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10月18日</p><p class="ql-block">地点:上海市江宁学校常德校区</p><p class="ql-block">参与人员:林志华 苏艳杰 王甘</p><p class="ql-block"> “跨学科”这个词语,对我们来说,陌生吗?在学校,我们也常常提及,但还没有很好的做到“常常”。在上海,我们是每天常常听到,常常看到,并且是做得很好。</p><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在上海江宁学校听普陀区化学教研,化学教材的编写者占小红教授在培训上,引用 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上的话,她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并要求中小学校“统筹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安排”。</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教导处张教导和我们做访谈+自我研修。在访谈的过程中,张教导又跟我们说起她们的跨学科教学。这刚好也是我想了解的,就追问她,学校是怎么做的?她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一、开学前成立跨学科团队,从每个学科中抽调老师组成。二、这个跨学科团队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落实和推动跨学科的工作。三、每周检查老师的教案,尤其是跨学科的,科组内要磨课,完善跨学科的课。四、每个跨学科团队里的成员,要上示范课,引领老师们学习、成长。五、跨学科课,学校有评价,有考核。 </p><p class="ql-block"> 然后,张教导屡次提及,跨学科课每次至少要用2个课时,一般情况下,她们都会用上半天的时间,涉及到的人员有任课老师、班主任、德育处的人,还要联系车辆等。我觉得不解,我理解中的跨学科,除了这种大的之外,还应该落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日常里。比如,今天上午刚听完的历史课,课题是《秦统一中国》,里面就有跨学科的,涉及到秦与六国的版图,就有地理;绘制版图,有美术;说到三公九卿制,就有道法等。没听张教导的访谈,我就感受到老师有跨学科。</p> <p class="ql-block"> 中午休息的时候,我用手机百度了一下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其中刘玲教授是这样解释意义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所蕴含的意义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实践”,二是“综合”。</p><p class="ql-block"> “实践”的意蕴何在?明明可以教,为什么还需要实践?在传统课堂学习中,身体和心智往往被视为是二元对立的。我们强调课堂规训、要求学生静听,因为身体上的盲动可能引起他们的思维分散。但正如美国教育学者布鲁巴克在《教育问题史》一书中所言:“在向知识堡垒的进军中,如果只是通过理智这一武器来进行正面进攻,而感官则处于侧面佯攻的状态,那么教育战役可能从童年时代开始就变成一场最为困难的战斗。”孩子本质上不喜欢静坐的、枯燥的学习,所以我们讲实践的逻辑在于希望学生能够身体力行,不只是通过课堂上听老师讲这种多以大脑的思维活动的方式,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去做,也就是通俗意义上说的“让学生进入课程”。</p><p class="ql-block"> “综合”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种综合既有学科内部的综合,也有学科间的综合。学科内部的综合从现在提倡的“大单元”、“大概念”里就能窥见一斑;学科间的综合实际上更好理解。现在绝大多数国家仍是分科教学,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强调课程之间的关联呢?因为生活是不分学科的。学生需要看到自己的学习与当下的生活,甚至未来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综合的意蕴就在于教育和学习本身就是与生活连接的。</p> <p class="ql-block"> 因此隐隐约约知道,江宁学校的跨学科,为什么都是走出去的多。所以,下午再听德育主任谭坚琦做《乘24路看上海》的讲座,就明了了很多。24路是上海最古老的公交线路之一,也是最长的市区线路,途径最多的重要地点。学校就在这些地点上做文章,做成了上海有名的校本,也从中看到了他们的跨学科。如在张爱玲故居,有历史和英语学科的支撑;如在哈同花园,有地理学科的支撑;如在豫园,有语文和历史学科的支撑;如在陕西北路,有综合科的支撑;如在周恩来故居,有道法和历史学科的支撑。他们挖掘沿线资源,形成了教育系列。</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还听了七年级陈艺芸老师的综合实践课,课题是《未来城市规划》,学生中期汇报城市调研。问了陈老师,这是学校自己的综合实践课题,已做了好几年了,每届七年级都做,这个主题16节课,做一个学期。今天是第5次课,从学生的汇报中,可以看到学生有问卷调查,有城市面积,涉及到的学科有数学;有地理位置,旅游景点,涉及到的学科有地理;有风俗文化,涉及到的学科有历史;有手绘城市地图,涉及到美术;有电脑设计未来城市,涉及到信息技术;有学生写总结材料,涉及到语文。学校坚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所以,当学生把各个学科没有界限地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知道整合的重要。</p><p class="ql-block"> 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制组成员刘玲说:“生活本身就是跨学科的过程。学科课程要打开研究性学习之门,打开学科的实践取向和综合取向之门。”所以在跨学科教学之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