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朝花,悟夕拾——祝融中学七年级“朝花夕拾,导图绘思”实践活动

衡山县祝融中学

<p class="ql-block">与书香为伴,与智慧同行!“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读书习惯”。</p><p class="ql-block">为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生活的“那些年”,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爱阅读、勤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好习惯,我校七年级语文学科开展了“朝花夕拾,导图绘思”的实践活动,为祖国华诞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文学色彩。</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积极参与、精读名著、精心绘制,充分地将文学与艺术融为一体,用心制作了一幅幅精美的思维导图,激发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学生通过认真整合和链接不同的知识点、概念,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有味,并发现了知识间的关联和逻辑,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和阅读文本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p><p class="ql-block">经典阅读的积累,构成了人生的重要底色。愿我们这些农村娃同样能拄文学之杖,轻轻叩开成长殿堂的大门,在阅读经典的道路上漫步“寻花”!</p> <p class="ql-block">一本好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一个故事,一段旅程</p><p class="ql-block">《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p>

鲁迅

朝花夕拾

导图

阅读

学生

回忆

语文

七年级

绘思

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