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好多年前去甘南、青海,路过兰州2次,住在滨河路,道路坑洼、环境脏乱差,于是在我的认知里甘肃就成了落后、原始、荒凉的地方。今年老张同志正式退休了 ,几十年难得有这么个完整的国庆假期,没有合适的地方去,趁着高速免费,索性开车走一趟河西走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号早上从机场西上高速,走福银倒青兰一路顺畅,下午6点直达兰州市区。酒店订在东方红广场附近,吃、住、行比较方便,门口有个挺大的兰州拉面馆,吃完饭公交车直达中山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山桥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几年没来,这里的隧道修通了,黄河古渡景区人车分流,道路宽敞,灯火辉煌,滚滚黄河从桥下流过,河面上不时驶过一艘艘游船,游人如织,熟悉的《我和我的祖国》旋律,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span></p> 甘肃省会:兰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早上再次来到中山桥,登白塔山看兰州市全景。白塔山位于黄河桥对面,濒临黄河北岸,是兰州市北面的天然屏障。白塔山因白塔寺而得名,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是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病故于兰州的一位西藏著名喇嘛而建造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打卡甘肃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不容错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驿使图画像砖:1973年嘉峪关魏晋墓群出土的彩绘《驿使图》,展示了我国古代邮驿最早的绘画形象,1982年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铜奔马:铜奔马出土于1969年武威雷台的东汉墓,是一件高超的青铜艺术品。无论是在美学的设计方面,还是其本身的铸造艺术,都达到无与伦比的高度,铜奔马被中国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玻璃莲花托盏:1999年出土于甘肃省定西市,包括盏和托各一件,为晋蓝色玻璃制成。这套玻璃莲花托盏精美的外形和秀丽的色泽,充分反映了古人工艺美术的发达程度,其高超的制作技术也被世人所惊叹,是元代出土玻璃器中的极品,无愧于国宝级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人头形器口彩陶瓶: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秦安县的大地湾,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用细泥红陶塑造了一位端庄典雅的美女形象,体现远古先民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五千年美女,有着最早的齐刘海造型,简直让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兰州(古金城),大西北门户、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这次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道路宽敞、干净整洁、交通便捷、高楼林立,我小咸阳自愧不如 ,差距太大,无愧于省会城市的地位。</span></p> 河西走廊起点:乌鞘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祁连山一路向西,山脉北侧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由于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故被称作“河西走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乌鞘岭是甘肃省祁连山脉的一部分,海拔3052米,是河西走廊的门户,丝绸之路的咽喉,是中原进入河西地区的第一道屏障。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西征匈奴、唐玄奘西行取经、左宗棠收复新疆,都从这里经过河西走廊。乌鞘岭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高原的交汇处,是我国地形第一、第二阶梯的边界,是北部内陆河、南部外流河的分水岭,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span></p> 河西走廊第一郡:武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威(古凉州),曾经是前梁、后梁、南梁、北梁、大梁,西夏(神宗)的都城,故有“六朝古都”“西北首府”之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枢纽,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汇传播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威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羌族、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镖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在此大败匈奴,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这一带设置武威郡,也就是今天的武威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雷台汉墓,约建于东汉晚年, 因出土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而闻名。雷台汉墓为大型砖石墓葬,两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台(雷台)下。</span></p> 河西走廊第二郡:张掖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掖(古甘州),河西走廊中段。早在五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先秦时期,弱水流域即为月氏所居,西汉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匈奴占有河西后,归属匈奴右帝。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从武威郡划出张掖郡。地名取自于“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掖”通“腋”,意思是张开西汉的臂膀,以此通达西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掖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掖钟鼓楼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中心,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为“金城春雨”,西为“玉关晓月”,南为“祁连晴雪”,北为“居延古牧”。钟鼓楼不仅是张掖的地标性建筑,还记录了张掖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掖大佛寺,是西夏时期的皇家寺院,拥有全国最大的一尊室内卧佛。大佛殿内有35米长,7.5米宽的睡佛,其造型华贵,色彩鲜艳,寺内还有彩绘泥塑,奇珍异宝等珍贵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平山湖大峡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掖七彩丹霞</span></p> 河西走廊第三郡:酒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酒泉(古肃州),河西走廊的西端,甘肃省西北部 ,占整个甘肃省面积的42%,自古就是通往新疆和西域的交通要塞。酒泉市是西汉河西四郡之一,丝绸之路的重镇,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甘肃=甘州+肃州,可见酒泉位置的重要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酒泉的标志性建筑是位于老城区四大街中心的钟鼓楼,最早建于东晋,明清时期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鼓楼的基座呈方形,外包青砖,基座高八米,四面开有门洞,行人车辆可以穿行。鼓楼四门上分别贴有“北通沙漠”,“南望祁连”,“东迎华岳”,“西达伊吾”,这些字贴切地说明了酒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汉酒泉胜迹,原名酒泉公园,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代园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园内有泉有湖,有山有水,古树名木,参天蔽日,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秋十月是赏胡杨的最佳时间,额济纳旗的胡杨林无疑是最美的,路途遥远、吃住不便最终让我改变了行程,去看看金塔的胡杨林也算是一种补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酒泉金塔胡杨林</span></p> 河西走廊第四郡:敦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敦煌(别名沙州),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最西端,是我们这次河西之旅的终点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千年前的上古时期,敦煌地区就有人类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敦煌称瓜州,秦汉之际,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西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之行,从此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敦煌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嘉峪关至敦煌380公里,7号早上天没亮我们就出发了,到双塔水库下高速走239省道。一路上戈壁、水库、草原、农田、树林、小镇、沙漠交替闪现在车窗里,给长途旅行增添了一丝丝惊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东南的戈壁荒漠中,是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始建于西晋,历经各代的重修和利用,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锁阳城遗址包括内外两城,外城面城80万平方米,内城面积28万平方米,城内留有大量土台,房屋及其他建筑物遗迹,遗址内还有一座元代建筑的大型寺院—塔尔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瓜州县戈壁滩雕塑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无界,又被称为“海市蜃楼”,这个雕塑是参照榆林窟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的天堂楼阁建造的。从远处看去,好像沙漠中的一片海市蜃楼,若隐若现,充满了神秘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大地之子,天为被地为床,任凭风吹雨打、冬去春来,在茫茫戈壁滩上恬然入睡。整个雕塑长约15米,宽度约4.3米,高度约9米,整个雕塑让我们感受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汉武雄风,以丝路文明为背景,雕像通高15米,用红砂岩雕琢而成的雕塑,展现了汉武大帝一统江山、胸怀万里的豪迈气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戈壁方舟,长12米,宽3.5米,高六米,重达10吨。作品以方舟造型为主题,寓意着载满艺术的丰硕成果,将从西北戈壁驶向全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反弹琵琶飞天雕像是敦煌市的标志,位置在市中心,雕像高约五米,姿态婀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敦:大也,煌:盛也,河西走廊是汉代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咽喉,而敦煌则是“咽喉中的咽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长安出发的所有商队在到达敦煌后,都会分成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经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又分两路,一路从阳关出发,途径罗马和阿拉伯,再到欧洲;另一路则是直达印度,唐僧取经走的就是这条路,敦煌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敦煌就是为了看一眼莫高窟,长假结束约到了8号早上238元的正常票 ,万分激动。数字中心观看了3D数字电影,很震撼,全程不让拍照,但对莫高窟有了初步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起于前秦,兴于北朝和隋唐,衰落于元后,是由民间百姓、商贾、贵胄、僧侣等出资开凿的洞窟群。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每天轮换对游人开放,正常票可以参观8个石窟;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不对外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敦煌莫高窟的创建与佛教的传入密切相关。在古代,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与西域相邻,是中西交通的重要枢纽。佛教传入中国后,敦煌成为了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公元366年,僧人乐尊路过敦煌,看到鸣沙山东麓的悬崖上金光闪耀,认为是佛祖显灵,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这就是莫高窟的开始。此后法良禅师等僧侣又陆续在此建洞修禅,并把开凿的洞窟称为“漠高窟”,因为这处洞窟在沙漠的高处,而漠就是沙漠的意思,后因“漠”与“莫”通用,所以就成了现在所叫的莫高窟了。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洞更高的修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创建以来,莫高窟得到了历代王朝的重视与保护。北魏时期,统治者为了弘扬佛教,大力开凿石窟,使得莫高窟初具规模。隋唐时期,随着国力的强盛,莫高窟进入了繁盛期,壁画、彩塑艺术达到巅峰。五代、西夏、元等时期,莫高窟继续得到扩建与维护,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规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九层楼”为莫高窟标志性建筑,因窟檐为九层而得名,又因窟内塑造着莫高窟最大的坐佛北大像(编号:96窟,初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又俗称为“大佛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莫高窟的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立体艺术。洞窟内的绘画和彩塑形象都与佛教有关,是佛教徒修行、观像和礼拜的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莫高窟被誉为隐身在沙漠里的美术馆,壁画之美是空前绝有的,每个洞窟除了佛像外,窟内崖壁上都是壁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线条流畅、色泽饱满、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每一副壁画似乎都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莫高窟是壮美而神秘的,参观全程不许拍照,每个团队除了藏经洞和大佛殿可以参观外,其他石窟每天都是轮休的,导游说人多连呼吸都会对壁画产生损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莫高窟是我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传承和艺术之美。一眼万年莫高窟,老苏来也,此生无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鸣沙山在汉代的时候被称为神沙山、沙角山,魏晋时始称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其鸣声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自鸣于天,另一种为和声于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月牙泉在汉代时称为沙井,唐代时称药泉,清代始称月牙泉,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说莫高窟是贵族中的贵族高不可攀,那么鸣沙山月牙泉就是大众中的极品。人人皆可来,来了皆尽兴。沙海中行走走不动,沙山上攀爬举步维艰,sujianv顺着3号扶梯还是爬到了鸣沙山的山顶。有幸参加了8号晚上的鸣沙山万人星空演唱会,刘若英的《后来》成了经典,尽管不会唱,但内心是躁动的,仿佛年轻了好多岁。</span></p> 嘉峪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返程了,为了安全起见,纠结中舍弃了青甘环线原路返回。嘉峪关休整一下。关城、第一墩、悬臂长城安排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五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有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到长城非好汉,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长城均已徒步爬过,老苏也是妥妥的女汉子!</span></p> 武威、平凉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过的路都成了风景,向往变成了脚下的路,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条河西走廊,半部华夏历史。不到此处难以知晓中国历史之多元,人文、民族、信仰在此激烈碰撞、完美融合。戈壁、雪山、草原、荒漠在此汇聚,中西方文明在此交织,无数民族史诗在此演绎,行走中时不时会被历史的某个瞬间深深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越整个河西走廊,来回4000公里整整12天,是我今生的幸事。在茫茫的戈壁中穿行,辽阔而壮美;在河西四郡中游走,历史而现代;在自然景观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历史。河西之美难以言表,河西之旅不止于风景,更胜于风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