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7日,盘龙区进修学校举行了第三次新教师入职培训,于老师首先从新教师的科研发展之路为角度切入,阐述了教育科研的含义及重要性,为我们指明了成长的方向。随后,于老师从教育科研的概念与性质、研究的必要内容及方向、教育科研的组织与管理三个方面展开,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 关于教育科研的性质,于老师提到,研究对象具有广泛性,受教育者、教育者、管理者、决策者,他们的活动都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这启示我们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应坚持全面看待问题。其次,在阐述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内容时,于老师则以课堂教学为例,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说明了研究内容的创造性体现在结论的新颖性,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则体现在在选题、步骤、手段等方面。在阐述教育科研与教研、工作、经验总结的关系时,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西方著名的实验——土壤中的虫,在当时的西方,大家普遍认为土里的虫是自然生长而来,不受其他条件影响,但一位科学家偏偏认为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才会生虫。于是,他进行了控制变量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外界的环境影响直接决定了虫子的孵化。于老师以一个简单的实验向我们强调了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这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的教研及教学工作,也能为我们积攒了大量宝贵经验。</p> <p class="ql-block"> 在谈到研究的必要、内容及方向时,于老师结合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讲述。从时代变化上来看,从最开始的以报纸为主导的纸质传媒,发展到如今的网络传媒。于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20年前到如今的巨大变化。网络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所带来的影响十分深刻,因此,我们应顺应时代变化的潮流,抓住时代机遇,让网络充分为我而用。在课程改革方面,于老师强调,我们需要带着发展性的目光,学会合作学习,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研讨,最终将之整合,内化为自己教学研究的内容。在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于老师以游泳技术者的角度切入,向我们展示了信息工作者与技能掌握者的区别,也强调了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能力,加强技能学习。</p> <p class="ql-block"> 最后,于老师简单地向我们阐述了教育教研的基本程序,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归纳总结阶段。于老师为在座的新教师们提出了衷心的建议,要想做好一个课题,研究是必要的,但真正发自内心的研究,才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同时他也向我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新老师都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在科研道路上也能够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培训已接近尾声。最后,于老师以慷慨激昂的语气向我们表明了他对于教育科研的态度,“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同时,于老师也鼓励我们用科学家的思维让自己成长,并运用于教育教研中。他坚信,只要坚持,只要向着正确的方向,就一定会有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