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惊悉侯宪秀兄因心脏病引发脑溢血,不幸于1 5日在北京病逝。今天(17日)下午,我赶到滨州殡仪馆,向他做最后的告别。</p><p class="ql-block"> 在千秋厅内外,我随人流缓缓前驱。为了多看他一眼,更清楚的看他一眼,我前跨几步走近棺旁。瞻其遗容,泪眼婆娑痛不能止。</p> <p class="ql-block"> 我和侯兄相识于30多年前,当时他掌舵国营菏泽棉纺织厂。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我们两个工厂之间本没有计划內的上下游业务关系。1987年,借助副厂长邢成亮是我大学师兄的关系,两厂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建立了产品销售互助业务关系。在侯厂长鼎力支持下,业务顺利进行。渐渐地,彼此成为对方的主要客户。</p><p class="ql-block"> 1990年5月,我因公遭遇车祸,面部受伤,侯厂长和副厂长邢成亮得知后连夜长途跋涉、到滨州探望。当时黄河二路东段正在建设,一场罕见的大雨过后处处是泥桨,他们返到城里买上雨鞋走来家里探望。正是此行中,我们在并无美景、又不开放的滨州蒲湖岛上留下了风华正茂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3年,侯兄做为"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优秀领导干部,从国企转任单县县长,不久升任县委书记。期间,他抓农村党建、推动乡村建设的做法得到中央表扬和推广。1999年12月,胡锦涛到鲁皖豫三省结合部调研时,曾进一步肯定当年单县县委的做法,关切的询问侯的工作情况。</p> <p class="ql-block"> 2000年初,侯兄从荷泽政府秘书长位上升任滨州市委委员、市委秘书长,后任市委副书记、人大副主任。在任期间,他为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兢兢业业的作风、坚持真理的勇气、谦虚厚道的人品、求真务实的精神、坦诚襟怀的气度,谦逊低调的风格,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他在滨州任职期间,在各种场合见到我总是亲切的喊我"小弟”。我在许多公务场合也不按规矩,习惯了喊他"老兄"。我们虽然除了公务很少见面,但他兄长般的关心爱护我、指导我。</p><p class="ql-block"> 我俩先后退休后,曾在朋友聚会场合回望往事、畅叙友情。朋友们说起来多为其没能晋升遗憾,他却总是知足的说,"一个老百姓的孩子走到这一步,对得起党和民众是最好的结局了"。</p><p class="ql-block"> 今侯兄仙去,我们当年畅游蒲湖水、神侃牡丹园的情景已成再不能有的历史。想到此,令人哀痛不已!万千心语化为一个祝愿:侯兄,走好!</p><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写于石头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