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记录 -----长穿毕(五)

若竹

冲顶之日,崩溃的一天。<div>  “长穿毕”也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据说是唐朝北往理县的驿道。在没有修建“官路”时期,这里与外界的沟通得益于一条古道,它是茶叶、衣物的血脉之道,因途径沟中海拔三千米以上长满高大柏树,便被后人称为“唐柏古道”。</div> <h3><div>今日行程:</div></h3><h3> D5、叉子沟营地——垭口(4600米)—毕棚沟(海拔3600米)——成都</h3><div> 行程:约13公里,爬升800米,下降1000米</div><div> 用时:约9小时</div><div> 今日行程因马帮无法翻越叉子沟尾垭口,队员们重装翻越。</div> 满天繁星 <div>  凌晨一点,我在半梦半醒之间就听到周围人声鼎沸,大家已经开始起床收拾,准备翻越碎石遍布的垭口。</div><div> 领队说今天需要夜爬上山,行程相对前两天,难度会有所增加,体力要求相对较大,做好心理准备。</div><div> 从营地到垭口大约6公里,大约4-6小时,没有后路。</div> <div>  露营的海拔最高点叉子沟尾营地,夜间最低气温会降低至5℃左右。反正夏天也不暖和。</div><div> 一阵忙碌,转身抬头一看,有其它队的小伙伴们已经走在不远处的山坡上了,头灯将他们形成一条弯曲的线条光。看来,睡不着的人有很多。<br></div> 翻越垭口将是此次徒步中最艰难的部分,短短1000米的路程,爬升却超过500米。果不其然,一旦踏上那条黄色的泥土路,便是连续的攀升。前半段是没有护栏的羊肠小道,后半段是陡峭的碎石上坡,真的是绝望坡。<div>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前行,身后是星点头灯聚起的长龙。坡度非常陡,泥土松软,走一步都会下滑半步,还好有登山杖,不然很容易滑倒在这漆黑的山坡。海拔较高,喘得厉害,才走一会儿感觉走了一个世纪。</div> 天黑走到天亮<div> 远方山头已从薄雾中露出,山体仍掩在云雾中,山峰冷峻,些许白雪点缀在峰顶。<br><div>  一路的大爬升对体力和心肺的考验都比较大,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节奏,及时补水补充体力。当然,一路上也少不了伙伴之间的相互鼓励和陪伴。虽然寒风凛冽,每一步都迈得很痛苦,但这一路都感到特别暖心。</div><div> 四姑娘山的日照金山来喽,离我那么近那么近。</div></div> 挑战流沙坡,欲哭无泪。<div> 回头望望我们来时的路,幸好是在深夜出发,四周的景色被黑暗掩盖,若是白天,这段爬升的路程无疑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div><div> 抬头看着最上面的坡顶,大家都在问,是不是翻过这个坡顶就到了,结果爬上去之后还有一个又一个坡,走得你崩溃又没有选择,还不敢慢下来…心率至少在一百四十以上。</div> 登顶<div>  尽管攀升的过程在黑夜中显得单调乏味,但到达垭口的那一刻,心中的激动与自豪难以言表。在经历了四个多小时的艰苦攀爬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垭口。</div><div> 在登顶垭口的喜悦心情作用下,之前的劳累似乎都烟消云散。我仿佛重获新生,精力再度充沛。</div> 碎石垭口,勇者之路<div>  回头望去,几座山峰突然现于眼前仿佛触手可及。突然被庞然大物静悄悄地接近,而产生的惊悚与震撼让我难以忘怀。</div><div> 当你被近乎触手可及的高山所环绕,会发自内心的感觉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登山者了。</div> 长穿毕海拔最高点为4700米左右的垭口,已处于寒带与永冻带的分界地段。由于垭口海拔较高且风力强劲,不宜长时间逗留。在大家匆匆合影留念之后,领队便急忙催促我们开始下撤,以防止体温过快下降。<div>  半山腰处全是各种石头,大的一步跨过能让人扯劈,小的搓进去找不到脚的,真的难走,心都提到嗓子眼,脚指都抓紧了,一点不敢松懈。</div> 松松垮垮的碎石下坡,需要格外谨慎。<div>  最后是一千多米的大下坡同样充满挑战,沿途遍布由冰川侵蚀形成的碎石,对于缺乏下撤经验的我们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在遍布碎石的路段上滑倒。</div> 作为长坪沟与毕棚沟之间的咽喉要道,垭口不仅是一条徒步穿越的必经之路,更是一个充满挑战与神秘的地方。这里海拔高达4800余米,是整段路程中最艰难的一段。<div>  明明吓得要死,动都不敢动还要硬撑着下来,就算你是“天生丽质”撒娇也没得人理你。</div> <p class="ql-block">  翻过叉子沟尾垭口正式脱离四姑娘山区域进到理县毕棚沟。开始感受另一种风情,下坡的15公里将全是碎石路,这也是长坪沟至毕棚沟穿越的关键路段,堪称此行最为艰辛的一步。它曾经见证过无数商队和行者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随着海拔的逐渐降低,视野中开始出现绿色,取代了之前的黑色岩石。继续前行,山坡上竟然露出了大片的花海,队员中有人识得这是高山杜鹃,那一簇簇洁白的花朵点缀在山间,美得令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  站在垭口上,看着面前的毕棚沟,脑子里又想起那句已经重复了千百次的话:川西实在是美得很透彻。四姑娘山实在是大自然恩赐。</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的震撼与激动,足以让所有的疲惫烟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  陡坡、碎石、刺骨的寒风。这就是长穿毕全程蕞难的路段。从海拔3千+爬升到4668m的垭口。这段真不是有腿就行的路线。</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这片山坡之上,四周环绕着茂密的花海和雄伟的山峰,俯瞰下去,湖泊和森林的美景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一阵风吹散了云雾,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山下沟壑中隐约露出的湖泊映入眼帘,那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毕棚沟的磐羊湖。虽然看起来近在咫尺,但正如俗话所说,“望山跑死马”,从我们发现湖泊到真正抵达,还需耗费近两个小时的行程。 <p class="ql-block">  沿途9座5000+米、积雪终年不化的雪峰,景观丰富程度极高,川西地区该有的风景,这里都有。风景秀美令人赞不绝口,但这背后也有高强度的徒步与体力消耗,这大概是“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的一种诠释。</p> 山涧中潺潺流水如同天然的向导,引领我们沿着下山的小径下山,看着不远走起来真是没完没了,加上坡度又比较陡,一路走的精疲力尽,两腿就是灌了水泥一样,又沉又软。<div>  下了坡就是很长很长的密林,穿过无数个小溪,各种钻各种跨,已经快要失去自主走路的意识了。</div> 丛林忽然间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毕棚沟景区的道路。那一刻,我知道我们已经顺利地完成了下降。<div>  此时的我已经连拿手杖的力气都没有了。</div> 过了三棵树就算是进了 毕棚沟 景区。<div>  毕棚沟被誉为川西的“小瑞士”,集冰川、温泉、高原、峡谷、于一体。景区里奇峰峭立,峡谷幽深,冰川纵横,瀑布飞挂。可我再无欣赏的力气。<br></div> 人们都说毕棚沟是四姑娘山的背影。四姑娘山美的出众,它的背影也是别有一种风情!<div>  站在开阔的峡谷与来时的高山对望,心中涌起无数感动,回想起今天的“壮举”,都要送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div> 磐羊湖<br>  磐羊湖因有磐羊在此出没,故名“磐羊湖”因为磐羊因对生活环境极为挑剔而出名。这足以证明毕棚沟自然环境极为优质。这里海拔3676米,是典型的高山湖泊。雪山与海子相伴,亦如千年之前一般。 领队说:长毕穿越活动强度,不亚于一条小的雪山攀登线,是雪山徒步向雪山攀登过渡的最佳线路,在徒步过程中熟悉雪山攀登的节奏、体能分配、作息规律等,这是长毕穿越的独特魅力!<div>  队员们和领队再次使用无人机记录下了这一刻。</div> <p class="ql-block">长穿毕,挑战成功!</p><p class="ql-block">  把向往的地方都要变成走过的路,哪有那么多来日方长。</p><p class="ql-block">  “四姑娘山,我们走喽。"</p><p class="ql-block">‍ ....完结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