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北京

笑怀天下

<p class="ql-block">  国庆刚过的第一周末下午,与国伟兄在开发区金融街作完关于不动产私募REITS宣讲,便匆匆赶往白云机场,他飞上海筹备女儿的回门宴,我飞北京拜访建信投资、农信投资、诚通建投、证监会、图灵逻辑、清控金信等政府部门及企业,证监局算私人拜访,经哲引荐与军在其办公室见了一面,叙说乡情。</p><p class="ql-block"> 在京期间由于正好穿插了一个周日,调研图灵的时间约在上午11点及午间餐叙,空余时间很充裕。但由于这次出行匆忙,休闲鞋及衣裤均未准备,忽然空下不安排些活动有点不适应,因此,决定还是探访所住酒店附近的胡同及名胜。</p><p class="ql-block"> 住宿酒店离南、中、北海很近,途步到北海公园不足3公里。晚上12点45分左右,我试着从美团下购买了途步鞋及休闲衣裤,竟然能在凌晨两点送到,且衣裤鞋尺码均合适,准备工作算是完美。</p><p class="ql-block"> 第二早上吃完早餐,7点半从酒店出发北海公园。途经东斜街,北京的胡同的历史痕迹依然保存较好,狭窄的巷子,两旁的四合院,灰墙灰瓦,庄重而古朴,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环上的铜锈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胡同里的墙壁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斑驳的墙皮像是在讲述着过去的沧桑。10月的北京本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但今天却是阴天。清晨,带些许凉意微风拂过脸庞,格外精神。胡同里邻里之间亲切的问候声,伴随着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在胡同里回荡。卖早点的小贩吆喝着,那热气腾腾的豆汁儿、焦圈儿,散发着浓郁的老北京味道。走在北京的胡同里,我突发奇想,来过北京若干次,但从未如此贴近中南海,为何不延着中南海边走上一招,于是我拐出东斜街踏上中南海边的道路,一种庄严肃穆与宁静祥和交织的独特氛围瞬间将我包围。路过的行人了了无几,三两个行人大多也是中南海工作人员,个别象我一样的也是行色匆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这片区域的敬重。偶尔能听到几声清脆的鸟鸣,让这宁静的氛围更显清幽。在这里走路,让我觉得不仅仅是身体的移动,更是心灵的一次撞击和精神的一次升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漫步约50分钟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北海公园,北海公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京城的中心,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踏入公园的大门,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浩渺的湖水,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湖面倒映着湖中的残荷和岸边的亭台楼阁、绿树,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沿着湖畔漫步,绿树成荫,柳枝随风飘舞,仿佛是大自然的巧手在翩翩起舞。</p><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白塔,高耸入云,鸟儿在周边或盘旋或打尖,悠然中又庄严肃穆。登上白塔,俯瞰整个公园的美景,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湖水、错落有致的宫殿楼阁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琼华岛上,古木参天,怪石嶙峋。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丛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永安寺,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寺内香烟袅袅,钟声回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p><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岁月的流转,却依然保持着那份独特的韵味和魅力。</p><p class="ql-block"> 秋日的北海公园,金黄落叶间,隐现的游客,大多为退休的老人,我憧憬着我的退休生活,觉得我决不能与同龄人为伍,我要独自带着我的笔,仗剑走天涯,泼墨满天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午与图灵会见结束后,让司机在恭王府附近放下我们。还没有看到恭王府,外围已是人头涌涌,让我兴致大减,在我心目中,恭王府应是一颗深藏于岁月深处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神秘的魅力。但事实却是人声鼎沸,吵杂不堪。前院大多己布置成了廉政教育基地,仅在正厅置放少量的中式家具,隔着人群我隐约看到了“风光和雅”太师椅,算是没有白来。</p><p class="ql-block"> 梅兰芳京剧艺术,《畹姿九华》手姿艺术展,正在侧院开展,传统京剧文化与府邸建筑倒是相得益彰。梅兰芳先生的京剧手姿丰富优美,极具艺术表现力。</p><p class="ql-block"> 梅兰芳在表演中对手姿的运用极为讲究,他通过手指的形态、位置和动作的变化,来展现人物的情感、性格和情境。例如兰花指,其姿态优美、轻盈,能够展现女性的婉约和优雅;还有摊掌、握拳等手姿,配合眼神、身段,准确而生动地塑造角色。梅兰芳的手姿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与剧情、人物的内心世界紧密结合,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p><p class="ql-block"> 由于游客众多,我快速将恭王府走了一遍,府邸的建筑布局严谨,规制井然。一道道门庄重肃穆,彰显着昔日的威严与尊贵。四合院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精湛的工艺和古人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的大气与江南的婉约。那精美的彩绘、细腻的木雕、古朴的砖雕,无一不是艺术的杰作。漫步其中,不仅能欣赏到建筑之美,更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每一间房舍、每一座庭院,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对那段历史充满了遐想和追思。</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清朝的兴衰荣辱,承载了无数的权谋争斗、家族兴衰。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如今都已化作历史的尘埃,但恭王府依然屹立不倒,以其独特的存在向后人诉说着过去的种种。</p><p class="ql-block"> 如今,恭王府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怀着敬仰和好奇之心,走进这座古老的府邸,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其实,与江南建筑风格比较起来,北京的建筑更显大气,既使是皇宫、官邸,更多的是过多的清代繁复的雕花和大红大紫的色彩,不合我的审美。我更喜欢江南院子的婉约和秀气,更喜欢客家民居的简单朴实,可能是因为生于江南长于江南之故,每当我走进江南的院子、民居,感觉更有心灵的交汇和情感的寄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恭王府出来己近傍晚,途径颁赏胡同,再次走进东斜街已是傍晚时分,雨后夕阳余晖将胡同染成了淡淡的银色。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了袅袅炊烟,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场所,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一条胡同都有着独特的名字,背后往往蕴含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有的胡同曾是名人的故居,有的胡同见证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漫步在胡同中,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如颁赏胡同原名叫板肠胡同。板肠是什么,现在吃过听过的人也肯定很少,板肠最有名的做法就是“卤板肠”,似北京的卤煮火烧。板肠是用整副的驴肠子卤制而成,卤板肠最出名的地方是陕西米脂。宣统年间板肠胡同就不在了,替代的名称是“颁赏胡同”,是因为板肠胡同名字不好听吧,或京城百姓的呑音发声,顺口念成“颁赏”了。还有可能是当年这条胡同南就是王府北墙,且这一带王府居多王爷们经常颁赏,所以改为颁赏胡同。还有一说就是要领赏的大臣,都得先到这胡同里集合,皇帝下诏之后统一进宫领赏。</p><p class="ql-block"> 胡同里的建筑也独具特色。四合院的布局严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门楼、影壁、雕花的门窗,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胡同中的寺庙、会馆等建筑,更是展现了北京多元的文化融合。</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的胡同也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挑战。许多胡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逐渐消失,让人惋惜不已。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胡同的价值,努力保护和修复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北京的胡同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胡同,是一首悠扬的老歌,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它们静静地守望着这座城市的变迁,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探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