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邢州古城

虎跑泉

<p class="ql-block">邢台古城(邢州古城),古称邢州城、顺德府城,现主体位于邢台市襄都区,历史城区面积4.1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邢台古城是黄河以北地区建城最早的“第一古城”,拥有3500年建城史,是华北地区在历史上建造的第一座城市,也是中国最早的古都城之一,被誉为“燕赵第一城”。</p><p class="ql-block">商朝君主祖乙迁都于邢并大兴土木建城,这是有史以来首座见于文献记载的、具有王朝城邑规模的城市。公元319年石勒在邢台建立了后赵政权并修建襄国城为京都,掀起了邢台古城建城高峰。后邢台古城是形态典型的古代北方府城,内城最晚筑于汉代,唐宋时期的邢台古城已成为州、郡、县的治所。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实行“邢州大治”,升邢台为顺德府,隶属中书省。明清之际已经有了府城的级别,形成了府城和关城结合的空间布局,四周各有一个瓮城。</p><p class="ql-block">邢台古城是邢台地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邢襄文化的起源、发展、延续地;中华文明的重要孕育地,拥有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及众多文物古迹。邢台市也成为河北省唯一一座三千多年来行政建制未曾中断、城址未曾迁移的城市。</p><p class="ql-block">2005年7月,邢台市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邢台清风楼,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原顺德府署衙门前左侧,今府前南街北端,是邢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据明修《顺德府志》记载,清风楼“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破坏,风雨侵蚀,曾多次重修。清风楼原称郡楼,明宪宗成化四年( 1468),顺德府知府黎永明筹资重建后,始以“清风”命名,沿称至今。为昔日城区最高点,千百年来为历代文人墨客雅集聚会之所。郡楼远眺为古邢台八景之一和顺德府十二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邢台道德经幢,位于襄都区府前南街北端花园西南角,现露天保存供游人参观,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93年)时任邢州刺史李质造立,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较好、年代较早且形体较大的石刻道德经幢。幢高6.89米,以亭覆疪,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幢八面棱体,阳刻篆额“大唐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注道德经一部”,一至七面刻楷书《道德经》原文及玄宗皇帝的注,第一面开头阳刻篆书“大唐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注道德经一部”十六个大字,每个字高十点三公分,宽十一点二公分。第八面上部刻有“大唐开元二十七年,岁在单阏月中南吕五日乙丑,皇五从弟中散大夫使持节邢州诸军事守邢州刺史上柱国质建”,中部为宋端拱元年(988年)邢州军事柱国何缵撰文、卢华书丹、李思顺镌刻的“重修邢州龙兴观道德经台记”,下部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及民国重修台记等。此类道德经幢在全国现仅存三座,尤其珍贵。</p> <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邢台道德经幢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火神庙位于邢台市襄都区府前南街南端路东96号,又名火神真君庙,始建年代为明代天顺四年(1460年),清末民国时期又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扩建,现有占地面积1771平方米,存有建筑6座,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火神庙不像中国古代建筑群中有主轴线的那一类。它的建筑布局具有结构紧凑,巧用地形的特点,这与它处于瓮城内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瓮城内狭小的面积不允许展开中轴线,并在中轴线两侧布置多座建筑。</p><p class="ql-block">进入火神庙正门,北侧为二道门,里面坐北朝南就是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真君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105平方米。内塑火神真君像,开路神方弼及显路神方相分站左右。</p><p class="ql-block">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真君宝殿两侧有东西两座配殿:东配殿为药王殿,供奉药王孙思邈;西配殿为瘟神殿,供奉瘟神吕岳。在城墙北侧还建有财神殿,周武王灭商以后,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广为封神,财帛星君被封为北斗星君,后又被太上老君封为文财神,专门帮助勤劳善良的人发财致富,武财神又有赵公明、关羽等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在火神庙东侧院落中,主殿为奶奶殿,供奉火神真君的后宫娘娘,也就是火神真君的夫人,她也是一位神医,擅长治疗外科,以治疗各种疙瘩为特长,所以民间又俗称疙瘩奶奶。在奶奶殿东侧,为坐东朝西的送子殿,供奉送子母。</p><p class="ql-block">现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邢台城历史悠久,根据可靠的史书记载和文物依据,该城至迟建造于周朝时期的邢侯,春秋时期齐桓公率曹卫重筑,后经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扩建,又经宋朝时期郭进在原址重修,以及明清朝时期历次修补。现存遗迹为明清整修,城池坚固,东、西,南,北门都是有三道城门的“牛头门”,每个城门有两道瓮城,城墙外是两道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邢台解放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于2005年9月24日落成。整个碑园占地约5065平方米,呈中轴对称式布局,由一组雄壮的纪念碑雕塑和乔灌木组成。主雕塑坐西朝东,由简洁、洗练的4大块构筑体组成,长21米,高6.5米,厚1.5米的巨大“V”(victory胜利的缩写)字形造型,象征着邢台人民张开双臂欢呼解放,预示着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开放豪迈的胸怀迎接美好的未来。纪念碑碑身上采用浮雕形式,再现了1945年9月24日秦基伟率领冀南军民浴血奋战、解放邢台的历史画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