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根深枝必壮,叶茂果定繁。(黄羊镇欢迎横幅标语副标题)<br> ——题记</h3> <h3> 国庆佳节,秋高气爽,果实累累。<br> 2024年10月2日—5日,林川许氏宗亲寻访组对大通县向华乡、甘肃省天祝县哈溪镇两门许氏宗亲进行了走访。走访组由世增、世海叔叔,许升、许发和锦文贤侄五人组成。<br> 此次走访活动,是在去年国庆期间五人组去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北柴村“寻根访亲之旅”和今年九月下旬北柴村家人代表许福贵夫妇到青海互助林川许家庄“访亲之行”的基础上,林川许氏家族各分支家人之间进行交流、增进感情的又一次重要活动。<br> 家族宗亲之间的走访活动,一是进一步了解各地宗亲发展历史,探讨、增补、修改和完善许氏宗谱传承中的一些遗漏和不足。二是加强宗亲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和感情,巩固许氏宗亲之间血浓于水、许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三是相互学习,传承家风,树立自信,共同发展,开创林川许氏家族更加辉煌的未来。我想这也是这次寻访之行的意义所在。<br>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各地宗亲的大力支持,乘国庆小长假之际,五人寻访组经过简单的准备,于国庆节第二天便开始了此次的寻访之行。</h3> <h3> 大通向华行<br> 10月2日上午8:30由世增、世海叔、许发及锦文四人组成的林川许氏访亲组,从互助县城威远镇启程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自驾行程,来到了与互助县南门峡镇相邻的大通县向华乡谷山滩上滩村。许方家中,受到了其一家老小的热情欢迎。得知我们的到来,同村的许金、许满、许奎、许友四位宗亲也来到许方家中看望接待我们。<br> 虽然正值当地秋收农忙季节,但家人们都放下农活,前来参加本次访亲活动,一见面,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悠然而生。尤其是世增爷爷讲述了他在七十年代骑着毛驴来到谷山滩买粮食的经历之后,大家更是畅所欲言,相互诉说着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收入、子嗣繁衍、村容村貌以及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变化,整个过程其乐融融。<br> 世海叔简要介绍和说明了去年到山西北柴村寻根问祖活动和本次访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两地宗亲家人相互交流了宗亲家族间的时代变迁情况。<br> 交谈中了解到谷山滩许氏宗亲自清朝末年(公元1910年左右)由林川许氏第七代世祖培仁、存仁二公为谋生计,携带家眷从互助林川许家庄来到大通向华谷山滩上滩村安家落户、开垦田地、休养生息,至今已有110多年之久。目前,已有五代11户宗亲家人,祖辈生活以务农为主、放牧养殖为辅,通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生活条件也取得了很大改观。<br> 经过近3个小时的座谈交流后,大家在许方家屋前合影留念,赠送了寻根访亲资料,并相互添加微信留下联系方式后,访亲组成员带着感激和欣喜向谷山滩宗亲家人们告辞返程。返程途中,来到大通老爷山景区小歇留影!<br> 至此,本次访亲活动圆满结束,活动不仅取得了彼此联系、增进了两地宗亲家人间的情感和友谊,而且为两地宗亲家族间的交往搭建了纽带和桥梁。愿我许氏家族铭记祖训、勤俭持家、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福水长流、越来越好!(因本人有事未能参加向华乡的访亲,本段文稿由锦文撰写提供。)</h3> <h3>同大通向华乡的家人们合影</h3> <h3>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聊着家族宗亲的往事,心里充满了感慨。</h3> <h3>丰盛的午餐表达了宗亲们对我们的关爱和尊敬。</h3> <h3>老爷山前留个影,身体健壮心气顺。</h3> <h3>老爷山下照张相,保佑平安永安康。</h3> <h3>永安关前站一站,安康快乐疾不染。</h3> <h3>关帝老爷放眼观,百姓安康又平安。</h3> <h3> 向哈溪出发<br> 10月3日早晨,迎着初升的太阳,我们一行五人乘车向哈溪出发。访亲之行,也有观景之行,时值金秋,景色宜人,我们用手机记录着沿途的风景,只是限于技艺,使本来靓丽的景色失去了几分色彩。</h3> <h3>过了这个门,我们就进入了北龙山国家地质森林公园。</h3> <h3>时值初一,黄哑豁上放绿马——祈求平安。</h3> <h3>游客必经的打卡地——十二盘,不知何时有高人把属相与景点结合在一起,在每一个转弯处放了一个属相石雕,所以也叫十二生肖盘。有虔诚的游客和路人在自己的属相石雕上搭红或敬佩哈达,以求安康。</h3> <h3>丹霞地貌是朱岔峡风景的主要特色,听世增叔叔说,靠近山根的村子里,男人们不敢打骂媳妇,是因为女人们一气之下拿着盘缠钻进某个山洞,让你几天也找不到人影。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不论是村后是否有山,打骂媳妇总是违法的。</h3> <h3>站在天互公路高处的观景台上,我想象中的哈溪就在最远处石山的后面。</h3> <h3>沿途不知道穿了几个隧道。</h3> <h3>喷气飞机留下的雾气像是敬献给蓝天的哈达。</h3> <h3>出了这道石门,就是天祝县城华藏寺的地界了,这里也是祁连山脉的止点。</h3> <h3>走出石门不远,海文开着未号117的奥迪爱车为我们引路,我瞬间产生了一种出国访问的感觉。</h3> <h3>到家了</h3> <h3> 幸福安康的姑姑<br> 到达天祝华藏寺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许氏八世宗亲世花姑姑家,进门握住姑姑的手,看着她一头白发,血脉亲情和激动之情悠然而生,强忍之下才没让泪水流出眼眶。<br> 同家人的介绍和聊天中得知,姑姑今年已83岁了,身体安康,精神抖擞,性情直爽,说话幽默。这既得益于姑姑开朗直爽的性格,也得益于姑舅及家人们的悉心照顾和孝敬。<br> 在姑姑家吃过丰盛的午餐,由海文等家人引领,我们又拜访了天有家。我们的到访使一家人热情有加,馍馍鲜果,白牦牛肉,红烧鸡块等美味佳肴使我们显得心有余而胃不足,盛情难却之下,硬是吃了几口。话语之间,我们无不为家人们的热情好客而感动。</h3> <h3>紧紧握住亲人的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h3> <h3>一杯崇香的美酒,盛满了血脉亲情。</h3> <h3>美味的包子 ,包的是敬意,包的是思念,包的是姑姑一家人的亲情。</h3> <h3>给姑姑的最好祝愿!</h3> <h3>屋子里充满了书香氛围,真可谓室雅人和美。</h3> <h3>在天有兄家的探访是短暂而愉快的,草膘羊肉散发出的香味非常诱人,只叹息自己胃的承受量有点小。</h3> <h3>美酒是羊肉的绝配,充满着亲情的醇香。</h3> <h3> 华藏寺之夜<br> 3日下午,在海文等家人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天祝博物馆,感受了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发展沿革和当地藏族繁衍生息和生产生活的历史,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讲述着一个个逝去的故事……<br> 下午五点多钟,我们来到了天祝老城区的天祝荣华宾馆,海文他们早已为我们订好了房间。稍作休息,我们被邀请到了二楼的大餐厅,一进大厅,便被热情的氛围所感动。正面墙上挂着欢迎横幅,两桌宴席上摆满了美酒佳肴和果品,我们同来自华藏寺和景泰的十几位家人合影留念。十世宗亲海文主持了欢迎仪式,在汇报了去北柴村“寻根访亲”和“访亲之行”及本此访亲活动的意义之后,锦文发放了寻根访亲记事册,宗亲家人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世海叔、孔姑舅、海文、锦文侄子等发表了发自内心的感言,现场氛围热情而温馨,感人之处使人潸然泪下。<br> 敬酒环节是不可少的礼仪,远方的家人们论辈排班地给我们敬酒,盛情难却,几个人都放开酒量接纳着宗族亲情,此刻我想吟诗一首,却只记起了一句——“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今儿晚上啊,咱这是瑞雪丰年祝捷的会!”(郭小川诗句)</h3> <h3>3日下午,海文、金文等家人带着我们参观了天祝县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印证了华锐藏族发展沿革的厚重历史。大厅里的屏幕和实景沙盘可以直观的了解天祝的地貌。</h3> <h3>出土于1972年6月的天祝青铜牦牛是甘肃省有两件动物形象的国宝之一,四足伫立,凝听天籁,呈现出恬然和浑厚的纯朴气质。堪称我国青铜雕塑史上卓绝千古的作品。</h3> <h3>马背上承载着藏族发展沿革的历史。</h3> <h3>有人说藏族的财富穿在身上,你还别不信。</h3> <h3>实景还原</h3> <h3>华藏寺之夜的团聚,是从家人的合影开始的。张贴的横幅充满了仪式感和真情。</h3> <h3>海文、金文、永文等家人们在天祝荣华宾馆二楼大厅为我们安排了欢迎宴。</h3> <h3>海文贤侄主持了欢迎仪式。</h3> <h3>汇报“寻根访亲”之行的过程及意义。</h3> <h3>世海叔说明了此次访亲的意义并进行了总结。</h3> <h3>在发放了寻根访亲记事册后,家人们相互交流。</h3> <h3>如此的佳酿怎能拒绝呢!</h3> <h3>我是第一次品尝中华藏酒的美味。</h3> <h3>喝了这杯酒,亲情更长久。</h3> <h3>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h3> <h3>姑舅的真心话说得很激动,让我们感动不已。</h3> <h3>共同举杯,为家人的亲情和团聚干杯!</h3> <h3>二楼聚餐,三楼住宿——体现的是家人们周到而暖心的安排。</h3> <h3>房间小聚,回味着一天的感动。</h3> <h3> 哈溪•烟墩掌<br> 一百多年前的民国初期(1910年前后),林川许氏六世传人廷璋先祖为谋生计,携家带娟 ,不辞辛劳,一路跋涉,来到了哈溪滩烟墩掌,开始了居家置业,耕田入农,兼顾畜牧的创业之路。多年之后,家业逐渐昌盛,田地日广,为长远计议,廷璋先祖拉盘其侄秉仁到长岭定居守业,共同开创了哈溪许氏先祖治家立业艰辛而辉煌的历程。<br> 10月4日一早,我们在酒店吃过早餐,就在海文、永文、金文及其他家人们的陪同引领下,经过两个多小时,驱车110多公里,途径连霍高速,穿过乌鞘岭长长的四洞隧道,赶往先祖最早到达天祝的立足之地——哈溪。<br> 到达哈溪镇地界,离开平整宽敞的柏油马路,小车便驶上了蜿蜒曲折的山间土路。由于今年雨水相对较多,崎岖陡峭的山路不时被雨水冲出一条条小沟,有些深一点的被人用土回填维护了一下,即便是这样,小车走起来还是有些费劲,车速很慢。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慢行盘爬,我们的眼前终于开阔起来,经过了几湾起伏的山岭,我们终于到达了先祖迁徙哈溪的立足之地——烟墩掌。<br> 由于偏僻,政府在这儿修了一处大型垃圾填埋场,占居了大约八九十亩的一个山湾,可能是运行时间不长,垃圾只填埋了小小的一角。绕过填埋场,地势显得高而平坦,道路两边种植的尽是大片的庄稼和药材(后来才知道多数是陇麦、青稞和适宜当地生长的当归、黄芪等药材),等待着收割。偶尔看见一两台正在收割的机器和运粮食的车。<br> 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几排养牛的大棚和庄廓,引导我们的车也停了下来,我知道这就是天贵弟弟的家了,因为他是这片土地的唯一坚守者!</h3> <h3>10月4日早晨,在酒店吃过早餐,我们就在海文、永文、金文等家人的引领下离开华藏寺,开上连霍高速,向哈溪出发。</h3> <h3>乌鞘岭的隧道长短不一,最长的将近七公里。</h3> <h3>一个个隧道,使原先的天险变成了通途。</h3> <h3>一个多小时后,从路标上看,到哈溪的地界了。</h3> <h3> 交通要道——乌鞘岭<br> 乌鞘岭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是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东西长约17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主峰海拔3562米。它是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也是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东亚季风的最西端。乌鞘岭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也是多条重要交通线路的必经之地。乌鞘岭隧道全长20.05公里,共有四个不同长度的隧道。穿行在乌鞘岭高速公路和长长的四个隧道中,我为祖国领先世界的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技术而自豪,同时想象着没有高速和隧道之前,来往于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之间的人们是何等的艰难!</h3> <h3>专写乌鞘岭,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直观的看到。</h3> <h3>不是我拍的照片,但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h3> <h3>网上查到的乌鞘岭照片。</h3> <h3> 黑沟的来历<br> 到哈溪的第一站是来到大黑沟,在天贵弟弟家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家人们围坐在炕上,喝着浓香的奶茶,吃着手抓羊肉和丰盛的菜肴,拉着家常,家人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在聊天中得知,这里靠近祁连山北麓,顺着山岭往里走,便是祁连山,听天荣兄说,在他小时候,每逢下几天阴雨,山沟里便渗出黑色的水,据说是因为山底下有煤矿的缘故,可能是储存量或品质的问题,一直未能开採。正因为这个原因,这里以前叫大黑沟,后来改名为长岭村(也是因为村后靠着长长的山岭)。大黑沟距烟墩掌大约近20公里,是哈溪先祖二次置业的地方,由于地广人少,顾不上经营,便将自己的侄子也从许家庄搬到了大黑沟,经营着这片沃土。<br><br> </h3> <h3>在长岭村天贵弟家的合影。</h3> <h3>村口路边的长岭村党群之家。</h3> <h3>满桌子的美味和醇香的美酒加上家人们的热情好客,使我们无比感动。</h3> <h3>色香味俱全,心情意交融。</h3> <h3>赠送的鞋垫显示了家人们指尖的技艺,包含了深情厚谊。</h3> <h3>口福真好。</h3> <h3>祭奠长眠于长岭的先祖们。</h3> <h3> 老家的守护者<br> 到达烟墩掌天贵家门口,我们下车后略略略环顾了一下四周:门前草地上几头牛吃饱了草悠然地卧在地上不断地反刍者,不远处几只健壮的鸡有些惊慌地看着我们,门口的大狗总是叫个不停,原先以为是牛棚的彩钢大棚有的被改成了储物工棚,里面堆满了大堆的粮食,放满了各种机械。我们被主人请进了家中,坐在炕上,热情的话语充满了庭院。<br> 在华藏寺和长岭,从家人们口中得知当初政府组织搬迁时只有天贵一家没有搬,再三动员和给予优惠后仍然留在了烟墩掌。起初我对天贵弟的坚守有些不解,但在离家不远的祖坟上以传统的礼仪祭奠过哈溪先祖,听着绑在后土石碑上太阳能播放器发出的诵经声,望着一湾湾起伏的沃土田地,我的心猛然间颤抖了一下——好像被从梦中敲醒了一般!我想这不是一般的固执,这是对哈溪几代先祖的敬重、怀念和守护,是对生养了几代许氏宗亲的烟墩掌这片土地的敬重、怀念和守护!是一种信念的坚守!一瞬间,对天贵弟弟的理解敬重之情悠然而生——了不起的坚守者!何为亲情难舍?何为故土难离?唯此者也!</h3> <h3>由于时值秋收季节,天贵一家人很忙,孝顺的女儿女婿也乘着假期前来帮忙。我们的探访,使一家人忙上加忙。热情的侄女给我们敬上香喷喷的奶茶。</h3> <h3>喝一杯盛情的美酒,品尝着悠悠岁月。</h3> <h3>敬上三杯美酒,情谊天长地久。</h3> <h3>在掌上的合影有着深厚的意义。</h3> <h3>在我的提议下,我们和天贵一家人拍了个合影。让我们共同祝愿天贵一家人和顺安康!</h3> <h3>我们终于来到了六世先祖安息的地方,帮在后土石碑上的播放器吟诵着经文,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历经百年,感人而沧桑的故事。</h3> <h3>献上祭品奠酒,焚些香表纸钱,行着跪拜之礼。把心中的思念和愿望化作缕缕青烟,永远飘扬在烟墩掌的上空。</h3> <h3>前往烟墩掌路上的留影。</h3> <h3>天贵家悠闲自在的小牛。</h3> <h3>发一段攀爬山路的视频,让我们记住这里的坚守人。</h3> <h3>宽阔的哈溪沟。</h3> <h3> 黄羊镇的团聚<br> “每个人都是一颗小草,多了也是一道风景。”——天武语。<br> 经过一天的奔波,访问了长岭村、烟墩掌两地的宗亲,经过了张义镇和黄羊河水库,观赏了沿途的山水风光,下午六点左右,在太阳快落山之前,我们一行近20人来到了此次访亲的最后一站——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br> 在正对着荣昌村广场的天武家门口,早已集中起来的家人们用隆重的礼仪迎接我们——悬挂欢迎的横幅、燃放激情的礼炮、摆放吉祥的接桌、敬献神洁的哈达、敬上纯香的美酒……一切都呈现了黄羊镇许氏宗亲们的礼仪风尚和热情好客,使所有的到访者再一次被深深感动!<br> 在欢迎横幅下,来自许家庄、烟墩掌、长岭、华藏寺、景泰等地的许氏宗亲们如愿地聚集在一起,留下了美好的瞬间。<br> 夜幕降临,黄羊镇的家人们聚集在一起,像过节一样欢迎着我们:丰盛而美味的宴席使我们大饱口福,杯杯斟满亲情的美酒使我们应接不暇,声声祝福传递着各地宗亲间的血脉亲情。席间,锦文贤侄主持了访亲仪式:我向各地宗亲们简略介绍了去年寻根访亲之旅和今年山西北柴村家人访亲之行的初心、过程和意义;天荣、天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感言;世海叔进行了简要的总结。<br> 从微信头像上看到天武时,我以为称兄才对,见面盘问之后,我才明白应该道弟,这种反差源于天武老弟那过早谢顶的头发。老弟算是健谈之人,在说到许氏一家亲,宗亲间要团结互助,互相帮助和关心时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他说 “每个人都是一颗小草,多了也是一道风景。”我深受感动和启发,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愿做一颗小草,让许氏家族这道风景更加靓丽!”<br> 宴席正酣,天武老弟开着玩笑说:“很不好意思,由于家道不便(居家不便之意),大家今晚只能坐沙发,往亮里喝酒喧板。”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体现了他热情好客、秉直豪爽的品行。聊天声猜拳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血脉亲情的交响曲,响彻在荣昌村的夜空……直至午夜两点多,我们才在各位家人们的邀请下到各家休息,睡在舒适而温暖的大炕上,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在美好的回味中我们很快就进入了梦享,一觉醒来,天已大亮。<br> 5日早晨,我们拜请供奉于天武家的哈溪一脉许氏宗谱,看着修谱人七世先祖友仁爷爷功底深厚的楷书字体,敬仰之情涌上心头。这是许氏家族繁衍生息的历史记载,也是许氏宗亲一家人的最好证明。拜读着一页页宗谱,聆听者天荣、天武、天贵等宗亲的讲述,一件件往事仿佛就在眼前,先祖们迁徙置家、艰苦创业、勤俭治家及诚实厚道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为了便于交流和校对,锦文拍了部分内容,谨以惠存。</h3> <h3>在哈溪赶往黄羊镇的途中,要经过黄羊河水库。在这个有水种啥都成的地方,这个水库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h3> <h3>家人们在水库边上的留影。</h3> <h3>到达黄羊镇已是黄昏时分,家人们热情地欢迎着我们。</h3> <h3>欢迎横幅下留下珍贵的合影。</h3> <h3>来自许家庄、华藏寺、景泰、长岭、烟墩掌、黄羊镇的家人们欢聚一堂,在和谐热情的氛围中开始了交流。</h3> <h3>访亲聚会仪式仍然由锦文主持。</h3> <h3>向家人们汇报去年国庆山西老家北柴村寻根访亲之行和今年北柴家人到林川许家庄访亲的过程和意义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h3> <h3>世海叔的发言总是言简意赅,把家人们的心聚集在一起。</h3> <h3>天武老弟真诚而实在的感言,充满着人生的哲理,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凝聚力,让我们知道了小草和风景的辩证关系。</h3> <h3>白牦牛肉、手抓羊肉、黄焖鸡肉、酸菜粉条、凉拌鹿角菜……丰盛而富有家乡特色的菜肴,显示了家人们的热情大方和真情厚谊。</h3> <h3>家主的酒盛情难却,酒满情谊深。</h3> <h3>家人们轮番敬酒,使我有点难以招架。这时我脑子里闪过了一句诗——舒心的酒千杯不醉!</h3> <h3>知心的话,万言不赘!</h3> <h3>为了相聚干杯!</h3> <h3>亲情如斯!</h3> <h3>血脉相连。</h3> <h3>天荣兄的真心话。</h3> <h3>天武老弟的鼓励。</h3> <h3>天武的家就在村服务中心的北侧。</h3> <h3>村广场上的红石榴标志,是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象征。愿许氏家族的宗亲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靠在一起,齐心协力,共途昌盛!</h3> <h3>供奉于天武家的宗谱,记载着一百多年哈溪许氏的繁衍史。</h3> <h3>修谱人——七世先祖友仁爷爷的墨宝使我们感到敬仰和亲切。</h3> <h3>源远流长。</h3> <h3>血脉亲情。</h3> <h3> 未来的开创者<br> 在访亲过程中,我们时刻被热情好客、真诚直爽的家人们簇拥着,有天玉、天有、天荣、天贵、天武、天泉等兄弟们的精心策划和暖心陪伴;有姑姑嫂子弟妹侄媳及其他家人的细心照顾和巧手美食;有侄子侄女及其他晚辈们的诚心尊重和悉心照顾……所有的一切,都使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此表示衷心感谢!<br>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说年轻人,如华藏寺的海文、永文、德成、金文、广福、广禄,长岭村的全文、立文,黄羊镇的德文、忠文、全成……(还有几位记不起名字了,赎不赘述。)他们大多都在生产、工作或创业的一线,虽值国庆假期,但都难得休闲。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肯干,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或致富的带头人,得到了行业同仁和家人们的赞誉。回到家里,他们又是孝敬父母,携妻教子,治家有方的掌门人,我们值得为他们的作为而骄傲和自豪。为了这次家人们的团聚,他们放下了手里的农活、调整了值班的时间、放弃了旅行的计划,同长辈们一起策划、组织、实施了此次访亲活动。真可谓跑前跑后,不亦乐乎!<br> 在访亲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存在于哈溪先祖和宗亲们骨子里的一种精神和信念——真诚、实在、敢为、创新。<br> 如果说先祖们是哈溪一脉许氏家族的开拓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后来的宗亲们便是许氏家族的创业者,年轻人更是创业者中的先锋队。有了大家的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有了愿做一颗小草的实干精神,许氏家族这道风景必将化作美丽的彩虹,横跨于天祝这片神奇而肥沃的大地上空!</h3> <h3>5日早晨,我们在天武老弟家吃过早饭,便依依辞别了家人们,在热情的欢送声中离开了黄羊镇,踏上了返程。锦文的爱车好像在故意挽留我们似的,仪表显示右后轮的气压严重不足,好在前面就是快到天祝的服务区,经过短暂的补胎充气后我们继续前行。在天祝县城华藏寺稍作休息后,载着满满的收获,我们原路返回。</h3> <h3>回家的路上,我们才细观了石门的雄威。</h3> <h3>石门,大自然的杰作。</h3> <h3>石门的里面,有一座同名的水库。</h3> <h3>一路景色,迎接我们回家。</h3> <h3> 后记<br> 国庆访亲活动圆满成功已经20天了,才完成访亲记初稿,文笔肤浅之弊时时显现。但访亲之行时时处处受到的热情、真诚和感动,又促使我不得不硬着头皮拙笔弄墨,权当是对此行的记录吧!<br><br> 感谢此次访亲活动的组织者!<br> 感谢哈溪所有的宗亲们!<br> 感谢一路同行的家人们!<br><br> 我想用两句话结束此篇记录:<br> “根深枝必壮,叶茂果定繁。”<br> “每个人都是一颗小草,多了也是一道风景。”<br><br> 2024年10月17日 甲辰年九月十五<br> 写于威远镇七彩明珠家中 许升<br> 照片及视频提供:天武 锦文 海文 金文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