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防空军”这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有些陌生,“防空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在我军的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算长:1955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把地面防空部队作为一个军种来建设,成立中国防空军。杨成武担任防空军司令员、肖华担任防空军政委。1957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防空军与空军合并,建立空防合一的新体制。从现代防空的角度来分析中国防空部队的发展,却有着重要意义。</p> 它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在抗美援朝的硝烟中发展,在国土防空、抗美援越的历程中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国防事业中一支重要力量;它有着光辉的历史——抗美援朝鏖战美国空军;国土防空,多次击落入侵的U2高空侦察机;援越抗美,同美国空军再次较量,又一次书写了胜利的答卷。新的时代来临,中国的防空部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空军部队,强调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明确了中国未来的防空事业发展的方向。不过,对于这样一个既有光辉历史,又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题材,在纪录片的创作领域,却是一片空白,《中国防空军》也就成为目前唯一一部反映防空部队发展、思考防空事业未来的纪录片。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电视纪录片《中国防空军》</b></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a h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Q0NjM1NzA2NA==.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防空军第一集</a></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a h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Q0NjI5NDUwNA==.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防空军第二集</a></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a h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Q0NjMwMDk4MA==.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防空军第三集</a></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对主题的思考</b></h1> 2007年以来,在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王克曼的策划下,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电视台、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先后联合制作了《英雄导弹营》、《鏖战远东空军》、《威震南天》等几部大型军事题材纪录片,反映了我防空部队抗美援朝、国土防空作战、援越抗美的光辉战绩,也反映了我防空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在完成这几部影片之后,我们对中国防空事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多的思考,认为有必要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更宽广的视野来纪录中国防空部队的发展。于是,一部回顾世界防空历史、展望中国防空未来的作品《中国防空军》呼之欲出。<br> 主题是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灵魂,是在创作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且是在创作全过程中始终考虑的问题,这是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特性和功能所决定的。《中国防空军》的主题是什么,是我们在创作的最初阶段就开始思考的问题。<br> 要确立《中国防空军》的主题,就要把这部影片放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进行思考。所谓纵向,是指中国防空部队发展的历史,中国的防空部队在什么背景下诞生,在防空实战中作用如何?面对未来现代战争的考量,中国的防空部队应该如何发展?所谓横向,是指世界空袭与防空不断发展、相互较量的历史。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空袭手段、空袭战术是什么,防空如何应对等等。在进行两个维度的思考之后,我们觉得,《中国防空军》的主题不能够停留在对发展历史、人物故事的关注上,而是要站在世界防空发展的前沿、站在中国防空未来发展的趋势上,思考中国防空事业如何面对未来战争的较量,这样才能提升影片的意义和价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视察空军高炮学院</b></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对历史的梳理</b></h1> 要真实反映中国防空部队的发展历史,就需要对历史进行认真、仔细的梳理。在视协主席王克曼的带领下,摄制组来到了桂林,这里坐落着新中国的第一所防空军事院校——原空军高炮学院。<br> 王克曼主席曾经担任过空军高炮学院院长,在他任职期间,军委主席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军委张震副主席、迟浩田副主席分别来学院视察,并为学院题词。时隔多年之后,故地重游,摄制组得到了热情接待。<br> 在高炮学院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对中国防空部队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影片补充了更多的历史细节:<br>1952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署命令,任命孙超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高射炮兵学校校长,李赤然为政委。10月1日,高射炮兵学校在上海正式成立,这就是空军高炮学院的前身。<br> 为办好新中国的第一所防空军事院校,1952年,校长孙超群、政委李赤然专门走访上海市人民政府,受到陈毅市长的亲切接见。身经百战、并亲身经历过“二•六大轰炸”的陈毅市长深知防空的重要性。陈毅表示上海全力支持高射炮兵学校的建设,同时要求克服一切困难,尽快把学校建设起来,把急需的人才送到抗美援朝前线和各个大城市,保卫祖国的领空。<br> 高射炮兵学校在建设初期,还得到了刘伯承元帅的关怀和支持。1953年,在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肖克的带领下,高射炮兵学校领导前往南京军事学院参观,聆听刘伯承院长关于办好军事院校的精辟见解。<br> 地空导弹部成立之后,为了适应新的武器,亟需培养地空导弹方面的人才,1958年,空军导弹学院在西安成立。开国将军王定烈担任院长。从那时开始,高炮和导弹成为中国防空部队主要装备,并分别在国土防空作战和援越抗美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视察空军高炮学院</b></h5> 桂林之行让我们获益匪浅,不仅充分了解高炮部队的发展历史,对于整个防空部队的发展历程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同时,也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div> 对于历史的梳理,除了对既有的图文资料进行检索,口述历史是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因为有了《英雄导弹营》、《鏖战远东空军》、《威震南天》等几部影片作为基础,我们可以利用大量历史事件当事人的讲述,这些人物的讲述不仅为影片补充了生动的故事,更为影片增添了令人感动的细节。金波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高炮人,先后担任533团1连连长、533团司令部作战股长、空军高射炮兵第十师副师长,经历了抗美援朝、国土防空、援越抗美的防空作战,是目前仅有的中国防空部队发展的见证人。当摄制组准备采访金波的时候,老人家生病住院了,最后只能在医院的病床上接受我们的采访。<br> 在医院的病床上,将近90岁金波老人思维清晰、侃侃而谈,对于他所经历的中国防空部队的发展历程仍然记忆犹新,对于我们用《中国防空军》这部纪录片来记录历史、思考未来,他也非常赞成,认为这对于中国防空事业未来的发展无疑是具有重要价值的。<br> 就在《中国防空军》拍摄期间,2015年4月,空军防空混成10旅即将迎来成立30周年,防空混成10旅是在原高炮十师、地空导弹六团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经历了抗美援朝、国土防空、援越抗美的战斗;这也是一支具有卓越战斗功勋的队伍。防空混成十旅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发展成就的缩影,纪录片《中国防空军》记录下防空混成十旅30周年精彩时刻,也就为中国防空部队的发展留下了最珍贵的一页。</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视察空军高炮学院</b></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对现实的关注</b></h1>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防空军》并非一部仅仅回顾历史的纪录片,回顾历史的目的在于密切关注现实。<br> 中国的防空部队从诞生之日起,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国土防空、援越抗美等血与火的洗礼,击落击伤敌机近3000架,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防空部队是捍卫祖国领空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br> 60多年来,中国的防空部队从利用缴获的武器、进口的武器,发展到自主制造防空武器,从单一的高射炮部队,发展到地空导弹、高射炮、雷达等多兵种合成的防空部队。多兵种构成的防空部队,已经成为捍卫祖国领空坚实的屏障。<br> 援越抗美是中国防空部队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大规模对空作战,其间,中国高射炮部队和美军共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中国防空部队援越抗美对空作战,也是迄今为止世界防空史上的绝唱。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所有的防空部队都没有取得过如此辉煌的对空作战的成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埃及防空军司令访问空军高炮学院</b></h5> 但是,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军事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防空作战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br> 1981年6月7日下午,多架F-15战斗机、F-16战斗机分别从以色列西部的各个机场起飞,直奔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目的是对伊拉克正在建设中的核反应堆进行空袭。<br> 17点30分,以色列的战机抵达目标上空,迅速开始轰炸。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伊拉克处心积虑经营20多年,耗费数亿美元的核反应堆就变成了一堆废墟。<br> 1986年4月15日凌晨,一个由战斗轰炸机、电子干扰机、空中加油机组成的机群,从美国各个空军、海军基地出发,计划对利比亚的5个主要军事目标进行打击。<br> 凌晨两点,空袭开始了,虽然利比亚拥有防空导弹、高射炮等强大的防空力量,但美军的空袭却出乎意料的顺利。整个空袭只用了10分钟的时间,就摧毁了利比亚主要军事目标,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br> 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先后爆发了两伊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军入侵巴拿马等十余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在这些局部战争中,空袭战果累累,而防空几乎一无所获。在空袭与反空袭的较量中,反空袭处于绝对的弱势,现代防空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br> 作为一部回顾历史、关注现实的军事题材纪录片,我们试图在影片中解答这些难题。为此,我们找到了国内一流的军事专家和军事评论员,国防大学教授房兵和新华社《世界军事》杂志总编辑陈虎,希望他们能够在影片中指点迷津。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国防大学军事教授、军事专家房兵接受采访</b></h5> 房兵和陈虎两位专家都居住在北京,为了节约时间、加快节目的制作进度,广东电视台北京节目中心《全球零距离》栏目大力支持,迅速为我们摄制组完成了采访并把采访视频传回了广州。<br> 在采访中,两位军事专家分析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几次局部战争中,防空的一方完全处于弱势的原因,分析了世界军史上空袭与防空不断较量的发展历史。他们认为,未来防空格局,只有建立在体系化防空系统上,才能应对未来战争的考验。<br> 2015年“八一”前夕,《中国防空军》在广东新闻频道首播,再一次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同时也引起高炮部队、导弹部队以及关心中国防空部队发展、关心国防事业众多专家的极大关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华社《世界军事》杂志总编缉陈虎接受采访</b></h5> 《中国防空军》的成功创作,是许多因素融合在一起的结晶:作为总策划、出品人的王克曼主席,既有高炮部队、又有导弹部队的军旅生涯,同时又非常熟悉防空部队发展的历史;作为创作团队,先后完成了《英雄导弹营》等多部军事题材纪录片的制作,对军事题材纪录片的认识已经从感性的高度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单纯人物故事的关注,上升到对防空事业未来发展的思考,《中国防空军》填补了军事题材纪录片创作的空白,在军事题材纪录片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也留下了我们成长的印记。<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根据卓庆林回忆文章整理 </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65571编辑部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