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鸭子河南岸,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的蜀文化遗址,年代距今4800—2800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沉睡数干年 一醒惊天下</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德阳广汉市鸭子河畔,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先秦时期古城古国遗址。</p><p class="ql-block">近百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三星堆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时期已发展成为大型聚落。约当商代前期,已有城墙和大型建筑。约当商代中期,城址规模宏大,冶金、制玉、丝织技艺达到高峰,独特信仰体系建立,展现出王都气派。1986年、2019年,三星堆先后发现八个祭祀坑。两次发掘出土珍贵文物近2万件,包括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神坛、青铜人头像、青铜纵目面具、金面具、金杖等稀世之珍,被誉为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的发现实证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文明起源中心,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璀璨星辰,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创新创造的典型范例,在世界青铜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世界古代文明部分遗址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世纪逐梦</p><p class="ql-block">上世纪20至30年代,广汉月亮湾燕家院子发现玉石器,原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进行了首次发掘。50至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不断开展调查和试掘。1980年后,三星堆考古进入系统发掘和研究阶段,“三星堆文化”命名。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现“一醒惊天下”。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城墙、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遗存发现,三星堆古城格局逐渐明晰。2019年以来,六个祭祀坑的发现再次引起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百年逐梦,矢志追求。几代学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谱写了三星堆考古的世纪华章。</p> <p class="ql-block">初识三星堆</p><p class="ql-block">1927年,广汉月亮湾燕家院子发现玉石器。1934年,在燕家院子进行的首次发掘引起了学界关注。20世纪50、60年代的考古调查和试掘,对遗址年代有了初步认识。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科学系统发掘,对遗址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和年代序列有了新的认识,将巴蜀文化研究引向深入。</p> <p class="ql-block">一醒惊天下</p><p class="ql-block">“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1986年夏秋之际,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相继发现,出土文物上千件。神奇的纵目面具、威严的青铜立人像、高大的青铜神树等一大批珍贵文物,展现出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p> <p class="ql-block">玉璋 商代</p><p class="ql-block">1927年燕家院子出土</p><p class="ql-block">四川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石璧 商代 1927年燕家院子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面像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身形牌饰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巍然王都</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时期已发展成为中心聚落。约当商代早期,出现城墙、大型建筑。商代中期以后,城址面积达3.6平方公里。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黄金加工、制玉、丝织业,复杂的社会结构,成熟的祭祀体系,彰显其统治中心、宗教中心、经济中心的独特地位,可能是某代蜀王的都邑所在。</p> <p class="ql-block">蜀土丰饶</p><p class="ql-block">三星堆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这里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大量出土文物为了解古蜀国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提供了实物例证。三星堆先民在这片沃土上渔猎、畜养、耕作、酿酒、纺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活图景。</p> <p class="ql-block">文献中关于蜀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中关于蜀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蜀王世系表</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文化分期</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典型陶器</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二期文化典型陶器</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三期文化典型陶器</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四期文化典型陶器</p> <p class="ql-block">陶人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1100年</p><p class="ql-block">1999年月亮湾城墙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猪 商末至西周前期 公元前1100-前900年</p><p class="ql-block">2019年联合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陶器</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陶器器类主要有盛贮器、食器、酒器、炊器等。器型以小平底罐、尖底罐、鸟头把勺、子母口壶、高柄豆、三足炊器等最具地方特色。陶器表面饰有绳纹、方格纹、网格纹、菱形纹、圆圈纹、附加堆纹、米粒纹等纹饰。部分陶器盖钮、足、耳等装饰动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都城营建</p><p class="ql-block">规模宏大的城邑是国家兴起的重要标志。三星堆古城北面有鸭子河,城内有马牧河自西向东穿越。历经多次营建,城址面积达3.6平方公里。高大的城墙、宏伟的宫殿、庄严的祭祀场所等,气势恢宏、布局严整,呈现出一派王都气象。</p> <p class="ql-block">城邑布局 城墙筑造 大型建筑基址</p> <p class="ql-block">黄金加工</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黄金器物达数百件,种类多、形体大、制作精,为国内同时期仅见。金质片材加工技术是三星堆黄金制品的代表性工艺。金杖、金面具、金面罩、金虎形饰、金鸟形饰等典型器物,造型独特、技艺精湛,是我国黄金制品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金料来源</p><p class="ql-block">根据文献记载,四川境内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涪江等水系均产沙金。流经三星堆的鸭子河上游出产沙金和狗头金,可能是三星堆金器原料来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成型</p><p class="ql-block">金面具多以锤諜工艺中的抬、踩、勒等技法完成整体造型,再通过脱錾(zàn)或裁切的手法形成眉目等透雕轮廓,最后以轧亮方式使其更加光彩夺目。</p><p class="ql-block">金质片材加工</p><p class="ql-block">先将金块反复退火、锤镍,制成金质片材,再剪裁、锉磨、穿孔。</p> <p class="ql-block">金饰片镂刻</p><p class="ql-block">金鸟形饰的制作方法是将金片锤諜成薄片,再裁切成型,最后脱錾(zàn)或镂刻,形成镂空图案。</p> <p class="ql-block">金器制作流程</p> <p class="ql-block">淘金、冶金、铸金、开金料、錾(zàn)刻纹饰</p> <p class="ql-block">锤鍱(yè)成型、轧亮推光</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黄金面具</p><p class="ql-block">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金面具与金面罩,应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其他地区出土的金面具,则多是覆盖于逝者面部之用。</p> <p class="ql-block">金杖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金面罩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金面罩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器制作</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玉器以闪石玉为主。器类主要有璋、璧、琮、戈、刀、矛、凿、锛、斧、斤、环、珠、管等,少见动物、人物造型。从玉料选择、玉器形制、制作工艺等方面看,极具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玉器材料及产源地</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玉器多数不透明或半透明,色泽以白色和灰白色为主。材质以闪石玉为主,其他有蛇纹石玉、石英、大理岩、长石等。大部分原料可能来自成都平原西北龙门山一带。</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玉料概览表</p> <p class="ql-block">玉石原料</p> <p class="ql-block">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玉石器材质统计</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部分玉石器材质及成分表</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玉璋</p><p class="ql-block">玉璋是三星堆最具代表性器类,成型规整,制作精致。阑部装饰繁缛,极富变化。出现戈形璋、边璋等新式样。</p> <p class="ql-block">玉器制作流程</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玉器加工技术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玉器加工方法基本一致,包括采料、选料、开料、切割、钻孔、镂刻、打磨抛光等多道工艺流程。制作中运用多种技巧,精雕细琢。</p> <p class="ql-block">选料</p> <p class="ql-block">开料</p> <p class="ql-block">钻孔</p> <p class="ql-block">雕刻</p> <p class="ql-block">打磨抛光</p> <p class="ql-block">切割、钻孔</p> <p class="ql-block">刻纹、镂空、打磨、抛光</p> <p class="ql-block">阑部装饰</p><p class="ql-block">玉璋的阑部装饰多种多样,极富变化。阑饰从单阑、双阑到多阑,齿牙装饰有平行、兽首、卷云等多种样式。</p><p class="ql-block">纹样类型</p><p class="ql-block">玉器多以细线阴刻技法加工完成。主要装饰纹样有平行直线纹、网格纹、菱格纹、云雷纹、回字纹、人形纹、人面纹、璋形纹、弯钩形(象牙)纹等。</p> <p class="ql-block">象牙雕刻</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大量完整象牙和牙雕残件,牙雕制作精细。纹饰丰富,有云雷纹、羽翅纹、卷云纹等,可能受到青铜器纹饰风格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云雷纹象牙微雕、羽翅纹象牙微雕、卷云纹象牙微雕、动物纹象牙微雕、眼形纹象牙微雕、羽翅纹与三角形纹象牙微雕</p> <p class="ql-block">象牙微雕 商末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三星堆五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冶铸</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是成都平原青铜文明的重要标志。数量惊人的青铜器,包括尊、罍、面具、人像、神树等,表明这里曾是长江上游地区最重要的生产铸造中心。古蜀先民不仅吸收了商文化青铜铸造技术,也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铸接工艺,在中国青铜铸造史上写下绚丽一页。</p><p class="ql-block">青铜器分析</p><p class="ql-block">通过对部分青铜器合金成分、泥芯的岩相特征及主量元素对比分析,不同类型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和泥芯存在差异。这为青铜铸造技术和产地等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不同类型铜器泥芯主量元素对比</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青铜器泥芯的岩相特征比较</p> <p class="ql-block">铸造工艺</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可分为浑铸和分铸两种。青铜兽面、青铜戈、青铜眼形器、小型无冠青铜人头像等为浑铸。大面具、神坛、神树等,则为分铸和连接而成。分铸和连接技术是三星堆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突出特色。</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制作流程</p><p class="ql-block">塑型</p> <p class="ql-block">制范</p> <p class="ql-block">冶炼</p> <p class="ql-block">浇铸</p> <p class="ql-block">脱模</p> <p class="ql-block">修整</p> <p class="ql-block">01 浑铸法</p><p class="ql-block">作为块范法的一种,浑铸法也被称为“整铐”。先将青铜器不同部位的外范和内范组合固定,再将青铜熔液从浇口注入一次成型。</p> <p class="ql-block">02分铸法</p><p class="ql-block">分铸法是指将一件青铜器分为多个构件,经两次以上铸造成型。三星堆部分青铜器由多个分铸的构件组合而成,体现了以简驭繁的技术特点。</p> <p class="ql-block">03 铸接工艺</p><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的铸造,先分铸后铸接,将树枝等构件组装成器。榫接、芯骨设置等工艺,显示了三星堆青铜器高超的铸接技术。</p> <p class="ql-block">青铜面具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1.青铜太阳形器残件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七号紧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2.青铜条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3.青铜板形器 商代后期 公元的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戈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青铜眼泡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青铜蛇头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王者至尊</p><p class="ql-block">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雕像群蔚为壮观,是三星堆青铜文化重要标识之一。青铜人头像造型生动、内涵丰富,头冠、发型和服饰各异,是当时族群构成与等级秩序的反映。青铜大立人像既具王者之风,又有大巫之仪,应是集神、巫、王身份于一体的古蜀国最高统治者的形象。金杖是古蜀王国最高权力的象征,黄金面具与黄金面罩具有特殊意义。</p> <p class="ql-block">中国早期人物雕像</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红山文化中的人面头像、人头形彩陶瓶和泥塑头像,以及兴隆沟、凌家滩等遗址的人像等,展现出中国古代人像造型艺术的独特传统。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与石家河文化、妇好墓的玉人像在形象表达上的相似性,则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人像造型</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人像造型</p> <p class="ql-block">凌家滩文化人像造型</p> <p class="ql-block">石家河文化人像造型</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人像造型</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像 商代后期 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p><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是三星堆文物中一件举世瞩目的重器。它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高172厘米,头戴高冠,身穿窄袖衣,脚戴足镯,双手环握中空,环抱胸前,形象典重庄严。它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p> <p class="ql-block">多元共生</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尊、青铜罍、青铜铃、青铜牌饰、玉璋、玉戈、玉琮、陶岙等文物,广泛吸纳融合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因素。神树纹玉琮、青铜鸟足神像、青铜持璋小人像等文物,则体现了兼收并蓄、融合创新的特征。三星堆是中华文明包容性、创造性特点的生动例证。</p><p class="ql-block">海贝广泛使用 典型陶器源流</p> <p class="ql-block">文化承继</p><p class="ql-block">从三星堆到金沙,成都平原先秦时期文明不断演进发展。约当商末周初,成都平原的政治、文化中心从三星堆向金沙转移。三星堆、金沙出土文物的相似性表明二者为承继关系。新都马家乡战国大墓、成都商业街船棺墓为晚期蜀文化的代表。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蜀地为统一中央王朝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出土器物对比</p> <p class="ql-block">玉器交流</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玉器与长江、黄河流域玉器存在广泛联系。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均有出土。有领玉璧等在河南殷墟妇好墓、江西新干大洋洲等地均有出土。玉琮等与西北地区齐家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等有密切交流。</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的文化联系</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青铜牌饰、青铜铃等器形可追溯到中原二里头文化同类型器形。青铜尊、青铜罍等造型、铸适工艺和装饰技法等,均源自中原和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表明商文化对三星堆青铜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与其他地区文化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