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p><p class="ql-block">         三月三十一日,星期日。</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要去旅游的地方就是重庆的大足石刻,这也是我们在重庆旅游的最后一站,我们将在这里入川。昨天在解放碑参观完后,我们便赶到了大足区住宿。从解放碑到大足城区大约一百二十公里,开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离我们入住的酒店只有十公里,开车只需十分钟。今天应该说我们是到达的头一拨客人,因为我们登上了今天首发的到景区的班车,车上的游客还不是很多。</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亦称宝顶山石刻,是宝顶山景区的核心部分,宝顶山景区以石刻为主体,包括圣寿寺、广大寺等千年古刹,以及大足石刻博物馆、老街、仿宋街等文博展馆和购物街区。</p><p class="ql-block">        宝顶山石刻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艺术精湛,十分壮观。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陈,以六道轮回、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护法神龛等最为著名。在这里旅游,要特别关注一下“华严三圣像”,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普贤,右为文殊。三像高达七米,文殊手中托的宝塔,重近千斤,巧妙运用袈裟支撑手臂,历八百余年不坠。真是一大奇迹,古人的智慧真是博大无边。</p><p class="ql-block">        宝顶山石刻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年),为一代高僧赵智凤主持营建,以大小佛湾为中心,四周分布近二十处结界像。规模庞大,内涵丰富,布局严谨,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世俗化色彩,是中国石窟艺术的最后绝唱。一九六一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九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留下这样的文字:在大足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九世纪到十三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更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能列入世界遗产,除了石刻的艺术精湛,内容丰富和规模宏伟以外,更重要的是石刻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核心价值观念。对喜欢石刻艺术和佛教历史的来这里看看会不虚此行,更有裨益。</p><p class="ql-block">        如果来这里旅游,想更详细的了解石刻文化历史,这里有一座大型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看完大足石刻后还是应该进去浏览一下的。博物馆本身建的就比较重壮观,建筑设计借鉴了大足石刻建筑图像的元素,集中体现了唐风宋韵的独特建筑风格。建筑面积一万八千平方米,展厅面积五千平方米。是展陈世界石窟艺术发展主线和大足石刻基本特质的石窟寺专业博物馆。如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埃洛拉石窟、埃勒凡塔石窟,我国新疆克孜尔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等皆在其陈。</p><p class="ql-block">         再一个值得去的地方就是圣寿寺,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宋末、明末两遭兵燹,明初、清初两度重修,为巴蜀著名佛教圣地。现存建筑群为清代修建,依山取势,建筑布设精巧,错落有致,是古代依山建寺的杰出代表。寺内文物荟萃,保存众多南宋至清代石刻、木雕、泥塑、匾额、水墨画等遗迹。一九六一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这个地方为什么称为大足呢,在博物馆里会找到原始答案。据史料记载,大足建县于唐乾元年(758年)。其得名有四因:一曰以界内大足川为名;二曰取丰足之义;三曰宝顶山有巨人迹;四曰沿用唐武周“大足”年号。今多采用大足川之说,喻丰足之义。</p><p class="ql-block">        如果在大足石刻旅游,只是为了看看宝顶山石刻,不做更深层次的了解,两个多小时就足够了。如果看得仔细,再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没有半天时间是不行的。这里是国家5A级景区,规模还是挺大的。我们在这个景区驻足的时间比较长,旅游结束已接近下午后一点。</p><p class="ql-block">        大足是我们在重庆旅游的最后一站。在重庆旅游圆满结束,凡十四天,下一步我们将在这里入川。因为现在是旅游的淡季,这里的很多餐馆还都没有开张,我们只能吃点自带的小零食,开始了新的旅程。</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