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标题:〖“中国孔庙四大碑林”系列之四:江苏镇江焦山碑林〗</p><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撰文:整理网上资料</p><p class="ql-block">配乐:在碑林 (伴奏)</p><p class="ql-block">制作:棍道弟子</p><p class="ql-block">时间:</p> <p class="ql-block">片头图片(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焦山碑林</p><p class="ql-block">焦山碑林(见下图),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焦山风景区内,由摩崖石刻与碑林组成。焦山碑林源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钱彦远所建的宝墨亭。</p><p class="ql-block">明代,扩建为宝墨轩,自清以来,蜚声江左,但屡遭毁坏。新中国成立时,已是环堵萧然。 1960年镇江市政府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征集四乡刻石,建立焦山碑林。1988年进行维修,2002年投资400万,对焦山碑林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工程。现占地面积为700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焦山碑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碑林特色〕</p><p class="ql-block">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焦山早在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就修建了宝墨轩收藏了碑刻, 开启了焦山收藏碑刻的先河,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而焦山最早的石刻源于六朝的著名的摩崖石刻,被誉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见下图)。</p><p class="ql-block">二、藏品丰富,种类众多。焦山碑林的藏品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p><p class="ql-block">1、焦山西麓的摩崖石刻80方。</p><p class="ql-block">2、碑林园中的各个时期的碑刻近500方。</p><p class="ql-block">三、廊廊相连,庭院深深。碑林的建筑为具有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碑刻陈列〕</p><p class="ql-block">碑刻(见下图)在焦山东麓,宋庆历八年(1048)曾收集梁、唐书法家的石刻,筑宝墨亭收藏,经元、明、清多次兴废,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建于海云庵内。1958年镇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散存在南郊的碑刻集中于焦山,并修缮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寺庙旧址用作碑刻陈列。现存碑刻近 500通,其中史料和书法艺术方面的碑刻各200 余通,其他方面的碑刻约50余通。各类书体具备,均出自名家手笔。</p><p class="ql-block">史料碑刻类以《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为最早,立于唐仪凤二年(677),碑高2.42米,宽0.87米。碑文楷书,计33行,每行75字。碑中叙述了魏降法师(595~677)的一生。碑阴中第8行有“守润州谯山戌主解建威”题名,“谯山戌”未见记载,为研究唐代润州(今镇江)军事设防提供了资料。</p> <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p><p class="ql-block">此外如镇江甘露寺铁塔塔基出土的唐李德裕瘗舍利石函记,宋宝佑五年 (1257) 《□大港税总领文卿赵使君寿祠记》、元代《焦山禅寺重建圆悟接待庵记》、明嘉靖四十年 (1561) 《镇江府儒学对山碑》、清光绪二年(1876)《京口创设义渡碑记》、光绪六年(1880)《渝禁开矿碑》等都是研究地方史的难得材料。</p><p class="ql-block">再如宋绍兴十二年 (1142) 重校立石的《禹迹图》,与西安碑林阜昌七年(1136)刻石的《禹迹图》内容基本相同。而焦山的《禹迹图》上刻有“元符三年(1100)正月依长安本刊”11字,说明现存的两方《禹迹图》同出于一个北宋时期的长安图本,这对探讨创制《禹迹图》的时间和作者等问题,是十分重要的。</p><p class="ql-block">书法艺术类以《瘗鹤铭》(见下图)最为著称,署名“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无纪年及作者,自宋代即有东晋王羲之说,南朝陶弘景说,多数学者认为《瘗鹤铭》的书法代表了南朝楷书的风格,历来对其评价甚高,是探讨南朝书法的一件重要作品。</p> <p class="ql-block">〔历经事迹〕</p><p class="ql-block">“瘗鹤铭”(见下图)原在焦山西麓瘗鹤岩下,常被水浪冲击,后崩坠江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曾任江宁府和苏州府知府的陈鹏年从江中获原石 5块,置于焦山西南观音庵。全文原有 178字,现只剩92字,内中不全者11字。1961年将其移入碑林后院,粘合嵌于壁间,外建歇山顶半亭保护。</p><p class="ql-block">亭左廊壁上嵌康熙五十二年(1713)陈鹏年书“重立瘗鹤铭碑记” 1石,宽0.63米,长1.18米。亭右廊壁嵌康熙四年(1665)《重摩顾修远(宸)家藏瘗鹤铭跋》 2石,长各1.6米,宽各0.8米,记述了顾修远家藏摹拓本的流传情况。在东西边的长廊上还镶嵌康熙五十三年《林企忠重摩瘗鹤铭宋拓本石刻》4石,宽0.36米,长1.5~1.72米不等;清高宗据传世本临摹石刻1石,长2.12米,宽 0.9米。</p><p class="ql-block">摩岩石刻在镇江焦山西麓沿江一线,崖壁满刻南朝以后历代游人的诗文、题字、留名,现已查清的有200处。著名的有宋米芾的“仲宣、法芝、米芾元祐辛未孟夏观山樵书”。陆游的“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甲申闰月廿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归”等题刻。</p> <p class="ql-block">〔日常管理〕</p><p class="ql-block">1986年底,将毗邻的玉峰庵、槐荫精舍、地藏殿等建筑划入碑林,并作了全面整修。碑林的陈列也按类别和时代作了调整。现焦山碑林已划归镇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p><p class="ql-block">焦山碑林的所有石刻中,《瘗鹤铭》为第一名碑,为中外历代文人所赞叹,享有“大字之祖”,“书家冠冕”的盛誉。苏东坡评价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明代王世祯说:“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字体结构,有草书圆劲之势,有汉隶瘦制之笔,又有篆书的筋脉。在我国众多的碑刻中,镇江焦山《瘗鹤铭》和陕西汉中的《石门铭》被称为“碑中之王”“南北两铭”的说法广为流传。《石门铭》 在汉中市石门东壁,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记载了梁秦二川刺史羊止重开汉褒斜道石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在书法艺术类石刻中,除《瘗鹤铭》外,尚有宋黄庭坚书,米芾临王羲之兰亭序禊帖,明嘉靖四十年(1561)翻刻元赵孟頫画苏东坡像及《前赤壁赋》小楷等。</p><p class="ql-block">其他有:魏法师碑、乾隆御碑、兰亭集序、米芾临《兰亭序帖》、“椒山”横额与《三游焦山》七绝诗、宋代《禹迹图》石刻、澄鉴堂石刻、黄庭坚《蓄狸说》、秦碣石门刻石等等。</p><p class="ql-block">焦山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摩崖石刻与碑林陈列组成。</p><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环集焦山西侧峭壁,气势磅礴,存有六朝以来刻石百余方,"大字之祖"--《瘗鹤铭》原址即于此。摩崖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米芾摩崖题名》、《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等,均属上品,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下图为:焦山碑林)</p> <p class="ql-block">〔保护措施〕</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焦山碑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旅游信息〗</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焦山碑林,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焦山风景区内(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交通信息〗</p><p class="ql-block">〔公交线路〕</p><p class="ql-block">镇江公交104路(见下图)、204路、83路、84路、49路、112路、130路、76路可到达焦山碑林。</p> <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p><p class="ql-block">据2024年8月焦山碑林官网信息,焦山碑林的开放时间为7:40~16:30(淡季)、17:00(旺季)。</p><p class="ql-block">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p><p class="ql-block">(下图为:镇江园林景区旅游网络会员券)</p> <p class="ql-block">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