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经楷的父亲 萧炳章 作者龙昌淮書

Jackweelong

<p class="ql-block">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p><p class="ql-block"> 萧经楷毕业于中山大学 1949年和妻子龙书惠从香港赴台湾,妻子龙书惠 出生于江西省永修县后岗山龙氏家族,其父为龍起骛,家族在民国时期很有权势。萧经楷 的父亲 萧炳章(1881—1946年)</p><p class="ql-block">字驭繁,号云帆,别名萧声濂,江西省万安县窑头乡楼下人。13岁即中秀才,后因清政府罢免科举,遂考入江西高等师范科。1903年毕业后被选为官费留洋生,保送至日本政法大学政治经济科深造,其间,识了孙中山,至此结束其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09年,萧炳章毕业后从日本回到万安,任县立高等小学执事。他和刘振群等同学进步教师以严明校纪搞校风整治;同时在社会上汲取各界资助,对家境贫苦的由此,学生年增长;他又开办了万安县立第二小学(后人们为纪念他的功绩,将学校命名为“云”)并以办学为名,传播革命思想。他自任万安县同盟会分部部长,发展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12年萧炳章被选为民国政府江西第一届省参议会,积极参与竞选参与讨袁。1913年讨袁失败受北洋军的通缉被迫逃亡日本,任中华革命党联络员。1916年江西省议会恢复,萧炳章回国参加“反袁护国”运动,继任省文学,并被选为北京参议院文学。1917年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他赴京出席国会国会时,坚持护法救国,进行反复辟是年7月,到上海协助孙中山筹建非常国会。7月17日又随孙中山到广州,积极筹建选举大元帅,组织军政府;任再次非常国会及大元帅府顾问。在孙中山受陆荣廷、唐继尧等南方军阀的排挤而辞职后,又随孙中山逸居上海。1920年5月,孙中山在上州召开非常国会,并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萧炳章任总统府议兼国民党本部宣传委员,协助孙中山组织北伐大本营,积极筹建出师北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2年5月萧炳章随北阀军入赣,就任江西省财政厅长,此时,陈炯明叛变,炳章又返粤,登上永丰舰,卫侍孙中山先生。8月,又冒险护送孙中山由1922年8月北洋军阀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国会,他再次出任国会议员;时曹锟弃贿选,他贪污职权返回南昌,以示抗议。其间,他帮助万安暴动的著名南昌办领导者曾天宇在江西的早革命活动中心——黎明中学激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热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颁奖圈定萧炳章为大会代表,并任大本营参议。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逝,萧炳章任治丧委员会委员,在广州第三接待他创作的挽联:“主义唯三民五权,遣大投艰,四千年来无余子;声名振九州万国,盘根错节,二十世纪第一人。”在当时震响很大,回顾极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6年萧炳章参加了第二次北伐。入赣后,任江西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省党部执委、省教育厅长。其间,登陆在万安县窑头、剡溪、石塘乡开办了第一、第二、第三启明小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7年,萧炳章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他电示在吉安任新编第二师师速长的侄子萧振权去南昌参加起义。起义的当天上午,他以江西代表的身份出席了由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特别市及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后随起义军南下,因部队失利,他遂由港至沪。此后,他被蒋介石政府通缉,困居法租界长达10年之久,其间,与宋庆龄、邓演达等共同发起组织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6年出任江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次年兼任上饶县县长、军编法官;被国民党中央党部授予“革命勋章”证明书,并被选为江西国民大会其间,曾写信给闽浙赣区域红军队击垮领导人黄道,参与参与合作,枪口对外,抗击日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年,萧炳章任第一战区司令部参议,次年在西安担任军事委员会天水行营军法处长,1940年任成都行辕中将参议,1941年调任四川田赋筹委会专门委员。1942年改任任财政粮食西部督察粮食专员,明年任驻江西行政院军委派督粮特派员;此公务结束后,被选为江西省省府委员。1945年任江西省战后事业委员会委员。1946年3月3日因病去世,葬于南昌青云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