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四时俱可喜,最好金秋时。如果说,秋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那么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2024年10月12日,开远市初中数学蒋明锋名师工作室携手东山片区八年级教师,在开远市第六中学校共赴一场思维碰撞的视听盛宴。</h3> <h3> 一、课堂观摩 引发思考</h3> <h3> 本次研修活动由工作室成员贺乐(开九中)、覃顺燕(开十一中)两位老师和开六中的杨应红老师执教,进行同课异构,选取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全等判断(2)-SAS》,以练习课的形式开展研修学习活动。<br> 第一节课,由贺乐老师执教,贺乐老师的课堂教学,极具亲和力,以饱满的热情融入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贺乐老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砸金蛋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课堂氛围活跃,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充分体现了工作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br><br></h3> <h3> 第二节课,由开十一中的覃顺燕老师执教。覃老师提前了解了上课班级学情(基础薄弱),课堂上,用填空的形式呈现解答题的答题过程,注重解题思想的梳理和解题模型分析。覃老师课堂上设置易错题,让学生主动暴露问题,及时纠错,同时进行巩固练习。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建立三角形全等的模型,老师则更多地扮演了引领和总结的角色。<br> 模型思想的运用能让学生跳出题海,学会总结,更好地举一反三;全等格式的强调和运用能让基础薄弱的同学有迹可循,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学生在探索中合作学习,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br></h3> <h3> 第三节课,由开远市第六中学校的杨应红老师执教。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小组探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学会的同学在讨论中有了更深入地思考和总结,通过“兵教兵”的方式,不懂的同学也很快就搞懂了,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更好的成长。</h3> <h3> 二、评课议课 各抒己见</h3> <h3> 本次评课议课分了两个阶段,全体成员的评课议课和工作室内部梳理总结。<br> 在东山片区评课环节,工作室成员陈琪芬老师(开八中)从杨应红教师的课开始,做了详细的点评与指导:肯定了老师们准备充分,语言表达清晰,做到了分层教学,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同时也指出课堂中的不足,希望大家博采众长,在课堂中充分理解运用新课标的要求。<br></h3> <h3> 工作室主持人蒋明锋老师做了总结性点评,蒋老师指出从结构宏观设计方面来说,内容选取、教学设计要紧扣新课标要求,要体现知识点相关的核心素养;从各个教学环节的难度把握、例题和练习的选择方面来看,我们一定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从教学方式的选择、课堂时间的分配等方面看,我们一定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让学生有收获,让课堂活动真正地出现有效学习。</h3> <h3> 工作室内部评课议课中,先是上课的两位老师各自阐述上课的思路和上课的感受,然后大家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为下一次工作室能更好地体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尽自己的力量。</h3> <h3> 三、专题讲座 方向引领</h3> <h3> 评课议课结束后,蒋明锋老师结合工作室州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开展了题为《“全等三角形判定”常考题型模型分析》的专题讲座。</h3> <h3> 蒋老师指出,老师们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改变过于倚重以教材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不同的学校,学情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不能脱离学校学情,我们要结合本校学情,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对于基础较好或较差的学校建议适当地进行单元重构,优化教学内容设计。</h3> <h3> 四、工作室州级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h3> <h3>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研相长,是工作室研修活动的基本思路。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教学实践经验,还需要及时反思总结。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形成研究课题。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形成有效的经验和策略,提炼教学思想方法,总结出可以推广的教育教学经验,并推广到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以此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质量,是工作室研修活动的基本方向。</h3> <h3> 习百家之长,纳多校精粹。活动最后,工作室主持人蒋明锋老师对本次研修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各位成员的辛苦付出,并强调工作室的研修活动,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各校青年教师做好榜样,也为工作室成员提供相互研讨、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在研修活动中凝聚集体智慧,为开远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添砖加瓦。</h3> <h3>图:工作室成员<br>文:覃顺燕<br>审核:吕祖元、蒋明锋</h3>