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您在天之灵安息吧 您的儿女已经长大——纪念父亲逝世30周年

博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敬爱的父亲,离我们而去已经三十周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言传身教,一直激励我们奋力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父亲1928年07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医生家庭,8岁丧母。1944年07月,父亲刚满十六岁,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并远赴缅甸。回国后,辗转曾在山东野战医院当护士、中尉司药、中尉军医。1949年01月在山东腾县教导总团工作。1949年09月至1951年04月调到南京市公安局管训队任卫生员。1951年04月至1954年04年调到了延安劳改支队(西北公安局)工作。1954年04月调到原南泥湾农场职工医院工作,1965年整个农场迁移更名为姚家坡农场,现在改名为延安监狱职工医院工作。1987年任副主任科员。1988年08月任主任科员。1989年02月离休。同年经省司法厅批准享受县处级政治和生活待遇。1994年2月授予二级金星荣誉章。1994年11月16日21时34分因病医治无效,于延安与世长辞,享年66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父亲在延安监狱医院从事医务工作35年,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他为人正派、诚实、守信;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对学习刻苦、勤奋、努力;对病人服务热情、耐心、周到。与人为善,于世无争。关爱他人,无不微至,任劳任怨。对待家人更是关心备至,体贴入微,勇于担当。对子女教育是以身作则,身教多于言教。他埋头钻研医学业务知识,以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的信念,埋头苦干的精神,毕生的精力默默地奉战在监狱医疗战线上。为农场干部职工、家属子女、监狱服刑人员及南川的老百姓医疗救治和健康保障不计其数,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深受农场领导、干部职工、家属、子女及其周围老百姓的爱戴和信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父亲他几十年如一日,不论身份高低贵贱、家庭富贵贫困都一视同仁,仔细检查,尽力医治,深受同行们的敬佩和周围群众的称赞。他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在当地领导,部门及老百姓心中享有很高的医疗威信,曾多次被监狱评为先进工作者。时任职工医院院长孙宏杰给来延安监狱进行健康知识讲座的延安市博爱医院院长及专家介绍已故父亲时说:“赵医生在我们南川领导,干部家属和周围群众的口碑不仅仅是技术好,医德好,态度好,而且人品更好。他不但是老百姓喜欢和信赖的好医生,而且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神医”,找赵医生看病的人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只要赵医生诊断还可以救治,他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继续治疗。只要说没有治疗的价值和抢救成功的希望了,家属就会选择放弃治疗。还有的周围老百姓已经病逝了,没有来得及让他老人家救治,就是已经身穿寿衣,而且已经停放在地上,也要请过去看看是否真正病逝,可以入土为安。”。以前在南川凡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延安监狱职工医院有一个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医生(也有人称是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一一赵医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从我记事以来,父亲对待病人非常热情、友善、亲切、和蔼。与他一起工作几十年的延安监狱学校校长呼校长,在父亲的追悼会上说:“赵医生和我在六十年代参加工作时就在农场医院,他对病人象亲人,从不因为你的身份高低,不管你是领导、干部、工人、家属、子女、农民,还是劳改服刑的犯人,无论你是老板还是伙计都一视同仁,痛为病人所痛,急为病人所急,想为病人所想。只要有病人找他看病,不分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可以为病人救治。即是正在吃饭时,立即放下饭碗,及时就诊,有时病人到家里找他,家里炕马上就是病人检查的床。那吋还曾替特别贫穷的农民垫交住院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忙碌于医院与家之间。每当夜幕降临,他总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但脸上依然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他告诉我,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他最大的快乐。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成为了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我工作时在基层医院下乡义诊、做手术,经常能够碰到父亲抢救或救治过的病人,病人家属及他们的子女。他们说起父亲,都非常感激。有一个当地领导给我说:记得五十年代的一个秋天,他们在原南泥湾农场工作,因“克山病”出现“心源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生活在黑暗与绝望之中,正当我感到无助之际,他出现了。他的眼神充满了关怀与鼓励,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在他的治疗下,我逐渐康复,你父亲对于我来说,那就是与一位伟大医师相遇,改变了我的命运,也点亮了我生活的希望之光。要不是他我早就去见马克思去了。从此,我们也成了好朋友,就成了我和家人的非常信赖的医生。我也非常珍惜赵医生给予的第二次生命,努力工作,才有今天的职位和幸福的生活。他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医师,更是一位充满爱心和耐心的人。他总是能够耐心倾听我们的诉求,给予我们最贴心的关怀和建议。他的医德医风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医疗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父亲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是一位充满智慧和爱心的人。他常常教导我要学会感恩和珍惜,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他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也使我更加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在父亲离休后,有不少医院和诊所要高薪聘请,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离不开姚农培育他和养育我们全家的这块土地,更离不开在他人生最为艰难的文革时期支持他、理解他、信任他和保护他及他的家人的领导、同事、老百姓和学校的老师们。父亲在他66个人生的旅途中,洒下了多少辛酸和汗水,靠父亲一人微薄的工资,含辛茹苦地养育大了我们姊妹6个,实属不易。由于父亲一直为医院工作及家人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奉献,加之父亲受迫害在“牛棚”时精神和心灵的创伤,常年为农场医疗卫生事业疲劳过度,积劳成疾,致使身患胃癌。术后25个月里,尤其是在最后几个月,病情恶化,父亲他强忍癌痛,坚持不打止疼针,在我们面前表现非常坚强,为的是不让我们担心。父亲和所有医务人员一样,结果都非常悲哀,他们曾治好无数个病人、挽救无数个生命,轮到自己需要有人来挽救生命的时候,但是对自己生病却无能为力,无法施救。即使那时我们问到他时,他还说:"比那些死在牛棚和下放到农村死在当地的领导和同事们,我还是感到很幸运、很欣慰"。这就是父亲积极向上、乐观做人的原则,宁可人负我,我决不负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父亲就这样默默地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辛酸和苦楚的一生。我们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和梦想。都要继承父亲诚实守信的人格魅力;保持父亲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发扬父亲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人生态度;学习父亲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工作风格;弘扬父亲精湛医术、医德高尚的职业道德;传承父亲爱护家人、勇于担当的男人气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时光,总会想起那位德高望重、令人敬仰的父亲,我们都会想起他那温暖的笑容和无私的奉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如今,您的六个儿女其中五个已经光荣退休,四个儿女已经有了孙子或孙女,就连您最担心的小女儿的女儿也大学毕业,今年参加了国家事业单位的工作。您的孙子和孙媳妇已经是咱们家族第四代医师,分别是延安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继承您的遗愿,努力成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健康与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父亲,愿您在天之灵安息。您的儿女永远怀念您,感激您!父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就像遗像照片上的您,永远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永远用憨厚的笑容面对着我们,永远用您的神灵保护着我们,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永远怀念您的儿女们呈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2024年11月16日</span></p>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父亲与1994年11月16日21时34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延安与世长辞,享年66岁。</span></h1> <h1>1989年02月离休。同年经省司法厅批准享受县处级政治和生活待遇。1994年2月授予二级金星荣誉章。</h1>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今天由我执笔,代表弟妹们书写了一篇«父亲您在天之灵安息吧 您的儿女已经长大 纪念父亲逝世30周年»一文,向父母表达了我们儿女的感恩之心。</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父亲1928年07月出生在一个医生的家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祖父遗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参加祖父葬礼家人们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17年国庆节家庭大团圆合影</span></p>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父亲在他66个人生的旅途中,洒下了多少辛酸和汗水,靠父亲一人微薄的工资,含辛茹苦地养育大了我们姊妹6个,实属不易。</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父亲最后一次与我们的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您的六个儿女已经长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给父亲扫墓后兄妹们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六个儿女已经都结婚生子(女),五个已经退休,四个已经有了孙子或孙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赵学军(延玲)一家三代人</span></p>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赵延丽夫妇</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丽的儿子徐鹏一家</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丽女儿徐乐一家</span></p>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赵学锋一家</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学锋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学锋女儿姣姣</span></p>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赵延芬一家</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芬儿子张斌斌一家三口</span></p>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赵延红一家三代人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赵延琴夫妇</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琴女儿小宇</span></p>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4年10月3日兄妹在西安聚会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与延红芬夫妇及儿子张斌斌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与延红一家三代人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与延琴夫妇合影</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芬、延红和延琴三姐妹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玲的大孙女赵明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玲的二孙女赵明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丽的外孙子和外孙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芬和延红孙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芬的孙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红的孙女</span></p>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延安监狱建监八十周年庆典,把父亲的3张照片及纪念父亲的«仁医慈父»一文编入庆典的史册。</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62年叶剑英元帅接见南泥湾农场部分干部,父亲在第四排左6位置。</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父亲就这样默默地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辛酸和苦楚的一生。我们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和梦想。都要继承父亲诚实守信的人格魅力;保持父亲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发扬父亲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人生态度;学习父亲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工作风格;弘扬父亲精湛医术、医德高尚的职业道德;传承父亲爱护家人、勇于担当的男人气魄。</span></h1> <h3>父亲第二排中间位置。</h3>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姚农先进工作者第二排右一。</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父亲第一排左一。</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父亲在延安监狱医院从事医务工作35年,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他为人正派、诚实、守信;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对学习刻苦、勤奋、努力;对病人服务热情、耐心、周到。与人为善,于世无争。关爱他人,无不为之,任劳任怨。对待家人更是关心备至,体贴入微,勇于担当。对子女教育是以身作则,身教多于言教。他埋头钻研医学业务知识,以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的信念,埋头苦干的精神,毕生的精力默默地奉战在监狱医疗战线上。为农场干部职工、家属子女、监狱服刑人员及南川的老百姓医疗救治和健康保障不计其数,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深受农场领导、干部职工、家属、子女及其周围老百姓的爱戴和信赖。</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父亲,愿您在天之灵安息吧,您的儿女已经长大。您的儿女永远怀念您,感激您!父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就像遗像照片上的您,永远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永远用憨厚的笑容面对着我们,永远用您的神灵保护着我们,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