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十月的鹰城,街道上的梧桐叶被秋风染上了红晕。在这样美丽的秋天,跟着同样美的权老师,我们一行人来到平顶山新华区胜利街小学总校进行跟岗学习,开始一段别样的学习旅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踏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极具特色的文化石,无声的诉说着学校的文化底蕴。其次,一校三训,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接着胜利街小学程兰超副校长又对学校的历史、荣誉、办学特色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学员们从浓重的的校园文化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也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拾级而上,步步高升。童谣佳节,歌声飘扬,为校园增添了无限欢乐。而那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于黑板上绽放独特的魅力。它是知识的使者,一笔一划传递智慧。或刚劲,或婉约,风格各异。教师用粉笔字引领学生探索知识海洋。在数字化时代,它依旧散发质朴之美,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承载着教育的热爱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不忘初心遇桃李,听课评课共成长。</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学之道,即教学理念,指引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决定了教育教学成就的高度。课例观摩是最具实效的学习方式,胜利街小学的马子涵、刘燕娜、张静、郭俊燕四位老师,为跟岗教师们呈现出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语文阅读示范课。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马子涵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依托学校“丑小鸭”艺术节活动设置情境,马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抓住文章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教授学生学习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氛围浓厚,教学过程行云流水,环环相扣,整堂课上下来,给人流畅之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刘燕娜老师同样也呈现了六年级上册《灯光》一课,刘老师的课件制作精良,导入生动形象,以“灯光”为线索引导学生分阶段思考讨论,感受革命先辈的美好品质。她点拨得当,激情洋溢,妙语连珠,精准地把握了本篇是一篇阅读课文的定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张静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借助图片连接学生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再通过交际范例的展示充分引导他们对自己身边的小事进行体会交流。张老师在课堂中搭建支架,定位目标,说清楚事情,说清楚看法 。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小组交流活动,强化了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郭俊燕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语文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整节课中郭老师充分关注学情特点,通过问题“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顾全文,帮助学生理清童话故事脉络,同时巧用思维导图搭建支架来研读幻象,读懂五次愿望,逐层递进走近童话。同时,郭老师还通过情景模拟,多种形式朗读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主动品读文本,感悟人物形象,升华情感体验,体悟童话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p> <p class="ql-block"> 观摩课之后,平顶山新华区胜利街小学的老师与本次省培学员齐聚一堂,一同对今天的授课的马子涵、刘燕娜、张静、郭俊燕四位语文老师的课堂展开交流讨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首先各位授课老师先阐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同校六年级教研组的老师对课堂进行了点评。</p> <p class="ql-block"> 随后学员老师们对于自己今日所学所感,踊跃发言。在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中,学员们真切感受到了胜利街小学各位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精湛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还感受到了老师们充分尊重孩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四位教师展现了以新课标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大单元教学为核心、依托真实的情景化的“新”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通过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文本的抽丝剥茧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力,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力得到了真实的提升,让听课老师感受到了学生的素质“高”。通过层层深入的有声有色的朗读,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深入,触摸到了那一个个鲜活的任务形象,拥有了语文学习的幸福感。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了教育创新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通过老师们今日的学习,让我们明确了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本,正本清源的必要性,明确了今后的前进目标,让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把准”了语文课堂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编辑:邵哲 刘燕秋 苏悦 邢红娜 桑晓博 苏悦 陈晨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审核:曹丽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