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两得的一次平常之旅(1)——同学相聚

静静的蓝月亮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了,就会做一些上班时没有时间做的事,退休了,就会特别想念那些从前在一起笑一起闹一起哭一起学习一起憧憬未来的青少年时期的小伙伴和老同学,特别是得知他们之中有人身体抱恙的时候,不管路途再遥远,那种想要去看望的心情就会随着时间的过去特别的强烈,直到真正行动起来为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10月12日这天,风和日丽,我和LG以及他那从钟山县赶来汇集的同学,从平乐出发,驾车前往250多公里以外宜州市,看望他昔日的同学。LG当年寒窗苦读历尽艰辛通过高考改写了命运,他们曾经是时代红利的获得者,但却又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时代变迁的最初冲击者,他们可谓是沉沉浮浮,起起落落,有成功也有挫败,有喜悦也有泪水,此次前行主要目的是要去看望身体有恙的同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将近中午一点钟,我们到达宜州,入住后我们根据当地的人指点简单地解决了中餐后,驱车前往曾经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军工产品生产基地的宜山玻璃钢厂宿舍区,看望LG的同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人相见,百感交集,已经没有了从前的风华正茂,但见的是每个人写在脸上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一阵寒暄道出了彼此的想念,见证了四十多年的同窗友情,相聚是短暂的,友谊是一世的,心中默默的祝福和祈祷,唯愿和保佑老同学平安和健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玻璃钢厂,我们一行还与我的同学相聚玻钢,学校一别四十年,他也是当年毕业后分配到这里工作的,和LG同学一样,也经历了企业改制,自主择业的艰难谋生之路,值得欣慰的是,每一个人都走过来了,尽管都不容易,但都顽强的生活着,而且儿女们都已成才,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六0后的我们都知道,当年国家出于备战备荒需要,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2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称之为“三线厂”。而宜山玻璃钢厂就是“三线厂”之一,当年的1100多个三线厂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工农业生产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曾经的三线厂作为时代的产物不再适应现代化生产而完成转型或改制,但他们至今还留存下来的一些厂房和有时代特色的房子却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宜山玻璃钢厂就有这么几栋代表那个时代的红砖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老同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原来厂区里最好建筑物的生活区域,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封闭但又热闹的小社会。两千多人的大厂,有完整的保障体系和教育体系,从冰棍厂、百货商店、电影院、医院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它的热闹繁荣绝不亚于一个小镇,但此刻已经变得异常地寂静,路面有些坑洼,虽然在一些不大的小卖店门前也有纳凉的老人,但也绝对体会得到这个被时代变迁改变了命运的地方曾经有过的热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来到了唯一没有改变的几栋红砖小楼前拍照打卡,他们曾经创造过宜州(过去叫宜山)的辉煌,如今却只留在我们这一代人才能有,才能体会得出的记忆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打卡完老厂区已经是下午五点钟,我们驱车来到了见证宜州历史的建筑物——城东四牌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牌楼的碑文中得知,四牌楼始建于明代,清乾隆25年重修,时称“会魁楼”,又称“四牌楼”,四牌楼地处十字路口,形成东西南北四个门洞,内外相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牌楼高三层,曾是当年骚客文人、秀才举子,指点江山和吟咏唱和的地方,可惜“文革”中二三楼被拆毁,只存有一楼拱洞石门,楼上建筑及额匾碑刻已不复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来宜州之前,我在小红书上搜索过当地景点,知道有个西竺园,我国大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来到宜州时浏览该寺后在其游记中曾有过记述道,感觉挺有历史的韵味,所以,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导航到了西竺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竺园不用门票。可能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来不及细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感觉这地方地理环境真挺好,但很多的建筑物只是建好一个轮廓,有待完善中,估计要建设好还需时间和资金,期待有机会再次来宜州,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西竺园出来,我们直接驱车来到了同学已经订好的老手艺土菜馆,LG的同学和我的同学都已经在餐馆等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LG和同学将近十年不见,而我和我的同学则是毕业四十年后的第一次相见,那自然是感慨万千。感慨过往的人生,感慨逝去的岁月,相信在无限的感慨中,大家更加明白人们常说的“起起落落是人生,跌跌撞撞是生活”的真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意外地发现河池学院就在我们就餐的餐馆不远的地方,我在学校大门前打卡以示到此一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感悟:一帆风顺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愿,在每个人的人生中,起起落落,遭遇挫折或失败,往往才是一种常态,我们正是在各种挑战和困难的时候,历练出我们的坚强和成熟,也许这就是平凡之人的最大成功。</b></p> <p class="ql-block">(待叙未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