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皇家植物园按照导航指引前往环形码头,悉尼城区公共交通很发达,街头还可以看到载着游客的双层观光巴士。途中看到一栋带有高大钟楼的古建筑因维修外墙,整个建筑被印着悉尼城区风景照片的篷布所包裹,这样艺术的操作还是第一次看到。<br> 走到环形码头前首先看到的是六层高的海关大楼旧址,这座建于1885年的海关大楼现在是新南威尔士州的历史文化遗迹建筑,正立面的浮雕非常精美且具有澳大利亚国家特色。<br> 走进室内看到一个华丽的采光大厅,玻璃地面上写着英文的介绍,四周的墙壁上有图文并茂的说明,据说这里现在已经开辟为图书馆供市民游客在此读书学习。<br> 离开环形码头沿着岩石区的主街继续前往悉尼天文台,这一带区域据说是1788年澳大利亚殖民地刚形成的时候最热闹的街区,如今修旧如旧的保留着一些带有维多利亚建筑风格的老建筑。<br> 走过海港大桥的引桥,按照导航指引很快来到位于海滨另一侧丘陵山坡上的悉尼天文台前,这是澳洲最古老的天文台,简朴的平房和不太高大的天文塔在背景城市高楼中显得微不足道。但这里却是观赏悉尼海港大桥最佳的位置。<br> 很多游客都会来到这里,从看不到悉尼歌剧院的角度独赏一桥飞架海湾的雄姿,据说这里也是当地人拍摄婚纱照的地方。几株高大的树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一个炮台纪念碑,一个休闲长椅,非常普通的山坡却是都市中不寻常的景观所在。<br> 从天文台附近有一条小道可以穿过海港大桥的引桥,来到大桥的东南侧,这里有一部电梯可以搭乘走上悉尼海港大桥的引桥。再引桥上朝着大桥的塔楼方向走去,这一路可以从桥上远眺悉尼歌剧院,这个角度观赏又与在皇家植物园完全不同。那里是平视远眺,这里是俯看远望。只见碧水蓝天之中,游船穿梭之间,洁白色的悉尼歌剧院屹立水边,真是漂亮之极。今天的悉尼城市漫步途中,悉尼歌剧院无疑是最耀眼的主角。<br> 一直步行走到桥塔前,在此抬头仰望,看到不少游客在高耸的钢铁拱梁上攀爬,据说这是全世界最高的钢铁拱桥,也是唯一允许游客缴费攀爬到拱桥顶端的大桥。看着这些勇敢者的身影内心为他们感到佩服,既佩服他们的胆略,也佩服他们勇于为自己的人生旅程设定新的高度去攀登。我只是沿着大桥走了一段然后折返,勇猛应该已经不是我旅途的主旋律了。桥塔内还有海港大桥的博物馆,因为时间的关系就没有再花钱走上去观看。<br> 结束在海港大桥上的漫步游览,依据导航走回到环形码头,这里也是L2和L3有轨电车的起终点站。在车站附近的小杂货店给澳宝卡再充值20澳元,随后搭乘L2有轨电车六站路回到下榻青旅门口。在悉尼市区游览,搭乘有轨电车是最佳选择,虽然车速不快但绝无堵车之虞。<br> 下车先去不远处一家华人超市,买了一袋湿面条和一袋澳产墨鱼丸,另外买了一瓶油焖笋罐头,青旅有做饭条件还是自己动手吃可口。<br> 回到青旅厨房的时间在11:30左右, 走进位于一楼的公共厨房,打开两个炉灶同时进行开水煮面和煮菜,约十多分钟后一大碗青菜墨鱼丸担仔面做好。配上油焖笋罐头味道很不错,餐前还吃了一个橘子。<br> 饭后回到房间时间是12:40左右,抓紧时间午睡一个多小时,起床后再去公共浴室洗个澡。<br> 15:20左右离开青旅, 搭乘公交车四站路前往圣玛丽大教堂参观。下车就看到教堂的双塔高耸蓝天白云之下。这座教堂始建于1821年,而天主教神父是1920年才来到澳洲,因此这座教堂也被称为澳大利亚天主教堂之母。<br> 进入教堂内部,立刻被眼前看到的巨大圆柱支撑着的巨型拱顶所震撼。宛若苍穹,高耸深邃,弥漫着神圣的气息,所有进入参观的人都情不自禁低声细语。漫步教堂内,放眼望去,整齐划一的高大拱柱,大型庄重的管风琴、巨大的彩绘玻璃画,西斜的阳光把一边的彩绘玻璃披上金光,入口处还有一尊纪念在战争中逝去的澳大利亚战士雕塑,躺卧的战士在宁静中露出年轻的身影,岁月静好往事如烟。<br> 这座教堂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色彩斑斓内容丰富的彩绘玻璃。每扇窗户都是一个圣经故事,人物场景都描绘的极为生动,陪衬这些彩绘窗户的还有大幅的油画,内容也是圣经耶稣遇难的故事。<br> 离开圣玛丽大教堂走进毗邻的海德公园,这个长方形的城市公园里面有两座比较大型的雕塑和建筑,北边一个是亚齐伯德喷泉,喷泉最高处的人物是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阿波罗。他身依骏马手指苍天俯瞰众生,圣玛丽大教堂正好成为他的背景,喷泉池中还有几只喷水的乌龟。环绕他四周120度角分别有三组希腊神话故事雕塑。<br> 从这个喷泉往南是一条林荫大道,郁郁葱葱的大树形成一道天然遮阳长廊,沿着林荫大道前行走过分割公园南北的城市街道,南部林荫大道的尽头是一个正方形的水池。水池旁是高大的澳新军团纪念馆,在城市高楼大厦的衬托下这个纪念馆显得有点憋屈,但外立面上的众多战士雕塑还是很震撼的。<br> 澳大利亚的历史不长,但他们时刻不忘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祈祷世界和平远离战争。因为正好赶上纪念馆17点关门,因此只能匆忙拍了一张室内照片,来不及参观这个免费的景点。<br> 在海德公园里还有不少散落的雕塑,途中看到一座用几个巨大的弹壳造型雕塑。还看到一个仿伦敦方尖碑的建筑,据说这是地下建筑的通风口,雕塑上记载的建筑日期是1857年。<br> 从海德公园走过二个街区再一次来到女王大厦,昨天晚上重温资料才知道这座大厦里面有两个著名的大钟,一个是皇家之钟,一个是伟大的澳大利亚之钟。昨天只在北边观赏拍摄了皇家之钟,今天又特意从南边今日观赏拍摄了伟大的澳大利亚之钟。这个地上三层地下三层的商场感觉人气不旺。<br> 从女王大厦搭乘有轨电车三站路到环形码头终点站,在这里的一家麦当劳餐厅点了一个牛肉汉堡,用维萨信用卡付款8.5澳元。在店里落座吃完这个晚餐牛肉汉堡,然后沿着环形码头东侧海滨步道前往悉尼歌剧院。<br> 这一路海滨大道旁除了高楼大厦的高档宾馆,底层是各种餐馆和酒吧,夕阳西下的时候,很多人在此露天落座开始享用他们的晚餐,同时观赏着悉尼海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的雄姿。整个海滨步行道上人流比较密集,这里也是夜游悉尼必来打卡之地。<br> 在不断缩短与悉尼歌剧院的步行距离中观赏日落后的悉尼海港大桥,走到歌剧院正门口,先到对面山坡高地观景台拍摄了其正面照片。对于一座三组贝壳组成的建筑外形来说,正面照远没有侧面身影优美。<br> 随后为了寻找到大剧院的入口费了时间,入口在负一层设置了进门安检,也许这样是为了不影响观瞻。走进剧院寄存双肩包,凭携程网预订票的电子二维码入场,因为时间尚早剧场内还没有开门,观众可以在走廊休息区喝咖啡休息,也可以到室外平台观赏海港大桥的夜景。<br> 距离开演还有半小时剧场开门,走进剧场落座先观赏剧场内部,因为此时观众不多因此可以拍几张不同角度的剧场内景照片。我购买的是最便宜的280元,虽然位于比较高层稍偏一点的座位,但一点也不影响观看视线。<br> 临近开演时间观众入场集中,很快整个剧院基本坐满,19点在乐队池传来序曲后歌剧正式开始。从介绍看这是一部传统的老歌剧,今天晚上的女主角也是比较有名气的演员,她第一次出场就来了一段铿锵有力的高音演唱赢得观众掌声。主要演员不多,除了相爱相杀的男女主角,还有两个男女配角和一个管家,再就是大批群众演员。<br> 听不懂他们在舞台上说些什么,因此根本无法了解剧情内容,但欣赏演员的歌舞表演和聆听优美的音乐旋律,再加上舞台布置的美轮美奂和移步换景也让人耳目一新。<br> 演出中场休息二十多分钟。<br> 演出结束之时群众演员在观众的掌声中分批出场谢幕,然后是配角演员,最后是男女主角前后出场谢幕。男女主角出场谢幕赢得了热烈掌声,尤其是女主角登场时除了掌声还有欢呼声。女主角除了带领全体演员三次鞠躬致谢外,还引导观众把掌声送给舞台下方乐池里的指挥和演奏家们。最后观众席掌声持续不断,为此男女主角再一次出场谢幕。<br> 演出结束步出歌剧院的时间是21:50左右, 在观赏海港大桥、悉尼歌剧院和环形码头夜景中步行约10多分钟抵达有轨电车站。夜幕下的海港大桥和歌剧院呈现出与白天完全不同的身影,在灯光的照射下除了雄壮,还有一些朦胧的娇艳。悉尼的这两个地标性建筑名至实归当之无愧。<br> 环形码头上的渡轮已经停运,虽然海滨大道上上还是有众多的游客,但夜幕下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海湾显得比较宁静。背景中的高楼大厦此刻呈现出万家灯火的辉煌,在夜幕下把这片区域的能量值拔高到高耸入云的境地。<br> 步行约十多分钟走到车站,很顺利搭乘一趟即将发车的L2路有轨电车,约十五分钟后回到青旅门口的车站,下车顺路去确认一下明天早上参加蓝山国家公园一日游的上车地点,然后在22:25左右回到房间。 很巧同房间睡在下铺的老人家晚上退房了,于是我后面两天就换到了下铺。到公共卫生间刷牙洗脸后在22:50左右熄灯睡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