果斯市地境唐代时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霍尔果斯成为丝路中段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清代初年这里还是中国境内的驻防之地,是伊犁索伦营驻防的6座卡伦之一;同治年间中俄划界后才成为边境哨卡,旧称尼堪卡;咸丰元年(1851年)中俄两国代表在伊犁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正式开放伊犁、塔城两个口岸,霍尔果斯被指定为中俄通商通道之一;光绪七年(1881年)中俄签订了《中俄改定陆路通商章程》,霍尔果斯成为中俄两国之间的正式通商口岸;民国六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大批俄国旧党败兵涌入新疆,中华民国政府从霍尔果斯口岸遣返俄旧兵,随即关闭了口岸;民国九年(1920年)中苏签订了《伊犁临时局部通商章程》霍尔果斯口岸恢复开放;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海上交通被切断,大量物资由霍尔果斯口岸进口;建国后,尼堪卡正式改称霍尔果斯口岸,双方的对外贸易已完全国有化,霍尔果斯口岸成为中苏贸易的西部最大口岸;1962年中苏关系恶化,霍尔果斯口岸对外除保持通邮外,完全停止了进出口贸易;1983年11月16日霍尔果斯口岸正式恢复开放;1992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同意该口岸向第三国开放,具有国际联运地位;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设立经济特区;2014年6月设立县级霍尔果斯市。</b></p><p class="ql-block"><b> 霍尔果斯市有霍尔果斯国门景区、霍尔果斯口岸国门参观通道、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沙彦卡伦遗址、哈尔索胡尔卡伦、契格尔卡伦、富尔干卡伦、可克达拉草原之夜风情园景区、中哈国际合作中心、西部第一国门324界碑、中哈边境纪念碑、滕古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霍尔果斯粉汤‌、虔石榴抓饭‌、马白开来揪片子、苏曼抓饭、干豇豆炖牛排、阿舍香辣擀面皮‌、包尔萨克、丸子汤、馕包肉‌、红柳大串‌、狗鱼烧豆腐、薄皮包子、三泡台‌、牛骨头‌、羊肉汤‌、达斡尔族美食、怪味面、皮提曼塔、油塔子、中亚烤肉‌、东乡八大块、烤串、菠菜面筋、炸葱花饼、黄面、纳仁、伊犁抓饭、椒麻鸡拌面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可克达拉市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b><b>霍尔果斯市向东南行驶73公里1小时4分钟、我们来到可克达拉市。</b></p><p class="ql-block"><b> 可克达拉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位于伊犁河谷,东起天山那拉提,东南北三面环山,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地处天山北麓西段、伊犁河谷地区中部,伊犁河贯穿其中,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市域面积979.7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6.03万人‌,常住人口25.74万人,下辖2个街道、5个镇。可克达拉名称由哈萨克语可克和蒙古语达拉组成,分别意为绿色和原野,合起来即绿色原野的意思;可克达拉市因其原始绿地覆盖率高、城市园林化建设程度高,素有北疆明珠、塞外江南之美誉;可克达拉市不仅是一个农业重地,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景观,它是全国玉米制种大县、中国薰衣草之乡、中国香料之乡、中国冰葡萄酒之乡,是兵团最大的‌粮油生产基。</b></p><p class="ql-block"><b> 可克达拉市地境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五军十五师,该师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十三团、新疆军区通讯团和‌六军骑兵团整编组建;1953年部队集体就地转业改称‌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四师;1954年该师归属兵团建制;2015年3月18日可克达拉建市,可克达拉市党委、纪委及工作机构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党委、纪委及其工作机构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可克达拉市政府工作部门原则上也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行政工作部门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可克达拉市的历史沿革展示了其从军事建制到地方行政单位的转变,以及其在农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文化景观共同构成了这个“绿色原野”上的独特城市风貌。</b></p><p class="ql-block"><b> 可克达拉市有伊水湖沙漠国际房车露营公园、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朱雀湖景区、长丰稻作文化旅游景区、长丰稻作文化展览景区、可克达拉草原之夜风情园、可克达拉规划展示馆、薰衣草观光园‌、可克达拉草原、可克达拉湖、可克达拉峡谷、可克达拉古城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沙林碗鱼、花榕道青花椒鱼、麻辣羊头羊蹄、手抓肉拌面、烤全羊、手抓饭、羊肉串、卓记米粉‌、‌37度纸包鱼、八巷面肺子‌、大脸鸡排‌、疆湖地锅鸡‌、六十六团凉皮、驼背凉皮、果木烤鱼、西域醉鹅、啊臻炒米粉、再米烧烤、吴佳拌米粉、云知缘过桥米线、小橙都冒菜、喜乐炭火烧烤、卓记米粉渔粉、麻辣拌、小碗菜火锅、烤馕、恰玛古炖羊排、巴哈力玛洛什玛仁糖、沙棘果糕、树上干杏、冰葡萄酒‌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可克达拉市向东南行驶24公里30分钟、我们来到</b><b>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b></p><p class="ql-block"><b>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是中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原伊犁地区板块的西部,北部与可克达拉市、霍城县相连,东北与伊宁市、伊宁县相接,东靠巩留县、特克斯县,南接昭苏县,西邻哈萨克斯坦,边境线长72公里;地处伊犁河以南、天山支脉乌孙山脉北麓,地势自南向北形成多级阶梯,东窄西宽、南高北低,自东向西渐趋开阔、自南向北逐渐平坦,形状像一面打开的旗帜,地形分为南部山区、山麓、丘陵、中部倾斜平原、北部河流阶地和河漫滩等五个地貌类型,属大陆性北温带温和干旱气候;县域面积446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9.29万人,常住人口15.61万人,下辖7个镇、6个乡。察布为喇嘛经语,含有供品和肴馔的意思,查尔是锡伯语,意为仓库,察布查尔合一,锡伯语有肴馔之库的意思,实为粮仓的地名专用词;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钟灵毓秀、风光绮丽,有四个一,即乌孙山白石峰景区一山、伊犁河清水湾风景区一水、口岸边境旅游一边、锡伯族民俗风情园一园,更有靖远寺、图公祠、乌孙古墓、海努克古城、银顶寺遗址等名胜古迹;2017年10月退出贫困县序列;察布查尔县入选了中国交通安全百佳县市、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境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这里是塞人、大月氏、乌孙的游牧地;西汉时设立西域都护府,乌孙归其统辖,察布查尔被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汉武帝先后将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昆莫,进一步巩固了这里的统治。魏晋南北朝时先后为柔然、悦般、西突厥和契丹等部落游牧地;隋唐时属于西突厥,后为昆陵都护府管辖,最终归北庭都护府统辖;‌元初为察合台封地,明属准噶尔部政治、宗教的中心;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平定准噶尔后察布查尔变为荒原;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朝政府从东北调遣锡伯军民3275人,以图伯特为首领,从盛京(沈阳)锡伯家庙太平寺出发,西迁伊犁,进驻察布查尔屯垦戍边;民国元年(1912年)锡伯营隶属伊犁镇边使署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撤销伊犁锡伯营,同时成立河南设治局(因处伊犁河南岸而命名);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升格为县,正式成立河南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名宁西县;1954年3月17日将宁西县更名为察布查尔,成立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历史沿革充满了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民族迁徙与发展的故事,锡伯族的西迁不仅造就了伟大的西迁精神、也为祖国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有乌孙山白石峰景区、伊犁河清水湾风景区、口岸边境旅游、锡伯族民俗风情园、靖远寺、图公祠、乌孙古墓、海努克古城、银顶寺遗址、清水湖生态旅游度假村、琼博拉森林公园、白石峰、纳达齐牛录关帝庙、大渠龙口、都拉塔口岸、察布查尔麻扎、清代卡伦遗址、锡伯古城、乌库尔齐景区、塞锡湖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锡伯大饼、‌锡伯族奶茶、锡伯族小炒、炒羊杂、狮子头、全羊席、韭菜合子‌、花花菜‌、哈吐浑雪克‌、五他茶、蒸南瓜饺子、干菜、布尔哈雪克炖鱼、油炸果子、锡伯族咸菜、爆炒羊杂、锡伯特色小炒、熏马肠、野蘑菇汤饭、萨斯肯、南瓜锅贴、尼姆哈鱼炖子、锡伯族鱼冻、辣罐、锡伯烩丸子、椒蒿炖鱼、油泼羊腿‌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昭苏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b><b>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向南行驶190公里3小时、我们来到昭苏县。</b></p><p class="ql-block"><b> 昭苏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克斯·昭苏盆地西段,东界特克斯县,南邻温宿、拜城两县,北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部与哈萨克斯坦相连,西南邻近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线长220千米;是中亚内陆腹地一个群山环抱的高位山间盆地,南部为天山主脉,山势雄伟、高峻绵亘,是阻挡南疆沙漠干热风的天然屏障,北部为乌孙山,呈东西走向、山体较矮,西部受沙尔套山以及哈萨克斯坦境内查旦尔山的阻隔,形成一个南、西、北三面高,东部略低的盆地,是特克斯河的主要水源,也是新疆境内唯一一个没有荒漠的县,属大陆性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县域面积1.12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7.71万人,常住人口14.68万人,下辖6个镇、1个乡、3个民族乡。历史上的昭苏曾是乌孙故里,昭苏又叫“六苏木”“喇嘛昭”,有苏醒恢复生机之意;昭苏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这里曾是乌孙古国的所在地,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著称,包括连绵的雪山和碧绿的草原;昭苏是中国伊犁马和新疆褐牛、细毛羊发祥地,是中国褐牛之乡;昭苏自古就以盛产天马著称,马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天马之乡、中国礼仪仪仗马培育基地,是全国天山论马永久会址;唐代高僧玄奘过凌山到热海途经的夏塔古道全长120公里,自古就有天梯之称,是连接天山南北的咽喉要道;昭苏也是新疆最大春油菜主产区,有中国油菜之乡的美誉;昭苏县入选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中国避暑名县榜、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昭苏县地境西汉时是塞种人、大月氏、乌孙人的游牧区,公元前60年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清朝初期昭苏县域隶属准噶尔部;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从18世纪到19世纪,沙皇俄国勾结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蚕食侵占了我国西部约5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昭苏也深受其害;光绪十一年(1885)新疆建省,昭苏县属宁远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圣佑庙,昭苏县域形成聚落;1932年析置巩留县,昭苏属巩留县;1937年从巩留县析置特克斯县;1938年在六苏门喇嘛昭建昭苏设治局;1942年建立昭苏县;新疆和平解放后,昭苏县历隶伊犁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地区行署、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县。</b></p><p class="ql-block"><b> 昭苏县有夏塔旅游区、昭苏湿地公园景区、巴勒克苏大草原、百万亩油菜花、库尔库勒德克水帘洞、阿合牙孜沟风景区、夏特温泉、木扎尔特达坂、图拉苏冰川、夏特谷地、圣佑庙、格登山碑、草原石人、夏特古道、夏特古墓、夏特古城、古界碑、波马古城、木扎尔特口岸、夏特鹿苑、科布尔特岩画、细君公主墓、夏塔古城、夏塔河、夏塔温泉、天马文化博物馆、天马旅游文化园‌、草原石人、昭苏油菜花、昭苏玉湖、葛洲坝玉湖景区、昭苏县知青馆、喀夏加尔镇哈萨克民俗文化馆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东乡手抓肉、回民马旭土鸡焖花卷、口福野蘑菇汤饭、手抓饭、哈萨克烤饼、马肉纳仁、乌孙路融合烤肉、羊肉串、大盘鸡、特色拌面、烤全羊、风味包子、昭苏油菜、擀面皮、椒麻鸡、烤鱼、昭苏马铃薯、昌吉二六工丸子汤、马拜克索菲亚馕坑架子肉、过油肉、胡辣羊蹄、胡尔达克、馕包肉、土鸡焖花卷、孜然蘑菇、八点半烤肉、迷拉迷蛋糕、玫瑰抓饭、马俩哈炒米粉、烤包子、马肠子、羊排揪片子、盐熏驼峰、甘氏酸菜鸡、熏马肉、熏马肠、米肠子、面肺子、羊脖肉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特克斯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了昭苏县,向东行驶64公里58分钟、就到了我们《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段的最后一站 —— 特克斯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特克斯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天山北麓西部特昭盆地东端,东边与巩留县、和静县相邻,西和昭苏县接壤,南同拜城县毗连,北与巩留县、察布查尔县交界;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典型的山区县,地形大致可分为河谷平地、浅山丘陵和山地三种类型,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南部是南路天山、北部是中路天山、中间是特克斯河谷平地,自西向东倾斜,辖区内分布西天山山脉、大更别力山和乌孙山脉,特克斯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域总面积835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63万人,常住人口14.89万人,下辖5个镇、1个乡、2个民族乡。特克斯,一说是突厥语,意为野山羊或阴面、阴坡之意,另一说系蒙古语特克协之音变,意为平原旷野溪流纵横之意;特克斯县城是中国唯一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200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克斯不仅诠释了易经文化,而且也是乌孙文化兴盛地,乌孙文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马文化,乌孙马又称天马、西极马,因特克斯位于天山降水丰沛区,水草丰美、气候温寒,故自古出骏马;特克斯县先后入选了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礼仪百佳县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特克斯县地境公元前176年前就居住着塞种人;西汉起先后有大月氏、乌孙人在此居住;隋唐时为西突厥地;唐朝统一西域后,特克斯河流域隶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其后历隶喀喇汗国、西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汗国;明代为蒙古卫拉特等部游牧地;清初为准噶尔(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活动区域;乾隆二十七年(1762)平定准噶尔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同治十年(1871)5月俄国侵占伊犁,特克斯流域亦沦为俄国统占区;清光绪初年使臣崇厚曾与沙俄签约将特克斯河流域割让与俄国,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后经曾纪泽力争始还;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特克斯地区归伊塔道管辖;光绪十四年(1888)设立宁远县,特克斯归属宁远县;民国3年(1914)宁远县改名为伊宁县;民国19年(1930)由巩留县析置特克斯县设治局;民国26年(1937)特克斯设治局正式升为特克斯县;民国28年(1939)10月特克斯新街市(今特克斯镇)建成;民国32年(1943)特克斯县隶属伊犁专署;民国33年(1944)11月伊宁起义爆发,成立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临时革命政府,特克斯县隶属三区革命临时政府;1945年1月三区革命临时政府将特克斯县改称克孜勒库热县;建国后1951年12月恢复使用特克斯为县名;2002年起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来到特克斯县,在游览了特克斯八卦城、喀拉峻景区、阿克库勒湖、特克斯草原、特克斯溶洞石林、阔克苏温泉、乌孙夏都、阿克塔斯草原、离街易经文化园、太极坛‌、乌孙古道‌、阿克塔斯姑娘峰景区、阔克苏大峡谷‌、科桑溶洞国家森林公园、喀拉干特草原石人‌、阿克塔斯姑娘峰景区、琼库什台‌、鳄鱼湾等旅游景区景点;品尝了薄皮羊肉包子、椒麻鸡‌、馕夹烤串‌、羊排揪片子‌、红花熏马肠‌、八块鸡、拉克羊‌、高胡塞手抓肉、金筷子羊杂汤‌、包尔萨克‌、牛尾土火锅、炖牛蹄、爆炒牛腰片、馕坑烤肉、新疆拌面、‌苹果烤羊羔肉、蒜蓉烤馕、架子肉、皮带面椒麻鸡、烤肠子、锡伯大饼、羊排蒸饼、马玉素酸奶粽子、奶皮子冰淇淋、雪花凉‌、酸奶刨冰‌等美食小吃特产后,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就结束了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2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线上神游,下一站将去往 —— 阿克苏地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